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2012年春寒,必发时病,仲景经方当为首选

shenyvf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1/25
帖子
962
获得点赞
193
声望
43
2012年,全世界都出现罕见的春寒。
由于中医的“阴阳平衡”是“天人相应”的,不仅仅是人体自身的平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平衡。也就是说,当“天阳”较强时,“人阴”就必须上涨以相应抗衡;反之,当“天阴”较强时,“人阳”就必须上涨以抗衡天气。机体的这种反应,就叫作“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一般说来,人体对于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寒暑变化,是有着某种记忆和预算的,这种“预算”储存于人脑的“生物钟”当中,当季节变化到来之时,机体应该准备多少“阳气”、多少“阴气”,生物钟事先就会调整到位。
但是,如果天气的寒暑反常,比如今年春寒,生物钟对于人体“阳气”的调整就会“失算”,使得中国绝大多数人的阳气不够到位,不足以与春寒对抗。这时候的情况,就是《内经》所说的“虚邪贼风”,反常的气候可以对人体“趁虚而入”,从而出现“时病”。所以说,这个“虚”并不是人们的肌肉不够发达,吃得不够好,而是生物钟“失算”,一时没有充足的准备用以“防贼”罢了。
中医理论既可以博大精深,也可以深入浅出。所谓“上工治未病”,也就是既然已知道现在的人群普遍阳气不足,预防上面就该注意保暖、服用一些增涨阳气的药膳(比如附子干姜粥);而对于已经发生时病者,显然便当以仲景《伤寒论》系统辩证论治,临床上务须注意“存阳气”和“下不嫌迟”,比如对于今春咳嗽者,就不该过用寒凉药,我已注意到,今春咳嗽患者,大部份都属于“阳气不复,咳嗽不止”的状况,小青龙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颇为有效。
喜欢研究《伤寒杂病论》及其“经方”的朋友们,是你们大展拳脚的时候了,切莫错过机会哦!
 
从中医运气学说的角度当如何理解呢?

比如前面一位朋友的分析如下

分论每一步气
大寒到春分为一气,这一气中主客木火相生,木运过剩生旺少阳火,少阳为胆火,所以这一气中肝胆火旺的人要注意,容易出现肝火大,头疼、甲亢这类问题,但是好在寒水司天,一定程度上克制了一些少阳火,不会太严重,但是会造成胆火内盛。
太阳寒水司天
少阳相火
中运太角
厥阴风木
太阴湿土在泉


看结果应该是热证多,与先生体会到的寒证多有些相反呢?

我对运气学说不在行,所以真诚请教,不当处望各位谅解
 
就凭楼主这种精神就得支持一下,经方广传泽被中华。
 
推天气和推人病有些区别,推天当以天为主,推人当以人为主。所以今年春天的天气,要以司天和间气为主,寒水司天,主气风木借着主运木气,而气候中风大,所以这一气中风寒明显。客气是相火,君火主热,相火主火,所以如果是君火的话,那么可能不会这么冷,但是相火毕竟不同于君火。而且相火对于木气有引发作用,风气更加突兀。
如果说人的话就要以人为主,则要考虑人个体差异和运气的作用了。说天气的话就可以不考虑个性,直接论共性
 
从中医运气学说的角度当如何理解呢?

比如前面一位朋友的分析如下

我的结论,虽然在春节期间就作出了,但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验证才发文的。
”运气学说“要活学活用。
如果是正常气候下,春季的确会肝胆火旺。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去冬至今春气候反常,去年冬天严寒来得过晚,直到春节前后才出现,这就不叫”冬伤于寒“了,当此之时,人的阳气本已打算下降,却又遇上春寒,出乎生物钟预料,当然会是寒证了。
运气学说,有一半是说人体生物钟的调整变化,另一半则说天气变化。至于何者是为“司天”,何者是为“在泉”,我现在尚无定论。
内经说:”心有所意喟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实际上说的就是整个生物钟的形成和调整机制。人未出生前是没有生物钟的,所谓”生物钟“,最初是人一出生后对即时的环境、气候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说,最初只在大脑皮层,随后才转移至脑的其它部位。而人刚出生对于环境的条件反射,必然是印象最深刻、存留也最久的,所以一个人在何时何地何季出生,往往会影响到人一生的机体素质,这是有道理的,而这就是”心有所意谓之意“。
当然,最终的生物钟机制据说形成于下丘脑,根据中医说法则是记忆于”肾“,也即”意之所存谓之志“。
但已形成的生物钟,必然还要作出各种临时调整,否则从中国坐飞机到美国就会完全不能适应了。这种”临时调整“,按中医的说法,归”脾“所主,也即”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如果某人的生物钟临时调整功能非常强大快捷,或许无论气候怎样反常,他都很难生病(外感病),这就叫作”四季脾旺不受邪“,呵呵,并非人胃口好就不受邪哦!但这与人的”神经器质“有关,除非个别”多血质“的神经器质,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他的”临时调整“必然是”滞后“的。
这种”滞后“的”临时调整“,显然对于抵抗疾病效果不大,还是会发生”时病“。值得注意的是,仲景认为,这种”临时调整“在极限情况下(外感病已发生情况下)最快也要滞后三日:”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此外,人体还有一种对于”临时调整“的远期强化机制,叫作”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归属于中医”肝“所主。于是,如果某人”肝气“过旺,这种临时调整所形成的阴阳变化就可能”过火“并且持续很久。如果是这种情形,那么如果今年晚春或者初夏气候变暖较快,对于这些人来说,反而会因阳气居高不下而发生热病。先生所推算出的”热病为主“,应当是针对这时候的。
但”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并非都是坏事,因为”肝与胆相表里“,而”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什么叫”决断“呢?也就是说,无论外界气候还是机体生物钟的一切利阴利阳因素,都须在”胆“这里作出综合平衡,根据域值的大小来决定升阴还是升阳。用西医的话说,这就叫做”最后公路原则“,一切神经刺激的综合反应取决于刺激量的最终对抗和迭加。用中医的话说,这就叫做:”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运气学说,不要把它看成绝对真理,也不要把它看得过于深奥,它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关于自然变化对于人体刺激感应的推算。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气候的正常与反常、人的神经器质(或中医五行体质)不同,都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我们既要继承古人精华,又要遵重科学,实事求是,必求甚解。
 
