新开帖了,我把已经回复的粘贴过来哈
Hi泉
-----
感觉可以考虑用李东垣所提出的“甘温除大热”的方法。
用补中益气汤合增液汤+桑白皮
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生用
三先生
---
夏末秋初 时属长夏而多湿
脉象迟缓,沉取仍有躁意 也说明是湿浊之气遏闭,阳气不能伸展
甘温除热 似非所宜
悬壶先生
-
从节令和症状表现来看,属于中医的湿温病。夏末秋初属于湿气当令的长夏季节,湿性粘腻缠绵,治不得法,半月不愈,是很正常的。面色垢浊,中脘满闷,上半身阵阵汗出,说明湿热在中上二焦,两耳不聪说明肝胆经也郁有湿热,神志尚清说明尚未传至心包。舌白腻厚,也说明病属湿热。湿阻气机,所以脉象迟缓,脉有躁象,是温病之脉,沉取始得,说明湿郁于内。
此例治法,当以芳化清透为主,只要遵循这一原则,在很多处方的基础上加减都可以取效,不必拘执于某一方。比如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一、二、三加减正气散,可以合升降散,是否使用大黄根据大便情况而定,如舌质淡,加甘淡实脾之扁豆、苡仁、茯苓,可能取效更捷。因肝经有湿热,可加猪苓、茵陈、黄芩。试举一方:
藿香、厚朴、陈皮、杏仁、白蔻、苡仁、茯苓、泽泻、猪苓、茵陈、浙贝母、黄芩、连翘、蝉衣、僵蚕、滑石
Hi泉
---
多谢三先生和悬壶兄的教诲。辩证不准我又成庸医了,,,,看来功夫下的远远不够啊。
辩证上,悬壶兄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有一点我个人的想法,因湿热郁闭已久了,是不是应该把“痰”的因素也考虑进去呢?
我再试试,用龙胆泻肝汤合半夏厚朴汤,不知道是否对证,,,
龙胆草 黄芩 山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 柴胡 生甘草 厚朴 半夏 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