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略谈中医的平和

崇善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6/30
帖子
1390
获得点赞
2
声望
38
平和是中医的一个境界!《黄帝内经》就讲“中和”之理,而且所谓“大毒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实千古不易之至理名言,说明真正治病的是和缓之法!至今仍需继承和弘扬之……而医圣张仲景更是用药遣方十分注意分寸感,一本伤寒论实际就是通过各种逻辑句式来使医生判断当下病人满足的条件以便采取相应的方子,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后世树立光辉的标杆。
但物极必反,中医发展到后来就有一等人采取很摸棱两可的办法来治病,即使薛已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都被徐灵胎和陈修圆批为“庸医”,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原因就是治病用药只强调一个稳妥和滋补,似乎这样就万无一失。当然温补一派,由脾胃而肾精本是很必要的,却也不能太过。把这当成万古不变的原则。当补则补,不当补绝对别补。反而成了搪塞病人的招数,所谓人参杀人无过,吃多少都不是害你。
实则当时一些医家采取温补和清肃相结合的法子倒是比较全面的,后者就是朱丹溪的理论。人们常讲丹溪用药特别少,可能就是为重点突出的结果。
又回到现在,不能把中医弄成死方剂的那种西医式的,这不如西医!也不能把传统中医就认同为只讲迂缓进补,然后坏不了什么事的方技,孟河费伯雄、费绳甫是我崇拜的医家,他们都主张用药要平和,但绝对不是敷衍、任病,相反二人常治疑难急症!而且效如桴鼓……
要达到他们说的轻病用轻药而不离题,重病用重药而不偾事的程度,是必须在对前人经验有一个深刻、透彻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才能做到的。这样的中正醇和才是货真价实的,中医的势头才能越来越旺。
 
过犹不及,平和也是相对的
 
中医的出路也许就在此!纯粹的经方派未必就是圣旨,法医圣之意可也,温病学派的一些做的很好——还是要符合眼前的具体情况。
 
不错,孟河医派有很多可取之处。
 
不错,孟河医派有很多可取之处。

一般讲孟河派就是轻可去重,治一些浅病,但适当时候它也是比较猛的,这样才全面。下面引一个丁济万治病出名的例子,一穷人得温病昏迷,丁开了一剂“扳药”,意思生死在此一举了。
 
孟河派这些人之所以能如此集大成,是因为他们踩在前人的肩上——费氏祖孙和后来的丁甘仁门派其实不同于前面的温病学家。他们很受温病学派影响,但绝对不只用甘寒之品——甚至更推崇伤寒论的经典学说。可以说他们是含英咀华,吐呐百家而成。除了上述温病和张仲景的学说,另外宋元四大家,明清温补派都对他们有影响……
 
我们现在的一个当节是在中医体系已经很完备的情况下又面对西医的东西。
 
仲景的东西是简约、严谨到极点,最近又下功夫重新思绎了一番,发现真是内蕴无穷大法,可以说一句顶一万句……
 
温病学派的东西就差一层次,可以说只有营卫深浅的关系,而上下有机互动的关系不够,而药也多以寒凉为主,这样就比经方应用范围狭窄多了。
 
即使不是故意硬平和,但现在的中医倾向(主流院校的所谓科学化、现代化做法)都太急功近利!用药都太露,没有一点余地和含蓄的地方,如同叠罗汉,也就是把中医强调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力的特点给甩掉了!更别提什么轻灵和四两拨千斤了——简直是硬扳。
 
这其实是一种无能和倒退!如同一个人没有什么技巧和水平,就是凭嗓门大和用力气……不光效率低,而且坏事。但大部分人还不认为,就是因为中医的真谛没有掌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