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B 白芷

shengjinqiang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0/01
帖子
458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mmexport1483442200888.jpg
mmexport1483442206799.jpg
full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根。多系栽培。主产于浙江、湖北、辽宁及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燥湿止痛、解毒排脓。临床一般生用,名称白芷、香白芷、川白芷。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
《药性论》:能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痛,能蚀脓。
《日华子本草》:治目赤努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沥,肠风痔瘘,排脓,疮疖疥癣,止痛,生肌,面疵瘢。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
《珍珠囊》:《经》曰: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此盖为败脓血所致,卒无已期,须以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凡烧枯别研,余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药类法象》:气温,味大辛。
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之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中加之,通行手足阳明经也。
《药性赋》: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去头面皮肤之风,除皮肤燥痒之症,止足阳明头痛之邪,为手太阴引经之剂。
 
由版主最后编辑:
《汤液本草》:气温,味大辛,纯阳,无毒。气味俱轻,阳也。
阳明经引经药,手阳明经本经药。行足阳明经,于升麻汤四味内加之。
《象》云: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主之。
《珍》云:长肌肉,散阳明之风。
《心》云:治风通用,去肺经风热。
《本草》云:主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日华子》云: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一切疮疥,排脓止痛生肌,去面疵瘢,明目。其气芳香,治正阳阳明头痛。与辛夷、辛同用。治鼻病,内托,用此长肌肉,则阳明可知矣。又云: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
 
《本草发挥》:洁古云:治足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升麻汤中加之,通行手足阳明经也。《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气味俱轻,阳也。阳明行经之药。治阳明经头痛在额,及治风通用,去肺经风热,头面皮肤燥痒。
《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去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白芷色味辛,行手阳明庚金;性温气厚,行足阳明戊土;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肺者,庚之,戊之子也。故所主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辛以散之;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又戴元礼亦云:头痛挟热,项生磊块者,服之甚宜。
 
《本草经疏》:白芷得地之金气,兼感天之阳气,故味辛气温,无毒。其气香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得金气,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兼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乃祛风散结之余事耳。
简误:白芷性升而温,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无毒。气甚香窜,又名芳香。恶旋覆,使当归。通行手足阳明二经,又为太阴经之引使也。乃本经头痛中风寒热解利之要药,亦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之仙丹。宜炒黑用。作面脂去面瘢,散目痒止目泪。去肺经风寒,治风通用;疗心腹血痛,止痛多宜。外散乳痈背疮疡,并用调治。与细辛辛夷作料,治久患鼻塞如神。
《本草乘雅》:其取象于草木之芳泽者,无所不备矣。具春生发陈之气,洁剂生物者也。合从青阳高明之上,一阴隐僻之下,对待污浊者,剂之以洁,如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此一阴之下,血浊及气浊也。如风头侵目泪出,此青阳之上,气浊及血浊也。长肌肤,即洁肌肤浊,以气洁则气精于肌也。泽颜色,即洁颜色浊,以血洁则血华于色也。可作面肥,此不独饵可激浊,即肤受亦可表洁矣。
 
《药性解》:白芷,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去头面及皮肤之风,除肌肉燥痒之痹,止阳明头痛之邪,为肺部引经之剂。主排脓托疮,生肌长肉,通经利窍,止漏除崩,明目散风,驱寒燥湿。当归为使,恶旋覆花。
按:白芷味辛,为肺所喜,而温燥为脾胃所喜,宜其入矣。然香燥而发散,主治虽多,能伤气血,不宜多用久用。
《药鉴》:气温,味辛,气味俱轻,无毒,升也,阳也。去头面皮肤之风,除周身燥痒之痹。惟其性温而走于肌肉,故能治足阳明头痛。与辛夷、细辛同用,则治鼻病。与蒲公英同用,则能排脓。与内托散同用,则去腐烂而长肌肉。与续命汤同用,则治口眼而去歪斜。外散乳痈背疽,内托肠风痔瘘。诚诸疮疡痘疹必要之药也。又为手太阴引经之剂,意者味辛但入肺耳。当归为使,恶旋复花。
 
