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当代妙方》之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03
声望
0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呃逆

呃逆?
【处方1】沉香、砂仁各3g,白胡椒2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一般服本方1剂,多能治愈。严重者,可重复剂量,并适当配合治疗引起呃逆的急、慢性病,常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疗效:用上药治疗呃逆患者30例,其中获得治愈者28例。好转者1例,无效者1例。?
【处方2】猪胆1个,赤小豆20粒。?
制用法:把赤小豆放入猪胆内,挂房檐下阴干后共研为细粉备用。用时,每日服2次,每次1g,用白开水冲服。?
疗效:用上药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26例,其中2天内治愈者22例,4天内治愈者4例。?
【处方3】生姜(选用新鲜多汁之品)1块。?
制用法:将上药洗净后切成薄片。用时,取上药放口中咀嚼,边嚼边咽姜汁。?
疗效:笔者用上药治疗各种类型呃逆患者30多例,一般嚼1~3片后呃逆可止,对伴有急性口腔、咽喉炎症的患者慎用。?
【处方4】公丁香10~15粒。?
制用法:将上药细嚼,嚼时有大量的唾液分泌,切勿将其吐出,应慢慢咽下,待药味尽,将药渣吞服。半个小时如无效,可再用2~3次。用后以温开水漱口。忌用凉水漱口及进食生冷之品。?
疗效:用本方治疗呃逆患者185例,5~20分钟止呃者170例,半小时止呃者15例。?
【处方5】旋覆花(包)、姜半夏各20g,赭石、生龙骨、煅牡蛎(均先煎)、柿蒂各50g,党参30g,大枣15g,生姜3片。?
加减:舌红无苔者,加乌梅、赤芍。?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15分钟,含漱服用。?
疗效:用上药治疗中、晚期肿瘤引起的顽固性呃逆125例,用3~5剂后,均获良效。?
【处方6】丁香、甘草、旋覆花(包)各6g,柿蒂15个,赭石12g。?
加减:胃寒者,加良姜;寒甚者,加吴茱萸、肉桂、附子;胃火甚者,加石膏,淡竹叶,麦冬;便秘者,加大黄、枳实;脾胃阳虚者,加人参、白术、干姜;气机郁滞者,加木香、乌药、枳壳、郁金。?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每日1剂。?
疗效:用上药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其中症状消失18例,明显减轻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5%。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梅核气

梅核气?
【处方1】硼砂粉15g,大豆适量。?
制用法:先用温水将大豆(约1小把)浸泡膨涨,然后煮熟,取出,加入硼砂粉不断搅拌,使大豆表面挂匀硼砂粉为度。用时,每次咀嚼熟豆4~5个,嚼烂后,徐徐咽下,每日服3次。5~7天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梅核气患者21例,均治1个疗程而获痊愈,经随访未见复发。多数患者服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仅有个别患者口吐痰涎。?
【处方2】半夏、茯苓各15g,青皮、柴胡、苏梗、厚朴、郁金、炙甘草各10g,罂粟壳3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本方可随证加减。?
疗效:用上药治疗梅核气患者121例,其中临床治愈110例,好转7例,无效4例。一般服药3~15天获效。?
【处方3】白蔻仁、陈皮各20g,桔梗、川贝母各30g,沉香10g,安息香、冰片各3g。?
制用法:先将川贝母、桔梗、陈皮、白蔻仁水煎,浓缩,干燥,再对入冰片、安息香细末及蔗糖,压成片剂,每片0.5g,每日含化4~6片。?
疗效:用上药治疗梅核气患者35例,痊愈30例,好转3例,无效2例。?
【处方4】陈皮15g,甘松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煎2次,分2次服。?
疗效:用上药治疗梅核气患者20余例,一般服药3剂获痊愈,最多服药6剂。?
【处方5】旋覆花、白术各10g,赭石30g,法半夏、炒柴胡、郁金、川牛膝各15g,潞党参20g,厚朴、炙香附、瓜蒌壳各12g,白芥子6g。?
加减: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者,加丹参、红花等。?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0例,用奋乃静2~4mg,谷维素20m、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者,加复方丹参片3片;均每日3次口服。?
