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艾灸(太乙神针)小知识系列 1

洛阳李大夫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09
帖子
53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早期医典:“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春秋外传》书中说:“国君好艾,大夫知艾。”
《庄子》书中有:“越人熏之以艾。”
《楚辞》书中曰:“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灸攻针达”的治病医家。
《左传》记载了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延清秦国的医缓诊治,医缓说:“疾不可也,病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离骚》书中曰: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人要安,足三里穴常不干。”并提出了用艾灸预防疾病,把灸足三里穴称为“长寿灸”,可以防病抗衰老。在他的著作中讲到“宦游吴蜀,体上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着人。”他经常自灸,活到101岁。
日本人偶景山说:“灸治确为养生决,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小儿宜灸天枢穴,每月无病常健康,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
宋苏颂《图经本草》中云:“艾叶,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用。”
唐孟洗《食疗本草》中曰:“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混饨,可大如丸子许。”
宋代《针灸资生经》提出了脐灸有壮元阳的功效,能强体壮身,延年益寿,灸百会可以预防小儿惊风。
宋周紫芝《竹坡词永遇乐五日》曰:“艾虎钗头,菖蒲酒裹,旧约浑无据。”
宋无代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认为:“仓卒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富贵骄奢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艾,嗔怒叱去,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倾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当坚状比心,向前取法,以全肤体不致枉夭,岂不诚大夫欤。”
宋元时期针灸有较大发展,灸法倍受重视,受宠于皇宫,国家医疗机构太医已设针灸专科,宋太祖亲自为其弟施灸,并取艾自灸,为后人传为佳话。
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说:“与其救疗有疾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
元陈元靓《岁时广记》二一艾叶酒云:“金门岁节,洛阳人家瑞午作术羹艾酒。”
明代医家汪机曾提出:“人言无病而灸,以防生病何如,曰人之有疾,如国有盗……人言无病而灸,如破船添钉,若要安,膏盲,足三里不要干!”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