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07
- 帖子
- 18225
- 获得点赞
- 357
- 声望
- 113
- 年龄
- 47
論拔罐
林兩傳 醫師 榮春中醫診所院長
有一次我去按摩,那位按摩師傅準備為我拔罐,我連忙拒絕!他說他的拔法與眾不同,不會拔得黑黑一圈一圈的,一定要我試試!他在我的肩頸及上臂拔了好多個地方。用的是抽氣式的拔罐器,當罐子吸緊後,他把罐子拉了幾下,沒幾秒鐘便把塞子拉開,移除罐子。當他拔過後,我感受到上背一陣鬆開的舒適感,那時忽然有一種明悟出現,心中想著,對了,這是符合我一貫想法的拔罐法。
一般的拔罐,不管是抽氣罐還是火罐,通常會停留在皮膚上一段時間,利用拉緊皮膚以改變整個筋膜系統的張力,因整個筋膜受到牽引拉扯,其中的肌肉自然會跟著被拉扯而改變在三度空間中的位置和張力。如果某個部位或關節上的肌肉或肌腱已經到了代償所能承受的極限,也就是說再增加額外的張力給該關節便會有疼痛發生。這時在該局部附近找到肌肉收縮最厲害,最緊的團塊處拔罐,則整個肌群的張力會被強迫改變,而疼痛的關節上的肌肉或筋膜因為得到了些許緩衝,疼痛的感覺會下降許多。如果再把造成系統不正常張力的其他肌肉,也藉拔罐鬆解其包裏的筋膜而放鬆,則疼痛耐受度,會改變更多。當然也可以在直接造成疼痛的肌肉最緊處直接拔罐,然後吸住不動,再要病人起來活動,因為一部份的筋膜被拉扯移位,全身在活動時,筋膜會重新分佈改變,因此對於疼痛的效果會好。但是這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吸拔的時間過久,皮下組織容易造成一些雖輕微不易察覺的傷害,但卻是不易復原的纖維化。另一個問題是這種調整法,也是一種期待式的,就是讓筋膜自己去滑動,雖有改變,但並非是在醫者清明控制之下的還原,所以症狀在當下雖會緩解,但再發的機會也高。那要怎麼用拔罐這個方法,來進行比較清明而且是在醫者控制之下的有意義還原呢?我們就來談談!
衛生署把拔罐定義成非醫療行為,其實是好事,給了許多民間醫療從業人員多點生機,有工具可以用,總比徒手要省力多了。就像「笑傲江湖」中的獨孤求敗,草木皆可為兵,那拔罐在理解身體筋膜轉折成因的情況下,當然也能做為有效且精準的治療工具,這點希望在西醫掌控之下的衛生署,永遠不能明白的。
先說拔罐作用在單一個點上的用法。所謂作用在單一個點,就是在鬆解局部一個關節或一條肌肉。如果要鬆解一條肌肉,應當在肌肉繃得最緊的地方最有效,可以改變筋膜最多。而作用在關節上,就最好找肌腱相互粘連的地方,或找肌肉轉變成肌腱處,比如說肘內、膝窩、腋下,就是許多肌腱粘連處如此可以牽動筋膜轉變最多。在這些地方拔罐雖不能如針刺般精準,但如果技巧夠好,效果有時也不輸針刺。至於所謂在近關節處,肌肉轉成肌腱的地方,就像是肘部的肱骨外上髁前方,臏骨的上緣,膝的內側外側上方,肩三角肌的前後緣等都是,也是拔罐的一種重要選擇點。
單一點的拔罐要領,一如我一貫的原則,就是要清明,知道自己的手下做的是什麼。先要清楚自己要解的肌肉張力的狀況,然後選好吸拔的點,另外要再選一個地方,做為吸拔時,肌肉鬆解了沒有的監測處。就像平時在帶學弟調腸薦關節時,我會把手放在被調者的背上或頭上,當腸薦對位上的時候,背部一大堆被動出槽的肌群會瞬間鬆解,大片筋膜會產生滑移(這才是真正調整骨頭時的入骱有聲,是一種極輕微的震動,滑動,是沒有聲音的,而不是把關節拗出聲音。把關節弄出聲音,只代表使肌腱硬滑過關節,與骨架關節歸位否,根本無關。所謂歸位代表的意涵,是附著其上的肌肉鬆解、平整),因為筋膜環環相扣,無遠弗屆,所以腸薦歸位時的筋膜滑移會牽扯到背部和頭皮,所以我在背部或頭部的手,如果感受到這種滑移,就知道已經達成某種程度的歸位了,而依我手下的張力改變(即筋膜的通透度),可以知道歸位的完整與否,而且可以知道那一個方向的歸位不完整,不必我親自用手去觸摸腸薦才能得知。