疗效:用上药治疗梅核气9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痊愈43、15例,好转12、6例,无效5、9例,总有效率为91.67%、70%(P<0.05)。?
【处方6】黄芪、党参各15g,白术、威灵仙各10g,陈皮6g,当归、苏梗、远志各12g,炙甘草、炙柴胡各5g,炙升麻、桔梗各3g,越鞠丸18g。?
加减:痰湿甚者,加制半夏、苍术、川朴、茯苓、菖蒲;阴虚者,加南沙参、北沙参、生地、砂仁、麦冬、西青果、象贝;咽喉部结缔组织增生者威灵仙增量,加赤芍、炒僵蚕、全蝎、地鳖虫。?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疗效:用上药治疗梅核气30例,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12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奔豚气

奔豚气?
【处方】白芍25~3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20g,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各10~15g,柴胡、延胡索、法半夏、香附各8~10g,生甘草6~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奔豚气患者67例,均获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21例,2个疗程治愈者36例,3个疗程治愈者10例。随访1~2年,均未见复发。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胃下垂

胃下垂?
【处方1】云苓25g,党参、黄芪、山药、当归、山楂各15g,柴胡、郁金、白术、枳壳、鸡内金各12g,升麻、陈皮、甘草各9g,大枣10枚。?
加减:若痛甚者,加元胡12g;若肝脾下垂者,加鳖甲31g,若溃疡者,加白及12g,乌贼骨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用上药治疗胃下垂患者103例,其中痊愈54例;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2例。用本方治疗下垂5~8cm的患者,一般服药15剂即可获痊愈。?
【处方2】蓖麻子仁12g,升麻粉3g。?
制用法:先将蓖麻子捣烂如泥后,再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约为2cm,厚1cm的圆饼备用。用时,先将患者百会穴周围约直径为2~3cm头发剃掉后,上置药饼,用纱布覆盖后,再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敷药后让患者取水平仰卧位,解开裤带,将水装入瓶中(水温约80℃),用此熨烫药饼,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每个药饼可连续用3~5天。休息1天后,更换新的药饼。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以饭后2小时左右为宜。?
疗效: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148例,经用药1~2个疗程,其中,治愈105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凡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咯血、呕吐及孕妇不宜使用本方。?
【处方3】肉桂1g(刮去粗皮),炒五倍子2g,炒何首乌3g。?
制用法:将上药分别研为细末,混匀,每日1剂,用凉开水送服,20天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方治疗胃下垂患者60多例,用药1~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正常,部分患者经X线复查,胃体上升3~5cm。?
【处方4】鲜仙人球50~60g,瘦猪肉30~50g。?
制用法:先将瘦猪肉剁碎制成肉饼后,与仙人球一起煮熟,晚上睡前顿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46例,均获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20例,2个疗程治愈者13例,3个疗程治愈者3例。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处方5】升麻、枳壳各15~20g,生黄芪、党参各20~3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125例,经用药1~3个疗程治愈101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5例。?
【处方6】炙黄芪20~30g,党参、山药、白术、升麻、枳壳各15g,陈皮、诃子、补骨脂、扁豆、肉豆蔻各10g,肉桂、炙甘草各6g,生姜3片,大枣5枚。?
加减:胃脘痛者,加没药、丹参、元胡、三七末;脾胃虚寒者,加附子、干姜;食滞纳差、嗳气吞酸者,加厚朴、鸡内金、乌贼骨。?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5日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胃下垂40例,治愈22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
【处方7】黄芪、党参各30g、山药、白术、升麻、枳壳各15g,陈皮、诃子、补骨脂、白扁豆各10g,肉豆蔻、肉桂、甘草、生姜、大枣各6g。?
制用法:本方亦可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餐前服。对照组45例,用吗丁啉20mg(或西沙比利5mg),谷维素、维生素B?1各30mg,每日3次口服;胎盘组织液4ml,每日1次肌注。均5周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胃下垂103例(其中治疗组58例,对照组45例),用1~2个疗程后,两组分别治愈37、14例,好转18、7例,无效3、24例,总有效率为94.83%、46.67%(P<0.01)。?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

胃痛?
