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X 细辛【本草汇言】

shengjinqiang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0/01
帖子
458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前两者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华细辛主产于陕西等地。原植物喜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沟阴湿而肥沃的地上,喜冷凉、阴湿环境,耐严寒,忌强光与干旱。味辛,性温。归肺、肾经。功效散寒解、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开闭。临床生用,名称细辛。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名医别录》:无毒。主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药性论》:味甘,辛。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治嗽,消死肌,疮肉,胃中结聚。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不可阙也。
《药类法象》:气温,味大辛。治少阴头痛如神,当少用之。独活为使,为主用药也。
69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止少阴合病之首痛,散三阳数变之风邪。
《汤液本草》:气温,味大辛,纯阳。性温,气厚于味,阳也,无毒。少阴经药。手少阴引经之药。
《象》云:治少阴头痛如神,当少用之。独活为使,为主用。
《珍》云:主少阴经头痛。
《心》云:主诸项头痛,诸风通用之。味辛热,温阴经,散水寒以去内寒。
《本草》云: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久服明目,利九窍。
东垣云:治邪在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
易老云:治少阴头痛。太阳则羌活,少阴则细辛,阳明则白芷,厥阴则川芎、吴茱萸,少阳则柴胡。用者随经不可差。细辛香味俱缓,故入少阴,与独活颇相类。
《本草》又云:曾青、枣根为之使,得当归、芍药、白芷、川芎、牡丹、藁本、甘草,共疗妇人。得决明、鲤鱼胆汁、青羊肝,共疗目痛。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衍义》云:治头面风痛,不可缺也。
《本草衍义补遗》:气温味辛,手少阴引经之药。治头痛,诸顶头痛诸风通用之药,独活为使。温阴经,去内寒,故东垣治邪在里之表。《本草》云:主咳逆、头痛,百节拘挛,最能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若单服末,不可过半钱,若多即气闭,不通者死,故书于此。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洁古云:治少阴经头痛如神,当少用之,独活为之使。《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气厚于味,轻清上浮,而升阳中阴也。止诸阳头痛,诸风通用,辛热温少阴之经,散水寒,治内寒。
 
《本草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气之厚者胀发热,阳中之阳也。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发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
 
《本草经疏》:细辛禀天地阳升之气以生,故其味辛温而无毒。入手少阴、太阳经。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别录》又谓温中下气,破痰开胸中,除喉痹齆鼻,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皆升发辛散开通诸窍之功也。

细辛,风药也,其性升燥发散,故凡病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
 
《本草蒙筌》:味大辛,气温。气厚于味,升也,阳也。无毒。其根甚细,其味甚辛。药中惟采根煎,故因名曰细辛也。反藜芦,忌生菜。畏滑石硝石,恶狼茱狼毒、山茱萸。黄芪虽手少阴引经,乃足少阴本药。或用独活为使,止本经头痛如神,治诸风湿痹立效。安五脏尤益肝胆,温阴经旋去内寒。利窍通精,清痰下气。得归芍牡本芎清痰下气。得归芍牡本芎芷甘草,当归、芍药、牡丹皮、藁本、川芎、白芷、甘草。疗妇人血闭神方;得决明鱼胆羊肝,石决明、青鱼胆、青羊肝。止风泪目疼劫剂。寒邪发在里之表,合麻附三味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载仲景方。口臭及齿龈肿疼,煮浓汁热含;冷吐过半钱单服,令气塞命倾。
 
《本草乘雅》:肝木上行,春风上升,反于横偏矣。经云:无怒其志,使华英成莠,此春转成夏,升转从出之机乎。
密通精气,显益火大,青阳之象也。
细指形言,辛指味言。轻清柔劲,端直修长,当入少阳,宣达甲胆之用。自下而上,以行春令者也。故主春气者病在头,而为头痛脑动,目不明,窍不利。此虽自下而上,不能宣达者也。咳逆上气,此惟自下而上,不循伦次者也。百节拘挛,此不能自下而上,升从入令者也。痹痛死肌,此不得自下而上,反侮所胜者也。总属肝用之过与不及,而独偏向不及者欤。
轻清柔劲,端直修长,即内经所谓:春脉如弦,何如而弦,春脉者,肝脉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端直以长,以言肝木这用,效象天气以为形容者也。细辛功用吻合,的是少阳用药无疑矣。
 
《药性解》: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肝、胆、脾四经。止少阴合病之首痛,散三阳数病之风邪,主肢节拘挛,风寒湿痹,温中气,散死肌,破结气,消痰嗽,止目泪,疗牙疼,治口臭,利水道,除喉痹,通血闭。独活、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硝石、滑石,反藜芦,华阴者良。
细辛辛温,宜入心肝等经,以疗在里之风邪,其气升阳,故上部多功。然诸症犯寒者可用,若因火热属阳证者忌之。单服末不可过半钱,多则气塞,不通者死。
《药鉴》:气温味辛,气厚味薄,无毒,浮而升,
 