所以當你選擇了一個要吸拔的地方,用右手操作時,因為右手很難像行針時,還可以有很清明的針下感受,所以須用左手做為操作手法的依據。一般人拔罐時通常吸住了以後就放在那裏等待預定的時間到,然後看看皮下出血的狀況,越黑的認為越有效,有的甚至認為越黑排出的毒素越多。當然這是不對的。愈黑表示皮下微血管破裂愈多,但也表示其下張力是比較大的。有的人也會把吸住皮膚的罐子拉一拉,再鬆掉。這個是對的,可以增加筋膜的鬆解度,但要小心造成傷害。那左手要感知什麼呢?如果肌肉有不正常的收縮,那麼筋膜就會有不正常的扭旋,當你用右手操作吸附著皮膚的罐子時,是可以用些手法去改變這種筋膜的扭旋的。如果左手摸清楚筋膜被牽引的方向,右手可以操作的方式除了提動外,還可以輕輕拉扯和扭旋罐子以疏解筋膜。所以基本的手法為罐子的左右扭旋,前後左右的扯動及上下拉提三種混合使用。左手放在病灶處或罐子的遠端,(而吸拔處通常並非痛處,跟針灸一樣,下針處未必就是表象的病灶或疼痛處),以感知筋膜的變化,當罐子吸住皮膚後,先左右旋,看那個方向筋膜較順暢,再上下左右移使筋膜更平整平順,最後再把罐子上下輕輕提動,使這局部筋膜平整的新張力能往外沿伸,如水波般往外擴散,以致於新張力平衡能達到整個系統。致於張力改變中的狀況可由左手監控得之,知道拉拔罐子的力道夠不夠,筋膜沿伸改變的傳導對不對,那一側圓融柔順了,那一側仍然扭曲鎖著不動,以便再選擇下個吸拔的點。
解開一個點(一條肌肉或一個關節)後,拔罐可以再進一步改變一個小系統的肌群張力。比如說下臂肌群僵緊繃住,使得尺撓骨沒有辦法完全伸展攤平,這時可以藉著皮下筋膜的旋轉(主要是繞著尺撓骨做環狀的轉動)看看那個方向是可以讓筋膜鬆解。操作時吸住下臂肌中比較緊的點,斜旋移再提動罐子,可以讓整個下臂屈肌鬆解。這種方法可以用在肩頸,大腿、腹部(腹內外鈄肌)踝上許多地方。
拔罐還可以還原一整個大系統,比如說肩帶和體壁的對位,這種歸位是要照著整個體軸的勢去歸位的。順著體軸的勢對位好肩帶和體壁(低頭彎腰或抬頭挺坐後仰再加上身體輕微的左或右旋),罐子拔住筋膜後,再行罐(旋移提)時,要病人深呼吸,藉肋骨開令筋膜鬆動的力量,罐子才能提動整個大系統的筋膜而還原,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肋排和腸骨的對位,股骨腸骨和薦椎的對位。
另外拔罐也可以用在旋轉還原體軸。主要用在兩側肩帶使用不均造成的上胸兩側肋骨旋轉,雙肩不等高,舌下頸後肌肉僵緊,看要低頭抱胸左右旋,還是叉腰挺胸抬頭左右旋,可以使得軸線上的肌群處在較鬆的狀態,再把罐子吸在斜方肌,菱形肌或胸大肌上,逆著軸旋轉的方向,趁病人深吸氣吸行罐,找兩側反覆做幾次,可以很有效的還原體軸。同樣方法也可以用在歸位骨盤,和腹背部張力(脊柱雙曲線的張力)的調整。
這些操作技巧,其中有許許多多是法無定法,因形勢而定的。無法用文字盡述。但原則應該是可以被理解的。除了精確的歸位外,拔罐還有一種鬆解濡養的功能,是別的療法很難相提並論的。有一種人背僵腳硬而屬濕阻的(就是皮下肌肉繃緊,皮下仍飽滿而不鬆空者,皮下鬆空者屬陰虛,拔罐的效果通常比較差!),可以在背部或小腿滑罐,這種滑罐範圍要大,不要吸拔過用力,最好不要出痧(出痧,則皮下會輕微受創,反覆多次會造成傷害),反覆多次,日久有功,疏通鬆解兼濡養。疏通了以後,整個體質都會改變,骨架的調整也會容易得多。
