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两当县鱼池乡双场村,流传着这样的口诀“烊化阿胶益母草,黄芪白花蛇舌草,白术茅根旱莲草,三七防风车前草。”看到这段话,很多人会联想到《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中医经典,但是,谁都不会想到,这段话出自一个乡村医生编写的农村《杂病手册》。
37年前,高中毕业的韩世钧当了双场村的民办老师,初为师表的他兴奋不已。但是两年后,他却辞掉工作背起了药箱,走上了乡村医生的生涯,这一走就是35年。在这35年中,他仅靠每月几十到一百元的微薄收入度日,可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他是双场村唯一的村医,全村55户村民的健康全寄托在他身上。
韩世钧辞掉民办老师选择乡村医生这条漫长的道路,源于他儿时的一个念头。无论酷暑严冬,儿时的韩世钧,每天上学必须经过门前一条没有桥的河。由于家里条件十分贫苦,长期赤脚趟过这条冰冷的河,尤其是冬季,导致韩世钧腿上出现了大量的裂纹,病变后又开始剧烈的疼痛。无钱医治,导致韩世钧双腿出现了残疾。从此以后,韩世钧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学医的念头。
腿部残疾后,韩世钧就不能下地干活了,只能同弟弟一起生活。微薄的收入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眼看着自己早过了谈婚的年龄,但为了减轻弟弟的负担,他对此事绝口不提,以致韩世钧至今未婚。
生活的艰辛,反而让韩世钧学医的念头越发强烈。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他刻苦钻研古代各种医学书籍,废寝忘食地揣摩现代医学杂志中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韩世钧拿到了甘肃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证》,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一座陈旧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房子被隔成两间,里面是他的卧室,外面是诊所。35年来,韩世钧就在这里给村民们治病。腿部残疾的他,只要有需要上门问诊的乡亲,都会一瘸一拐地坚持上门诊治。村里常见的痢疾、头疼、脱发等疾病,是韩世钧的拿手戏,而且收费很低。
“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这是韩世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通过30多年的艰苦学习和钻研,韩世钧治愈了很多村里的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年,村里几个人头发相继全部脱落,他认真诊疗后,摸索中草药配方使患者头发慢慢生长出来,并恢复健康。每次出诊,韩世钧都会将病案通过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应用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然后开方治疗。
滴水可以穿石。经过35年的积累,韩世钧在16开大的信纸本子上,用黑色的小字编写了230余万字的《杂病手册》。手册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是他正式从医前十多年的临床笔录,第二部是近10年的新作,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理论、数千种病症的治疗处方及村里常见病的治疗记录。
“不要说大中专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就是高中文化程度的也没人想干乡医。很多人不看好乡医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在双场村,家里不种地的话根本没法生存。”韩世钧一直想带个徒弟,继承和发扬自己35年的研究成果,但一直未能如愿,因为村里上过学的医学毕业生,都去了城里的大医院,这如今已成为韩世钧的一块心病。
37年前,高中毕业的韩世钧当了双场村的民办老师,初为师表的他兴奋不已。但是两年后,他却辞掉工作背起了药箱,走上了乡村医生的生涯,这一走就是35年。在这35年中,他仅靠每月几十到一百元的微薄收入度日,可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他是双场村唯一的村医,全村55户村民的健康全寄托在他身上。
韩世钧辞掉民办老师选择乡村医生这条漫长的道路,源于他儿时的一个念头。无论酷暑严冬,儿时的韩世钧,每天上学必须经过门前一条没有桥的河。由于家里条件十分贫苦,长期赤脚趟过这条冰冷的河,尤其是冬季,导致韩世钧腿上出现了大量的裂纹,病变后又开始剧烈的疼痛。无钱医治,导致韩世钧双腿出现了残疾。从此以后,韩世钧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学医的念头。
腿部残疾后,韩世钧就不能下地干活了,只能同弟弟一起生活。微薄的收入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眼看着自己早过了谈婚的年龄,但为了减轻弟弟的负担,他对此事绝口不提,以致韩世钧至今未婚。
生活的艰辛,反而让韩世钧学医的念头越发强烈。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他刻苦钻研古代各种医学书籍,废寝忘食地揣摩现代医学杂志中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韩世钧拿到了甘肃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证》,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一座陈旧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房子被隔成两间,里面是他的卧室,外面是诊所。35年来,韩世钧就在这里给村民们治病。腿部残疾的他,只要有需要上门问诊的乡亲,都会一瘸一拐地坚持上门诊治。村里常见的痢疾、头疼、脱发等疾病,是韩世钧的拿手戏,而且收费很低。
“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这是韩世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通过30多年的艰苦学习和钻研,韩世钧治愈了很多村里的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年,村里几个人头发相继全部脱落,他认真诊疗后,摸索中草药配方使患者头发慢慢生长出来,并恢复健康。每次出诊,韩世钧都会将病案通过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应用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然后开方治疗。
滴水可以穿石。经过35年的积累,韩世钧在16开大的信纸本子上,用黑色的小字编写了230余万字的《杂病手册》。手册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是他正式从医前十多年的临床笔录,第二部是近10年的新作,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理论、数千种病症的治疗处方及村里常见病的治疗记录。
“不要说大中专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就是高中文化程度的也没人想干乡医。很多人不看好乡医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在双场村,家里不种地的话根本没法生存。”韩世钧一直想带个徒弟,继承和发扬自己35年的研究成果,但一直未能如愿,因为村里上过学的医学毕业生,都去了城里的大医院,这如今已成为韩世钧的一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