《景岳全书》:味辛,气温。气厚味轻,升也,阳也。其性温散败毒,逐阳明经风寒邪热,止头痛头风头眩,目痛目痒泪出,散肺经风寒,皮肤斑疹燥痒,治鼻鼽鼻渊,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肠风尿血。其气辛香达表,故治疮疡排脓止痒定痛,托痈疽肺痈瘰疬痔瘘,长肉生肌。炒黑用之,提女人血生用,可作面脂。亦蛇伤砒毒,金疮伤损。
 
《本草备要》:宣,发表,祛风散湿。
辛散风,温除湿,芳香通窍而表汗。行手足阳明、大肠、胃。入手太阴。肺色白味辛,故入肺。而为阳明主药。阳明之脉营于面,故治在面诸疾。治阳明头目昏痛,杨吉老方:白芷汤泡四五遍,蜜丸弹子大,名都梁丸。每服一丸,荆芥点腊茶嚼下。吉老,名介,治王定国病时在都梁,因为名丸。眉棱骨痛,风热与痰,同酒浸黄芩为末,茶下。鼻渊,肺主鼻,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故鼻多浊涕而渊。经曰:脑渗为涕。宜同细辛、辛夷治之。目痒泪出,面〖HT5”,7〗黑〖KG-*3〗[HT5”,7”]干?,去声,面黑气。瘢疵,可作面脂。皮肤燥痒,三经风热之病;及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疮疡,三经湿热之病。活血排脓,肠有败脓血,淋露腥秽,致脐腹冷痛,须此排之。生肌止痛,解砒毒蛇伤。先以绳扎伤处,酒调下白芷末五钱。种白芷,能辟蛇。又治产后伤风,血虚头痛。自鱼尾上攻,多在日晚,宜四加辛、芷。如气虚头痛,多在清晨,宜芎、藁倍参、芪。保寿堂治正偏头痛,白芷、川芎各三钱,搽牛脑上,加酒顿熟,热食尽醉,其病如失。鱼尾,目之上角。然其性升散,血热有虚火者禁用。当归为使,恶旋覆花。
 
《本经逢原》:辛苦温,无毒。
白芷辛香升发,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为解利阳明风热头痛,及寒热头风侵目泪出之要药。其所主之病,不离三经,如寒热头风,眉棱骨痛,头目齿痛,三经之风热也。漏下赤白,痈疽,头面皮肤风痹燥痒,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都梁丸治崩漏赤白,深得《本经》之旨。性善祛风,女人漏下赤白,皆风入胞门所致。辛香入脾,故又能温散血闭阴肿,及寒热头风,侵目泪出,总取辛散利窍之功。其长肌肤润泽颜色者,则有排脓长肉之力,所以外科用之。痘疹起胀,连皮肿者,于解毒药内用之,预杜将来发痒之患。今人用治肠痈,有败脓淋露水已,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须此排脓;脓尽,乃以他药补之。烧烟辟虫蛇。为末新汲水调频灌,解蛇毒内攻。和胆矾、麝香,掺蛇伤溃烂,但性温而升,味苦而散,故呕吐因于热者,漏下赤白因于火者勿用。痈疽溃后,亦宜渐减,以其能耗胃气也。
 
《本草崇原》: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者,《经》云:阳明胃脉,其气下行而主阖。白芷辛温,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则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可治也。治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者,白芷芳香,气胜于味,不但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且禀阳明中土之气上达,故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本草求真》:[批]散足阳明胃经风湿。
白芷专入胃,兼入肺、大肠。色白味辛,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阳明之脉起于鼻,络于目,故病多属头面。如头目昏痛,《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
66
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眉棱骨痛,《丹溪纂要》属治风热与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下。暨牙龈骨痛,用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频用擦牙;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水漱涎。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之要剂也。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宗?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胀,今人用治带下,肠有收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所致,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二两,白芍药、白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俟脓尽,以他药补之。又解蛇毒,昔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水一斤灌之,觉脐中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良久消缩如故,云以麦冬汤调尤妙,仍以末擦之。然其性升散,血热有虚火者禁用。
 