最後建議,前述的拔罐法,每次吸住皮膚的時間,僅量不要超過五秒鐘。同一處不要拔超過三次。
林兩傳 醫師 榮春中醫診所院長
有一次我去按摩,那位按摩師傅準備為我拔罐,我連忙拒絕!他說他的拔法與眾不同,不會拔得黑黑一圈一圈的,一定要我試試!他在我的肩頸及上臂拔了好多個地方。用的是抽氣式的拔罐器,當罐子吸緊後,他把罐子拉了幾下,沒幾秒鐘便把塞子拉開,移除罐子。當他拔過後,我感受到上背一陣鬆開的舒適感,那時忽然有一種明悟出現,心中想著,對了,這是符合我一貫想法的拔罐法。
一般的拔罐,不管是抽氣罐還是火罐,通常會停留在皮膚上一段時間,利用拉緊皮膚以改變整個筋膜系統的張力,因整個筋膜受到牽引拉扯,其中的肌肉自然會跟著被拉扯而改變在三度空間中的位置和張力。如果某個部位或關節上的肌肉或肌腱已經到了代償所能承受的極限,也就是說再增加額外的張力給該關節便會有疼痛發生。這時在該局部附近找到肌肉收縮最厲害,最緊的團塊處拔罐,則整個肌群的張力會被強迫改變,而疼痛的關節上的肌肉或筋膜因為得到了些許緩衝,疼痛的感覺會下降許多。如果再把造成系統不正常張力的其他肌肉,也藉拔罐鬆解其包裏的筋膜而放鬆,則疼痛耐受度,會改變更多。當然也可以在直接造成疼痛的肌肉最緊處直接拔罐,然後吸住不動,再要病人起來活動,因為一部份的筋膜被拉扯移位,全身在活動時,筋膜會重新分佈改變,因此對於疼痛的效果會好。但是這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吸拔的時間過久,皮下組織容易造成一些雖輕微不易察覺的傷害,但卻是不易復原的纖維化。另一個問題是這種調整法,也是一種期待式的,就是讓筋膜自己去滑動,雖有改變,但並非是在醫者清明控制之下的還原,所以症狀在當下雖會緩解,但再發的機會也高。那要怎麼用拔罐這個方法,來進行比較清明而且是在醫者控制之下的有意義還原呢?我們就來談談!
衛生署把拔罐定義成非醫療行為,其實是好事,給了許多民間醫療從業人員多點生機,有工具可以用,總比徒手要省力多了。就像「笑傲江湖」中的獨孤求敗,草木皆可為兵,那拔罐在理解身體筋膜轉折成因的情況下,當然也能做為有效且精準的治療工具,這點希望在西醫掌控之下的衛生署,永遠不能明白的。
先說拔罐作用在單一個點上的用法。所謂作用在單一個點,就是在鬆解局部一個關節或一條肌肉。如果要鬆解一條肌肉,應當在肌肉繃得最緊的地方最有效,可以改變筋膜最多。而作用在關節上,就最好找肌腱相互粘連的地方,或找肌肉轉變成肌腱處,比如說肘內、膝窩、腋下,就是許多肌腱粘連處如此可以牽動筋膜轉變最多。在這些地方拔罐雖不能如針刺般精準,但如果技巧夠好,效果有時也不輸針刺。至於所謂在近關節處,肌肉轉成肌腱的地方,就像是肘部的肱骨外上髁前方,臏骨的上緣,膝的內側外側上方,肩三角肌的前後緣等都是,也是拔罐的一種重要選擇點。
單一點的拔罐要領,一如我一貫的原則,就是要清明,知道自己的手下做的是什麼。先要清楚自己要解的肌肉張力的狀況,然後選好吸拔的點,另外要再選一個地方,做為吸拔時,肌肉鬆解了沒有的監測處。就像平時在帶學弟調腸薦關節時,我會把手放在被調者的背上或頭上,當腸薦對位上的時候,背部一大堆被動出槽的肌群會瞬間鬆解,大片筋膜會產生滑移(這才是真正調整骨頭時的入骱有聲,是一種極輕微的震動,滑動,是沒有聲音的,而不是把關節拗出聲音。把關節弄出聲音,只代表使肌腱硬滑過關節,與骨架關節歸位否,根本無關。所謂歸位代表的意涵,是附著其上的肌肉鬆解、平整),因為筋膜環環相扣,無遠弗屆,所以腸薦歸位時的筋膜滑移會牽扯到背部和頭皮,所以我在背部或頭部的手,如果感受到這種滑移,就知道已經達成某種程度的歸位了,而依我手下的張力改變(即筋膜的通透度),可以知道歸位的完整與否,而且可以知道那一個方向的歸位不完整,不必我親自用手去觸摸腸薦才能得知。