看来又要一个摸不着边际的论坛争论开始了,继续演电视剧了
 
我的结论,虽然在春节期间就作出了,但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验证才发文的。
”运气学说“要活学活用。



感谢先生如此详尽的解释,收获不少
 
要细化,否则无法搞清其中的机制,仍然还是规律性讲解,没有做到有理有据。
 
要细化,否则无法搞清其中的机制,仍然还是规律性讲解,没有做到有理有据。

我觉得楼主思路有道理
先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
 
要想正确理解五运六气学说,首先要明白五运和六气指的何种现象,知道古人观察的何种自然现象,也就明白五运,六气的本质区别,就能深入到机制研究中去,这样这一理论就有了可以观察的对象,就像看见病人一样,然后对五运六气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就知道对错了。
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就明白五运六气学说的机制原理,如果没有这一研究思考过程,就会陷入空洞无对象的纯粹数理逻辑中,进入数的神秘主义思维,也就是客观唯心主义思维中去。
 
孙版主先要想一想,五运和六气本质区别是什么?切忌先不要背口诀。
 
你们再聪明能聪明过医圣吗?好好体会研究实践“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的精髓吧!废话少说。
 
道理通俗易懂!好文章!赞!受益了!
 
黄芪荆芥桑叶各20克生姜6克两天,治自己的供参考。还有个背寒是用香菜荠菜加含有解表中药的感冒胶囊。
 
楼主说的“今春咳嗽患者,大部份都属于“阳气不复,咳嗽不止”的状况,非常符合运气的格局,今春间气格局木火生发,但是被寒水所压制,阳气初生力弱而被制,正是不复的表现。只是进一步分析这个不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内力不足还是外力太大,可以考虑木火生发的原动力是够的,如果病人本身不是阳虚的话,那么只是寒水太盛造成了不复,化解寒水就是最主要的对策。如果病人本身阳虚,而内在动力不足的话,正好自然界有木火生发的大环境,可以考虑边散寒边助阳。但如果病人本身火旺,这一气木火生发而被寒水压制的话,待寒水退气的时候,火的反扑也会是比较厉害的
 
注意:我这里采用的预测方法并非“五运六气”,而是结合生物钟的“天人相应的阴阳平衡学说”。
其实,这种预测方法在《内经》“七篇大论”以外的《生气通天论》中有明确叙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可能如今一般中医都以为,“阴阳平衡”只是人体内部的平衡,这其实大错。人与自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这就是说,所谓“生之本”的阴阳平衡,是指“通乎天气”的阴阳平衡。
而天气有四时,其寒暑的量度本就不是“平衡”的;所以人的机体若要与“通于天气”,自身的阴阳度量也不能平衡,天寒则人以阳多抗之,天暑则人以阴多抗之,以不平衡的内部阴阳来求得人与自然总的“天人平衡”。这才叫真正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而要达到这一点,人体就必须对天气的四时有所预算,以便事先按排阴阳消长,以应四时寒暑变化,而这就是“生物钟”。《内经》没有“生物钟”这个现代名词,但对于它的机制有有所阐述的:“心有所意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换言之,简称为“志意”。如《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注意,这里的“清净”并非不动,而是让生物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正确感受自然变化,所以这种”清静“的方法其实是:“春三月,此为发陈……披发缓形,广步于庭,以使志生。”呵呵,或许放眼天下,没有谁知道《内经》“以使志生”在医学上代表什么吧?其实它就是生物钟啊!
所以,《生气通天论》所阐述的,就是一种有生物钟的“天人相应的阴阳平衡学说”。而这一篇文章的逻辑也很清楚,虽然说了很多内容,却都是在阐明天气会对人体阴阳产生怎样影响,而人体又是怎能样对抗以求平衡的。可见,只此一篇,便通至理,广备苍生呵……
 
楼主说的“今春咳嗽患者,大部份都属于“阳气不复,咳嗽不止”的状况,非常符合运气的格局,今春间气格局木

虽然我不是用“五运六气”作出的预测,但你的分析还是很透彻的。
只是要注意一点:如我之前所述,“阴阳平衡”是“天人平衡”,如果天的寒暑不平衡,人体本身也是不平衡的。以内部不平衡求得总的天人平衡,这才是“阴阳之要”。
所以,在总的天人关系面前,人气不足以对抗天气,那就是虚。中医的阴阳是没有具体数据可以度量的,只能采用“相对论”。
 
天寒则人以阳多抗之,天暑则人以阴多抗之,以不平衡的内部阴阳来求得人与自然总的“天人平衡”。
请教楼主:
天寒则人以阳多抗之,而自然界——天凉井水热,是阳气往里走;
天暑则人以阴多抗之,而自然界——天热井水凉,是阳气往外走。
感觉“天寒则人以阳多抗之,天暑则人以阴多抗之”与“天凉井水热,是阳气往里走;天热井水凉,是阳气往外走”正好相反?
望楼主释疑。
 
据我观察,去冬今春开始人群普遍阳气不足的情况,仍在持续,也请诸位同道们协同观察。目前看来,主要病症以咳嗽为主,但以肾阳虚为象的一些杂病也有丛生迹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