《得配本草》: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通窍发汗,除湿散风,退热止痛,排脓生肌。凡鼻渊、目泪、头疼、颊热、眉棱骨痛、牙痛、疮瘘、项生块磊、崩带、肠风、败脓腥秽,因风湿致疾者,皆可施治。解砒石、蛇虫毒。
得辰砂,治盗汗不止,湿热去也。并擦风热牙痛;得荆芥、腊茶,治风寒流涕;得椿根皮,治湿热带下。配黄芩,治眉棱骨痛;湿热致痛。配白芥子、生姜汁,调涂脚气肿痛;配红葵根、白芍、枯矾,以蜡化丸,治带下败脓。如脓尽,以他药补之。佐蒌仁,治乳痈;和猪血,治血风。
提女人崩带,炒炭用。去面上黑,生用。
其性燥烈而发散,血虚、气虚者禁用。痈疽已溃者勿用。
怪症:饥饱失时,不能消化,腹中生鳖,行止无常,人形削瘦者,用白芷为君,合雄黄、白马尿和丸,童便下三钱。每日不断,至愈而止
 
《本草经解》:白芷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肝经;味辛烈而兼芳香,得土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
其主女漏下赤白者,盖肝主风,脾主温,风湿下陷,则为赤白带下,白芷入肝散风,芳香燥湿,故主之也。
肝藏血,血寒则气闭,温散寒,故治血闭。
阴者,男子阴茎,女子阴户也。属厥阴,阴肿而寒热,肝经风湿也,湿胜故肿,白芷入肝,辛可散风,温可行湿,所以主之也。
肝经会督脉于巅顶,风气通肝,肝开窍于目,头风侵目泪出,肝有风而疏泄之也,其主之者,以辛温可散风也。
67
胃主肌肤,而经行于面,辛温益胃,故主长肌肤;芳香辛温,故泽颜色;可作面脂,乃润泽颜色之余事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风在下焦而兼湿热之证。寒热。风在营卫。风头侵目泪出,风在上窍。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风气干燥,风去则肌肉生而润泽矣。
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本,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当殚心也。
 
《本经疏证》:白芷则以其味辛色白性芳洁,而专象阳明燥金,故宜归阳明。第阳明主肠胃,为秽浊之所丛集,而性洁者喜行清道,则其最相近而相隶属者,莫如血海,故其用为入冲脉,为之行其阳,用以去其秽浊芜翳。阴之既成形者,水火之属,血也、泪也、涕泗也、津也、溺也。今观夫水,一若流行坎止,任其自然,绝无为之推挽者。然试思其所处之势,或平坦旷荡而常停不动,若无风以澄泌其间,则凡纲垢入污,必不终日而泥滓腾扬,淤浊泛滥,或高下悬绝而倾泻无余,诚有风以宣障其间,则仍能倾者平,泻者畜,如潮汐之逆行,如东风之溢涨,则亦可知其故矣。女人漏下赤白,风头侵,目泪出,肌肤枯杭,非水无风以宣障耶?血闭阴肿寒热,非水无风以澄泌耶?是皆阳明血分所属,上则阳明经脉所及,下则冲任所行也。虽然,冲任者上行,阳明者下行,以为有所录属,是何言欤?盖惟其相并而相违,斯可以为节宣,若相并而相顺,则直推送已耳。故素问骨空论之述冲脉也,曰挟少阴而上行。难经二十八难之述冲脉也,曰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惟其相违,乃所以相摄,且此以论脉络而无与于药也。若夫白芷辛温,则其气味为上行,苟并脉而论,则阳明下而此则上,冲脉上而阳明偏下,一顺一逆之间,可见阳明能臻冲脉不咸,而白芷则宣阳明之流,是漏下赤白者,阳明秽浊坠于冲,而冲遂为之逆也。血闭阴肿寒热者,冲脉气盛,阳明不能胜也。冲脉能鼓阳明之气于上以和阴,则自无风头侵目泪出之疴。阳明能运冲脉之血于外以和阳,则肌肤自长而润泽。是白芷之用,为其善致阳明之气于冲脉,善调冲脉之血随阳明,而其功只在去阳明之浊翳,致冲脉之清和矣。
 