【处方1】白芷30~60g,甘草15~30g。?
加减:若胃部冷痛,喜得温按,进食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属脾胃虚寒者,加桂枝9g,白芍18g;若胃部胀痛,连及两胁,嗳气稍舒,舌苔薄白,脉弦,属肝气犯胃者,加香附、柴胡、白芍各9g;若胃部刺痛,入夜尤甚,舌暗有瘀血点,脉涩,属瘀血阻滞者,加五灵脂、生蒲黄各9g,丹参15g;若胃酸过多者,加乌贼骨30g;若烦躁、失眠者,加珍珠母3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系一民间验方。用上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所致胃痛患者,效果良好,尤其是对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较剧烈胃痛,疗效最佳。方中白芷、甘草用量均较大,但40例患者并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白芷用量少于30g,往往影响疗效。?
【处方2】沉香、降香、檀香、木香、乳香、没药各3g,醋延胡索、川楝子、娑罗子、薤白各10g。?
加减:若泛酸者,加吴茱萸、川黄连、煅牡蛎;若痛时喜按者,加党参;若大便燥结者,加瓜蒌。?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用上药治疗胃痛患者506例,均获治愈。?
【处方3】威灵仙30g,生鸡蛋2个。?
制用法:将威灵仙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生鸡蛋(去壳,搅匀对入),再加入红糖适量。煮成蛋汤,温服。?
疗效:本方系笔者家传秘方。适用于辨证属胃寒痛、症见胃痛甚,额冒汗,手足冷,嗳气呕恶,不思食,喜暖畏寒,舌苔白,脉弦细者。成人一般服1剂,约过半小时,即可见效。胃痛止勿再服。如连服2剂胃痛不止者,则非本方适应证。?
禁忌:凡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禁用。?
【处方4】胃痛散(含元胡、川楝子、陈香、白芍各2份,香附、广木香、甘草各1份。粉碎,过100目筛。每包5g)。?
制用法:用胃痛散1包冲散,1小时后再用1次。对照组31例,用山莨菪碱(654?2)20mg/次,口服。用0.5~1小时。?
疗效:用上药治疗急症胃痛(病种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下垂等)66例(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止痛两组分别总有效率为91.40%、80.60%(P<0.01)。
【处方5】柴胡、枳壳、白芍、当归、炒川楝子、蒲黄各10~15g,九香虫6~10g,潞党参、黄芪各15~30g。?
加减:肝胃气滞型者,加川芎、佛手、甘松、青皮、陈皮、莱菔子;肝胃郁热型者,加蒲公英、栀子、川黄连;脾胃虚寒型者,加炮姜、肉桂、小茴香,症甚加附子;瘀阻胃络型者,加制大黄、元胡、三七粉;肝阴亏虚型者,加沙参、麦冬、石斛、枸杞子。?
制用法:3日2剂水煎取液,每日100ml分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至症状消失。?
疗效:用上药治疗胃脘痛106例(病种包括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痊愈48例,好转5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6.23%。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处方1】炙黄芪、党参各15g,白术、茯苓、白芍各12g,香附、元胡、甘草各10g,丹参、红花各20g,蜂蜜30g,(冲剂)。?
加减:若有出血倾向者,去丹参、红花,加云南白药0.5g冲服;若心烦、口苦、苔黄者,加焦山栀6g;若泛酸重者,加乌贼骨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笔者以此方治疗溃疡病患者(服此方期间不用其他药物)35例,止痛效果显著,疼痛消失时间1~5天。1个月后钡餐透视复查,有31例溃疡愈合,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现象消失;1例溃疡面缩小,治疗45天溃疡面消失;余3例溃疡症状消失(未经透视复查)。?
【处方2】白及15g,枳实10g。?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至500ml,文火煎至100ml,滤出药液。再加水500ml,煎至100ml,两液混合,早、晚各服100ml。服上药前半小时,服痢特灵0.1g,日2次,连服1周。煎剂一般须服半月至20天。?