《药鉴》:气温味辛,气厚味薄,无毒,浮而升,阳中阴也。止诸阳头疼、风痹痛,开胸中滞,益肝胆,明目,利九窍,眼泪、齿痛,凡头面诸风,不可缺也。东垣用之治邪在里之表,本草主治咳逆,百节拘挛,最能温中下气破痰,盖味本辛也。予尝用之以利水道,何哉?不知诸辛入肺,肺气赖辛以通畅,则渗下之官得令,所以能利水道也。大都不可重用,恐成气闭之患。痘家气粗,切不可用。
《景岳全书》:反藜芦,忌生菜,味大辛,气温,气味俱厚,升也,阳也,有小毒。用此者,用其温散。善祛阴分之寒邪,除阴经之头痛,益肝温胆利窍,逐诸风湿痹,风痫阂疟,鼻齆不闻香臭,开关通窍,散风泪目疼。口臭牙虫,煎汤含漱。过亦散真气,不可不知。此味辛甚,故能逐阴分之邪,阴分且然,阳分可知,旧云少阴、厥阴之药,然岂有辛甚而不入阳分者?但阳证忌热,用当审之。
 
《本草备要》:宣,散风湿,补肝,润肾。
辛温散风邪,故诸风痹痛,咳嗽上气,头痛脊强者宜之。专治少阴头痛,独活为使。辛散浮热,故口疮喉痹、少阴火。鼻渊齿者虫蚀脓烂。宜之。辛益肝胆,故胆虚惊痫,风眼泪下者宜之。水停心下则肾燥,细辛之辛,能行水气,以润之。肾燥者,心亦燥,火屈于水故燥也。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虽手少阴引经,心。乃足少阴本药,肾。能通精气、利九窍,故耳聋鼻齆,音瓮,鼻塞不闻香臭也。寒入脑,故气不宣通。寒宜表,热宜清;有息肉者,为末吹鼻。倒睫便涩者宜之。散结温经,破痰下乳,行血发汗。能发少阴之汗。仲景治少阴证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邪在里之表剂。然味厚性烈,不可过用。不可过一钱,多则气不通,闷绝而死。虽死无伤可验。开平狱尝治此,不可不知。恶黄芪、山茱,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本经逢原》:细辛辛温上升,入手、足厥阴、少阴血分,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本经》治咳逆头痛脑痛,善搜厥阴伏匿之邪也。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亦主诸阳头痛,诸风药用之,治风湿痹痛,百节拘挛,却死肌明目者,取辛以散结,而开经脉窍隧之邪也。味辛而,温少阴之经,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辛温能散,故凡风寒风湿,头痛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则肝气有余,惊痫眼目诸病宜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诸经,及耳窍闭塞者宜之。又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凡口舌生疮者,用细辛、黄连末掺之。凡血虚内热,火郁头痛,发热咳嗽者戒用,以其辛烈耗散真气也。细辛辛之极者,用不过五分。
 
《本草崇原》: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赤黑,禀少阴泉下之火阴,而上交于太阳之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府。水气相通,行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辛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百节拘挛。节,骨节也。百节拘挛,致有风湿相侵之痹痛。风湿相侵,伤其肌腠,故曰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
细辛乃《本经》上品药也,味辛臭香,无毒。主明目利窍。宋元?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嗟嗟。凡药所以治病者也,有是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本草求真》:宣散肾经风寒。
细辛专入肾,兼入肝、胆。味辛而厚,气温而烈,为足少阴肾温经主药。凡风寒邪入至阴而见本经头痛,太阳头痛在脑后,阳明头痛在额,少阳头痛在两角,厥阴头痛在巅顶,少阴头痛在脑齿。腰脊俱强,口疮喉痹,鼻渊齿,水停心下,口吐涎沫,成无己曰:水停心下不行,则肾气燥,宜辛以润之,细辛之辛以行水气而润燥。耳聋鼻痈,倒睫便涩者,并宜用此调治,或用独治为使,俾在表之阳邪可表,而在里之伏邪可除。故书载能通关利窍,破痰下乳,行血发汗。仲景治少阴症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发少阴之汗。且走肾者必兼肝与胆,胆虚惊痫及风眼泪下者,得此辛散宣通,而令泪收惊除。至书所云服能入肾润燥,非是火盛水衰,阴被阳涸而成,实因阴盛阳衰,火屈于水而致也。遇此辛以除寒,温以燥湿,则阴得解而不凝矣,岂刚燥不挠之谓也乎。时珍曰:气之厚者,能发阳中之阳也。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散燥,故通少阴及耳窍,
72
便涩者宜用之。世之论药性者,每鲜如此体会,但知就燥论燥,而致固执不通,独不思经有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乎。然味厚性烈,所用止宜数分,过则气塞命倾。承曰:细辛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知。若血虚头痛者,尤宜戒焉。
 
