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1/12
- 帖子
- 1357
- 获得点赞
- 7
- 声望
- 38
1、制作中药蜜丸的炼蜜方法
制作中药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方能使用。其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杂质,蒸发部分水分,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增强粘合力。
炼蜜前应选取无浮沫、死蜂等杂质的优质蜂蜜,若蜂蜜中含有这类杂质,就须将蜂蜜置锅内,加少量清水(蜜水总量不超过锅的1/3,以防加热时外溢)加热煮沸,再用4号筛滤过,除去浮沫、死蜂等杂质,再入锅内加热,炼至需要的程度即可。优质蜂蜜就无需滤过这一环节。
炼蜜程度分嫩、中、老三种。这三种程度的确定,过去老一辈的中医是采取眼观、手捻、冷水测试等“看火色”的方法,没有多次的实践是难以掌握准确的。现在加用检测炼蜜温度的方法就容易了。
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05~115℃而得的制品。嫩蜜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中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6~118℃,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炼蜜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指捻之多有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时无长白丝出现。中蜜适用于粘性适中的药物制丸。
老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9~122℃,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老蜜含水量仅为4%以下,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丝,滴入冷水中成边缘清楚的团状。多用于粘性差的矿物或纤维较重的药物制丸。
2、丸块法系制作大、小蜜丸的传统工艺
在基层单位,非批量生产多采用此法。下面就小蜜丸制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炼蜜不当
炼蜜是丸块法制小蜜丸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根据药物性质、气温高低,把蜜炼的恰到好处,既需要经验,又要细心,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炼蜜偏嫩或偏老的情况。炼蜜偏嫩,在制作丸块、搓条、割丸等工序中,会出现黏腻、黏附器皿、操作台及搓丸板等现象,丸粘表面亦不光洁。要避免上述问题,可先取少量炼蜜与少许药粉混匀(小样丸块),发现炼蜜偏老,亦会给其后的操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冬季,气温低,丸块冷却快,搓条极为困难,此时,可在丸块中加入少量热开水重新混合均匀。
2 蜜粉比例不当
即用蜜过多(可称伤蜜)或用蜜不足(习称欠蜜)。伤蜜时制得的丸块塑性好而弹性差,搓成的丸条,分割的丸粒容易变形和粘连,出现伤蜜有时是对药粉用量估计不足,但还是粗心所致。避免伤蜜可采用分次加蜜的方法。若已伤蜜,在没有药粉加时,可酌加适量。出现欠蜜时,不要勉强做下去,可在丸块中添加适量炼蜜重新混匀以求丸块的质量。
3 下蜜温度不当
一般为粉多趁热下蜜,因炼蜜温度高,流动性好,渗透好,易于丸块的制作。但在有些情况下蜜温不可太高,如处方中有树脂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等,蜜温过高可使这些药粉溶化,冷却后硬结或块(嫌称骨头)于搓条制丸及吞服均为不利。还有芳香药物亦不可下热蜜,以防有效成分的损失。上述情况下蜜温应当控制在60℃以下为宜。
4 胶类药物的处理
有些处方胶类药物比例过大,影响制丸。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炒胶珠的方法解决。按照中医治病的要求,以补见长的胶类药物,应烊化服用为宜。因此不能采用逢胶炒珠的办法。此时,可将胶加水溶化并进行适当浓缩,再根据药物的多少,加入适量炼蜜继续热溶,然后与药粉混合。但须注意,加入的炼蜜既不可过量,又不宜偏老。炼蜜偏老加上胶冷却后易凝固,搓条制丸是十分困难的。
5 草类药物的处理
处方中草类药物过多,粉碎困难和用蜜量大是其弊端。可采用煎煮浓缩取汁的办法来处理这类药物。这样可便于粉碎,也可减少用蜜。
6 油脂类药物的处理
此类药物制得的丸块在搓条、割丸时容易打滑,甚至形不成丸粒。此时,可采取临时脱脂法,即将搓好的丸条用湿毛巾盖至2~3min,使丸粒表面的油脂脱去一部分。如处方中油过多,则此法亦不能解决。
此外,有些处方中含有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梅片等,笔者常常取少许合格的药物细粉与炼蜜混合,在丸块即将形成时徐徐撒入贵重药粉,进一步混合均匀,制成合格丸块,再进行搓条制丸。