所以當你選擇了一個要吸拔的地方,用右手操作時,因為右手很難像行針時,還可以有很清明的針下感受,所以須用左手做為操作手法的依據。一般人拔罐時通常吸住了以後就放在那裏等待預定的時間到,然後看看皮下出血的狀況,越黑的認為越有效,有的甚至認為越黑排出的毒素越多。當然這是不對的。愈黑表示皮下微血管破裂愈多,但也表示其下張力是比較大的。有的人也會把吸住皮膚的罐子拉一拉,再鬆掉。這個是對的,可以增加筋膜的鬆解度,但要小心造成傷害。那左手要感知什麼呢?如果肌肉有不正常的收縮,那麼筋膜就會有不正常的扭旋,當你用右手操作吸附著皮膚的罐子時,是可以用些手法去改變這種筋膜的扭旋的。如果左手摸清楚筋膜被牽引的方向,右手可以操作的方式除了提動外,還可以輕輕拉扯和扭旋罐子以疏解筋膜。所以基本的手法為罐子的左右扭旋,前後左右的扯動及上下拉提三種混合使用。左手放在病灶處或罐子的遠端,(而吸拔處通常並非痛處,跟針灸一樣,下針處未必就是表象的病灶或疼痛處),以感知筋膜的變化,當罐子吸住皮膚後,先左右旋,看那個方向筋膜較順暢,再上下左右移使筋膜更平整平順,最後再把罐子上下輕輕提動,使這局部筋膜平整的新張力能往外沿伸,如水波般往外擴散,以致於新張力平衡能達到整個系統。致於張力改變中的狀況可由左手監控得之,知道拉拔罐子的力道夠不夠,筋膜沿伸改變的傳導對不對,那一側圓融柔順了,那一側仍然扭曲鎖著不動,以便再選擇下個吸拔的點。
解開一個點(一條肌肉或一個關節)後,拔罐可以再進一步改變一個小系統的肌群張力。比如說下臂肌群僵緊繃住,使得尺撓骨沒有辦法完全伸展攤平,這時可以藉著皮下筋膜的旋轉(主要是繞著尺撓骨做環狀的轉動)看看那個方向是可以讓筋膜鬆解。操作時吸住下臂肌中比較緊的點,斜旋移再提動罐子,可以讓整個下臂屈肌鬆解。這種方法可以用在肩頸,大腿、腹部(腹內外鈄肌)踝上許多地方。
拔罐還可以還原一整個大系統,比如說肩帶和體壁的對位,這種歸位是要照著整個體軸的勢去歸位的。順著體軸的勢對位好肩帶和體壁(低頭彎腰或抬頭挺坐後仰再加上身體輕微的左或右旋),罐子拔住筋膜後,再行罐(旋移提)時,要病人深呼吸,藉肋骨開令筋膜鬆動的力量,罐子才能提動整個大系統的筋膜而還原,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肋排和腸骨的對位,股骨腸骨和薦椎的對位。
另外拔罐也可以用在旋轉還原體軸。主要用在兩側肩帶使用不均造成的上胸兩側肋骨旋轉,雙肩不等高,舌下頸後肌肉僵緊,看要低頭抱胸左右旋,還是叉腰挺胸抬頭左右旋,可以使得軸線上的肌群處在較鬆的狀態,再把罐子吸在斜方肌,菱形肌或胸大肌上,逆著軸旋轉的方向,趁病人深吸氣吸行罐,找兩側反覆做幾次,可以很有效的還原體軸。同樣方法也可以用在歸位骨盤,和腹背部張力(脊柱雙曲線的張力)的調整。
這些操作技巧,其中有許許多多是法無定法,因形勢而定的。無法用文字盡述。但原則應該是可以被理解的。除了精確的歸位外,拔罐還有一種鬆解濡養的功能,是別的療法很難相提並論的。有一種人背僵腳硬而屬濕阻的(就是皮下肌肉繃緊,皮下仍飽滿而不鬆空者,皮下鬆空者屬陰虛,拔罐的效果通常比較差!),可以在背部或小腿滑罐,這種滑罐範圍要大,不要吸拔過用力,最好不要出痧(出痧,則皮下會輕微受創,反覆多次會造成傷害),反覆多次,日久有功,疏通鬆解兼濡養。疏通了以後,整個體質都會改變,骨架的調整也會容易得多。
最後建議,前述的拔罐法,每次吸住皮膚的時間,僅量不要超過五秒鐘。同一處不要拔超過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