《得配本草》:畏滑石、硝石。恶黄芪、狼毒、山茱萸。反藜芦。
辛、苦,温。入足少阴、厥阴经血分。温经发散,治风寒风湿,头痛脊强,咳逆上气,不停心下,痰结惊痫,喉痹咽闭,口疮齿,目泪倒睫,耳聋鼻齆,腰足痹痛,拘挛湿痒,豚瘕疝,乳结便涩。
得黄蜡为丸,绵裹塞耳聋。使川连,掺口疮齿;使桂心,治客忤。研末吹鼻中,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并治鼻中息肉。
风热、阴虚、血虚头痛者,禁用。
其性极辛烈。气血两虚者,但用一二分,亦能见效,多则三四分而止。如用至七八分以及一钱,真气散,虚气三四分而止。如用至七八分以及一钱,真气散,虚气上壅,一时闷绝。
 
《本草经解》:细辛气温,秉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肺属金而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气不降,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细辛入肺,温能散寒,所以主之。
风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百节拘挛,湿伤筋骨也;风湿痹痛,湿伤肉也;死肌,湿伤皮也。细辛辛温散湿,活血,则皮肉筋骨之邪,散而愈也。
久服辛温畅肝,肝开窍于目,五脏津液上奉故目明。辛温开发,故利九窍。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温。主咳逆,散肺经之风。头痛脑动,散头风。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散筋骨肌肉之风。久服明目,利九窍,散诸窍之风。轻身长年。风气除,则身健而寿矣。
此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
《本经疏证》:细辛色紫,紫者赤亦黑相兼也。赤为心色,黑为肾色,心与肾皆属少阴,两少阴经皆短而直,细辛一枝直上,体细柔劲似之。少阴者,又皆水火相依,细辛体虽细,味极烈似之,故凡风气寒气依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为患者,并能曳而出之,使相离而不相附,则精血津液便溺唾各复其常,风气寒气自无所容。如本经所载主治咳逆者,风寒依于胸中之饮;头痛脑动者,风寒依于脑中之髓;百节拘挛者,风寒依于骨节屈伸泄泽之液;风湿痹痛死肌者,风寒依于肌肉中之津。推而广之,随地皆有津液,有津液处,风寒皆能依附焉。故在胸为痰为滞结,在喉为痹,在乳为结,在鼻为齆,在心为癫痫,小肠为水,在气分为汗不出,在血分为血不行,此别录之与本经,一贯不异者也。然须审定风寒果否零乱细碎倚著于津液者宜之,若风寒偏被一身,及与营卫相搏者,自有他味为治,与细辛无预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温。主咳逆,散肺经之风。头痛脑动,散头风。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散筋骨肌肉之风。久服明目,利九窍,散诸窍之风。轻身长年。风气除,则身健而寿矣。
此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
《本经疏证》:细辛色紫,紫者赤亦黑相兼也。赤为心色,黑为肾色,心与肾皆属少阴,两少阴经皆短而直,细辛一枝直上,体细柔劲似之。少阴者,又皆水火相依,细辛体虽细,味极烈似之,故凡风气寒气依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为患者,并能曳而出之,使相离而不相附,则精血津液便溺唾各复其常,风气寒气自无所容。如本经所载主治咳逆者,风寒依于胸中之饮;头痛脑动者,风寒依于脑中之髓;百节拘挛者,风寒依于骨节屈伸泄泽之液;风湿痹痛死肌者,风寒依于肌肉中之津。推而广之,随地皆有津液,有津液处,风寒皆能依附焉。故在胸为痰为滞结,在喉为痹,在乳为结,在鼻为齆,在心为癫痫,小肠为水,在气分为汗不出,在血分为血不行,此别录之与本经,一贯不异者也。然须审定风寒果否零乱细碎倚著于津液者宜之,若风寒偏被一身,及与营卫相搏者,自有他味为治,与细辛无预也。
 
《本草新编》:细辛,味大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少阴。止头痛如神,治诸风湿痹,尤益肝、胆之经。肾得之而温。利窍清痰,止迎风泪眼,疗妇人血闭,祛在里之寒邪。口臭齿肿,含漱亦良。但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病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可不慎欤。
或问细辛既能温肾,自是补剂,何故又散气耶?夫细辛,阳药也,升而不沉,虽下而温肾中之火,而非温肾中之水也。火之性炎上,细辛温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
 
或问细辛散人真气,何以头痛能取效?盖头为太阳之首,清气长而浊气降,则头目清爽。惟浊气升而清气降,则头目沉沉欲痛矣。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也。
《本草分经》:辛、温,性烈。肾经本药,心经引经药。散风寒浮热,温经发汗,能行水气,以润肾燥,专治少阴经头痛。北产者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