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也不要奇怪。和你类似的学院派医生大多如此。但是你得明白你有唯一的一个好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自己研究,实践,会比我们这些自学的人要快的多了。关键是看你有心还是无心了。
你们最大的劣势是被学校灌输了不少西医的概念,所以临证思维会比我们要乱,因为我们自学的,是纯中医思维方式,只看病人的各种身体症状来诊断,没有化验单之类的参考(其实参考了不一定是好事,所以裘沛然老中医给人诊断时从不看化验单的)。
建议你多看看那些纯中医写的书,并慢慢自己多实践。所谓纯中医,就是那些有着家传的中医,以及解放前成名的中医。尽量不要看单纯的学院出来的所谓“名医”著作,即使他年纪很大,资格很老。
还有一类中医,虽然是纯学院派出身,但非常热爱中医,基本以中医的思维方式去辨证诊断的。他们的书也是可以看的。但这类人非常少非常少。例如,目前我所知道的,黄煌算是一个,刘力红、罗大伦算半个(理论强于实践)。其他的人,需要其他医友来补充了。
中医里的经典书也得去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
还是觉得迷惘的话,那就先看看罗大伦的书来静静心也是好的。
最近在论坛上看到由韩学杰博士写的,介绍沈紹功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的资料,感觉很好。你可以搜索参考。直接搜索“沈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