制作中药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方能使用。其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杂质,蒸发部分水分,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增强粘合力。
炼蜜前应选取无浮沫、死蜂等杂质的优质蜂蜜,若蜂蜜中含有这类杂质,就须将蜂蜜置锅内,加少量清水(蜜水总量不超过锅的1/3,以防加热时外溢)加热煮沸,再用4号筛滤过,除去浮沫、死蜂等杂质,再入锅内加热,炼至需要的程度即可。优质蜂蜜就无需滤过这一环节。
炼蜜程度分嫩、中、老三种。这三种程度的确定,过去老一辈的中医是采取眼观、手捻、冷水测试等“看火色”的方法,没有多次的实践是难以掌握准确的。现在加用检测炼蜜温度的方法就容易了。
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05~115℃而得的制品。嫩蜜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中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6~118℃,满锅内出现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炼蜜含水量约为10~13%,用手指捻之多有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时无长白丝出现。中蜜适用于粘性适中的药物制丸。
老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9~122℃,出现有较大的红棕色气泡时的制品。老蜜含水量仅为4%以下,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丝,滴入冷水中成边缘清楚的团状。多用于粘性差的矿物或纤维较重的药物制丸。
2、丸块法系制作大、小蜜丸的传统工艺
在基层单位,非批量生产多采用此法。下面就小蜜丸制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炼蜜不当
炼蜜是丸块法制小蜜丸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根据药物性质、气温高低,把蜜炼的恰到好处,既需要经验,又要细心,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炼蜜偏嫩或偏老的情况。炼蜜偏嫩,在制作丸块、搓条、割丸等工序中,会出现黏腻、黏附器皿、操作台及搓丸板等现象,丸粘表面亦不光洁。要避免上述问题,可先取少量炼蜜与少许药粉混匀(小样丸块),发现炼蜜偏老,亦会给其后的操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冬季,气温低,丸块冷却快,搓条极为困难,此时,可在丸块中加入少量热开水重新混合均匀。
2 蜜粉比例不当
即用蜜过多(可称伤蜜)或用蜜不足(习称欠蜜)。伤蜜时制得的丸块塑性好而弹性差,搓成的丸条,分割的丸粒容易变形和粘连,出现伤蜜有时是对药粉用量估计不足,但还是粗心所致。避免伤蜜可采用分次加蜜的方法。若已伤蜜,在没有药粉加时,可酌加适量。出现欠蜜时,不要勉强做下去,可在丸块中添加适量炼蜜重新混匀以求丸块的质量。
3 下蜜温度不当
一般为粉多趁热下蜜,因炼蜜温度高,流动性好,渗透好,易于丸块的制作。但在有些情况下蜜温不可太高,如处方中有树脂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等,蜜温过高可使这些药粉溶化,冷却后硬结或块(嫌称骨头)于搓条制丸及吞服均为不利。还有芳香药物亦不可下热蜜,以防有效成分的损失。上述情况下蜜温应当控制在60℃以下为宜。
4 胶类药物的处理
有些处方胶类药物比例过大,影响制丸。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炒胶珠的方法解决。按照中医治病的要求,以补见长的胶类药物,应烊化服用为宜。因此不能采用逢胶炒珠的办法。此时,可将胶加水溶化并进行适当浓缩,再根据药物的多少,加入适量炼蜜继续热溶,然后与药粉混合。但须注意,加入的炼蜜既不可过量,又不宜偏老。炼蜜偏老加上胶冷却后易凝固,搓条制丸是十分困难的。
5 草类药物的处理
处方中草类药物过多,粉碎困难和用蜜量大是其弊端。可采用煎煮浓缩取汁的办法来处理这类药物。这样可便于粉碎,也可减少用蜜。
6 油脂类药物的处理
此类药物制得的丸块在搓条、割丸时容易打滑,甚至形不成丸粒。此时,可采取临时脱脂法,即将搓好的丸条用湿毛巾盖至2~3min,使丸粒表面的油脂脱去一部分。如处方中油过多,则此法亦不能解决。
此外,有些处方中含有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梅片等,笔者常常取少许合格的药物细粉与炼蜜混合,在丸块即将形成时徐徐撒入贵重药粉,进一步混合均匀,制成合格丸块,再进行搓条制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