《本经疏证》:白芷则以其味辛色白性芳洁,而专象阳明燥金,故宜归阳明。第阳明主肠胃,为秽浊之所丛集,而性洁者喜行清道,则其最相近而相隶属者,莫如血海,故其用为入冲脉,为之行其阳,用以去其秽浊芜翳。阴之既成形者,水火之属,血也、泪也、涕泗也、津也、溺也。今观夫水,一若流行坎止,任其自然,绝无为之推挽者。然试思其所处之势,或平坦旷荡而常停不动,若无风以澄泌其间,则凡纲垢入污,必不终日而泥滓腾扬,淤浊泛滥,或高下悬绝而倾泻无余,诚有风以宣障其间,则仍能倾者平,泻者畜,如潮汐之逆行,如东风之溢涨,则亦可知其故矣。女人漏下赤白,风头侵,目泪出,肌肤枯杭,非水无风以宣障耶?血闭阴肿寒热,非水无风以澄泌耶?是皆阳明血分所属,上则阳明经脉所及,下则冲任所行也。虽然,冲任者上行,阳明者下行,以为有所录属,是何言欤?盖惟其相并而相违,斯可以为节宣,若相并而相顺,则直推送已耳。故素问骨空论之述冲脉也,曰挟少阴而上行。难经二十八难之述冲脉也,曰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惟其相违,乃所以相摄,且此以论脉络而无与于药也。若夫白芷辛温,则其气味为上行,苟并脉而论,则阳明下而此则上,冲脉上而阳明偏下,一顺一逆之间,可见阳明能臻冲脉不咸,而白芷则宣阳明之流,是漏下赤白者,阳明秽浊坠于冲,而冲遂为之逆也。血闭阴肿寒热者,冲脉气盛,阳明不能胜也。冲脉能鼓阳明之气于上以和阴,则自无风头侵目泪出之疴。阳明能运冲脉之血于外以和阳,则肌肤自长而润泽。是白芷之用,为其善致阳明之气于冲脉,善调冲脉之血随阳明,而其功只在去阳明之浊翳,致冲脉之清和矣。
 
《本草新编》:白芷,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阳明二经,又入手太阴之经。治头痛,解寒热中风,止崩漏、赤白带,血闭能通,散目中痒,止痢消瘕,治风通用,定心腹血痛,尤可外治各疮痈痔漏,消毒生肌,杀蛇虫。此药可为臣使,未可恃之为君,止外治可以为君耳。盖白芷辛散,多服恐耗散元阳也。
《本草分经》:辛、温,气厚。入肺、胃、大肠。通窍发表,除湿热,散风热,治头目诸疾。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ea? (Fisch. ex Hof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高1~2m。根圆锥形;茎粗壮中空。常带紫色,近花序处有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基部叶鞘紫色,叶片二至三回出式羽状分裂,最终裂片长圆形、卵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骨质粗锯齿,基部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茎上部叶有显著膨大的囊状鞘。复伞形花序伞幅18~40~70,总苞片通常缺,或1~2,长卵形,膨大成鞘状,小总苞片5~10或更多,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无毛或极少毛,分果侧棱成翅状,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2。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白芷根圆锥形,头粗尾细,长7~24cm,直径1.5~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文理,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有支根痕。质硬,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1/3。气香浓烈,味辛、微苦。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效] 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
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加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为理脾肺之气)、薄荷等。
2. 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
白芷祛风止痛,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头额、眉棱骨、上下龈都属于阳明经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进行治疗。治头痛可配藁本、蔓荆子等;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
3. 用于疮疡肿痛。
白芷治疮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品。
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蒌同用;脓出不畅配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疮疡方面还可以研末外敷。
4. 用于妇女白带。
白芷温燥寒湿,主要用治寒湿白带,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也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为治鼻渊要药,有化湿通鼻窍之功,多配合辛夷、鹅儿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毒蛇咬伤,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单用煎汤内服,用渣外敷的记载,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处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白芷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善能止痛,又可消肿排脓。它的止痛效果良好,跟据临床实践,不仅可以用治头痛,还可以用治风湿痹痛。配荆芥、防风,能散风寒而止头痛;配苍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窍而治鼻渊;配黄柏、苍朮、椿根皮,可清热燥湿而治湿热带下;配银花、天花粉、当归、甘草等,可消肿排脓而治疮疡肿痛;配桑枝、秦艽、独活等,可祛风止痛而治风湿痹痛。
【方剂举例】白芷葱豉汤(原名白神散)《卫生宝鉴方》:白芷、豆豉、葱白、甘草、生姜、大枣
治寒热头痛,眉棱骨痛。
白芷散《妇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发
治赤白带,滑脱不禁。
 
