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学习而言,我觉得任何时候只读原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初学的时候读原文你读不懂。读注解的是学习。
学问高了一些,读多人的不同版本的注解,那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学问很高了,再读注解,那是启发。
学问再高,那时原文你基本上已经能背下来了。而且注解的书,都是一段原文,一段译注。你还不如一边琢磨琢磨原文,一面看看这个作者是怎么理解的。
医学我是门外汉,但儒道两家的著述,我还是读过几本的。国学领域堪称专家级别的学者我也颇接触过几位。他们全都是这个套路来搞学问的。我认识一位国学专家,快八十岁了。他现在读书,也是读的注本。前段时间,还和我说,他最近读到某某注译的周易,里头某些观点很有意思。
学国学,最好是采取逆流而上的原则。从现代的开始往回读。这样起步的时候离自己的时代近,容易吸收。譬如我读国学,启蒙的一本书是钱穆的中国传统思想通俗讲话。然后顺流而上,读近现代一些大师的注本。等现代的著述颇有所得,才能说读明儒的著述,再是宋儒等等。
我现在学医也是采取这种方式。就目前而言,我觉得学起来最有收获的书是医学院的教材。古人总结的入门版的四小经典,我反到觉得收获小的多。我在坛子里受到诱惑,多次想买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来看,后来都忍住了,也是我这种学习方式决定的——我医学院教材还没看完呢。
中医是国学之一种,想来治学方式应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