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0
- 帖子
- 3082
- 获得点赞
- 365
- 声望
- 83
作者:樊正伦
中医,不容我们“有失偏颇”
樊正伦
很多人说,现代西医已经发展得很先进了,而中医一讲就是很抽象的阴阳五行,很不科学。其实,这是相当有失偏颇的一种说法。说这些话的人,并不很了解中医。
我个人认为,西医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血气方刚,优点突出,但也容易“冲动”、“偏激”,动不动就想用对抗的方法,置疾病、病菌于“死地”。而中医则像一个温文尔雅的的成人,稳重,顾全大局。事实上,带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医学,与西医相比,这比喻并不是一句空话。
西医为何并非万能
有好些例子证明西医不是万能的。
比如,今天你生气了,之后感到头昏脑胀,不想吃东西。到医院检查,医生却告诉你,客观指标检查正常,什么毛病都没有,但是你确实感到很不舒服。那究竟谁错呢?!
这时,要是你去找一位老中医,当他把完你的脉,看完你的舌头,之后便告诉你,你最近肝气淤滞,应该吃点舒肝解郁的药。当你吃了这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很快就消失了。
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虽然也有视触叩听等基本的体格检查手段,但西医也发展了实验室的检查指标,对人的状态进行衡量。当你存在器质性改变时,西医就认为你就有病了。可是,在器质性改变之前,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时,你本人的感觉则可能敏感地预知到,而指标却没有改变,这时,西医却可能给你戴上“没病”的“帽子”。
可是,中医衡量你生病的标准是你到底有没有失去功能的平衡了,也就是身体内的环境有没有变化了。要是阴阳平衡,致病因子是无法令你生病的。也就是中医讲的证候或者体质。
所以,我建议定期体检是一个注意健康的方面,但自己随时注意身体感觉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只相信一声,首先应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再高明的医生也无法代替你对不适的感受。当自己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请有经验的中医师来调整,辨证论治、辨质养生。中医除了辨病,还注重辨证,病证结合。
上文的例子,从西医角度看,的确无病,但从中医的角度看,虽然无病,却是有证——肝气郁结。
中医,不容我们“有失偏颇”
樊正伦
很多人说,现代西医已经发展得很先进了,而中医一讲就是很抽象的阴阳五行,很不科学。其实,这是相当有失偏颇的一种说法。说这些话的人,并不很了解中医。
我个人认为,西医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血气方刚,优点突出,但也容易“冲动”、“偏激”,动不动就想用对抗的方法,置疾病、病菌于“死地”。而中医则像一个温文尔雅的的成人,稳重,顾全大局。事实上,带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医学,与西医相比,这比喻并不是一句空话。
西医为何并非万能
有好些例子证明西医不是万能的。
比如,今天你生气了,之后感到头昏脑胀,不想吃东西。到医院检查,医生却告诉你,客观指标检查正常,什么毛病都没有,但是你确实感到很不舒服。那究竟谁错呢?!
这时,要是你去找一位老中医,当他把完你的脉,看完你的舌头,之后便告诉你,你最近肝气淤滞,应该吃点舒肝解郁的药。当你吃了这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很快就消失了。
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虽然也有视触叩听等基本的体格检查手段,但西医也发展了实验室的检查指标,对人的状态进行衡量。当你存在器质性改变时,西医就认为你就有病了。可是,在器质性改变之前,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时,你本人的感觉则可能敏感地预知到,而指标却没有改变,这时,西医却可能给你戴上“没病”的“帽子”。
可是,中医衡量你生病的标准是你到底有没有失去功能的平衡了,也就是身体内的环境有没有变化了。要是阴阳平衡,致病因子是无法令你生病的。也就是中医讲的证候或者体质。
所以,我建议定期体检是一个注意健康的方面,但自己随时注意身体感觉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只相信一声,首先应相信自己的感觉。因为,再高明的医生也无法代替你对不适的感受。当自己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请有经验的中医师来调整,辨证论治、辨质养生。中医除了辨病,还注重辨证,病证结合。
上文的例子,从西医角度看,的确无病,但从中医的角度看,虽然无病,却是有证——肝气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