白芷性味辛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排脓、止痛五大功能。
1、散风:白芷辛温发散,能治疗风寒感冒,尤其是头痛重的,更为有效。还能治风疹瘙痒,时起时落。
2、除湿:白芷气味芳香燥烈,燥可胜湿,有除湿作用。可用于寒湿下注所致的白带,常配合苍术、炒苡米、茯苓、樗白皮、白鸡冠花等同用。对脾虚湿盛所致的久泻,也有治疗作用,可与肉豆蔻、诃子、茯苓、芡实等同用。
3、通窍:白芷辛香走窜,有芳香开窍的作用。常用于通鼻窍,治疗鼻塞不通,鼻流腥臭脓涕(鼻渊)等,常与细辛、苍耳子、辛夷、薄荷等配合应用。临床上常用这些药随证加减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鼻炎等,每收良效。
4、排脓:白芷还有消毒排脓,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效能。可配用丹皮、冬瓜仁、败酱草、红藤、生大黄等,治疗肠痈(包括急性阑尾炎)。配瓜蒌可治乳痈。配赤芍、红花、公英、地丁、野菊花、银花等,治疗痈肿疮疡。例如消疮饮(旧名仙方活命饮,银花、防风、赤芍、贝母、山甲、花粉、甘草、乳香、白芷、没药、皂刺、归尾、陈皮)中,就有白芷,是外科常用的著名方剂。
5、止痛:白芷善治各种头痛,尤其是对前头痛或眉棱骨处疼痛,有显著效果。除能治头痛外,还可用来治牙痛、胃痛、疮疡痛。但要注意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物,配合使用。
白芷与细辛都能止牙痛,但细辛偏治齿髓疼痛或夜间牙痛,白芷 偏治齿龈连面颊部肿痛的牙痛。
近些年来,有的使用白芷治疗溃疡病的胃痛,除白芷的止痛作用外,它的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作用,是否对本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抑制细菌和抗真菌的作用。使用小量有兴奋延髓和脊髓神经的作用。
常用量为3~9克。
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者忌用,痈疽已溃者也宜少用,以免耗伤气血。
 
概述: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 var.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别名:祁白芷、禹白芷、走马芹、会白芷、香大活。

药性类别:发散风寒药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能与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白芷散(《朱氏集验医方》)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12g,生乌头3g。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药吹入鼻中,其效更佳。方中白芷通窍止痛。

2.白芷细辛吹鼻散(《种福堂公选良方》)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各等份。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方中白芷通窍止痛。

3.祛风白芷散(《医部全录·面门》)治面上风癣疮:白芷9g,黄连、黄檗、黄丹各6g,白茯苓4.5g,轻粉3g,为细末,用油调搽癣疮上,或加孩儿茶6g,麝香0.6g亦可。方中白芷散风除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