疗效:笔者用本法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43例(其中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临床治愈胃溃疡8例,显效4例;临床治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为91%。?
【处方3】党参20g,附子、高良姜、白术各10g,莪术6g,熟大黄、甘草各5g。?
加减:若痛甚者,加沉香;若呕吐者,加赭石;若兼见郁热者,去高良姜,加郁金、蒲公英;若出血较多者,党参易人参,加黄芪。待疼痛基本消失后,原方去高良姜、熟大黄,加熟地、淮山药。?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4~6周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45例,其中痊愈3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本组病例治疗最短28天,最长62天,平均住院37.2天。?
【处方4】平肝健胃冲剂(含党参84g,白茅根350g,茯苓、黄芩、柴胡、鸡内金、元胡、郁金、川楝子各70g,吴茱萸6g,蒲公英140g,煅瓦楞105g。水煎后制成浸膏,加淀粉,烘干;分成84包)。?
制用法:用平肝健胃冲剂1包,1日3次口服,28日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用上药治疗消化性溃疡172例,其中治愈124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09%。?
【处方5】白术15g,白芍30g,木香6g,白及、元胡、乌贼骨各10g,蒲公英、鱼腥草各20g。?
加减:胃寒偏盛者,加高良姜、吴茱萸;胃热者,加黄连、栀子;胃胀满者,加柴胡、佛手;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山楂;便秘者,加知母、大黄。?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对照组45例,用法莫替丁20mg,1日2次口服。均12日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消化性溃疡125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45例),两组分别治愈35、6例,显效17、13例,有效7、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8.33%、86.67%(P<0.05)。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
【处方1】黄芪20g,当归、元胡、甘草各9g,白芍、白及各12g,香附10g,乌药7g,肉桂3g,乌贼骨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2次,浓缩得滤液75ml。每次服20~30ml,饭前30分钟服,每日3次,连服6周后复查。未愈合者可连服第2个疗程。服药期间不服其他治疗溃疡病专用药,疼痛剧烈者,可临时加服解痉药,忌食油腻生冷食品。?
疗效:用上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66例,其中,痊愈42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
【处方2】白头翁210g,生黄芪105g,蜂蜜280g。?
制用法:先将白头翁、生黄芪用清水漂洗并浸泡1昼夜,然后用文火浓煎2次去渣取上清液。另将蜂蜜煮沸去浮沫加入药液中浓缩成糖浆,备用。用时,每次服20ml,每日服3次,于饭前用热开水冲服。?
疗效:用上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47例,其中胃溃疡56例,治愈18例,好转31例,无效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8例,痊愈31例,好转44例,无效3例;复合性溃疡13例,痊愈2例,好转9例,无效2例。?
【处方3】白芍30~50g,延胡索20g,十大功劳叶、五灵脂各15g,白及30g,乳香、没药、生甘草各10g。?
加减:若胃酸偏低者,加乌药10~15g;若胃酸偏高者,加乌贼骨10~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显效5例,无效1例。对治愈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
【处方4】生黄芪24g,黄连5g,大黄、生姜各6g,桂枝、大枣、炙甘草各10g,白芍30g,蒲公英、白及各15g,三七末4g(冲),元胡8g(冲),乌贼骨20g。?
加减:胃脘灼热烧心甚者,加焦栀子、丹皮;脘腹胀满者,加厚朴、莪术;嗳气吞酸甚者,加赭石、生瓦楞、川贝。?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对照组28例,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每次0.2g,每日3次口服,0.4g睡前加服。均6周为1个疗程。停用激素及其他药物。?
疗效:用上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0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分别临床治愈28、20例,好转3、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87%、92.86%。?
【处方5】蒲公英、黄芪、乌贼骨各30g,元胡、川贝、甘草各12g,白及10g,白芍(或赤芍)12g。?
加减:兼寒(寒热错杂)型加白芍、高良姜、桂枝各10g;兼湿型加半夏,川朴各10g,薏苡仁30g;兼瘀型加汉三七3g(分冲),地榆炭、蒲公英、五灵脂各10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禁烟酒及生冷之品。?
疗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8例,治愈60例,好转6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87%。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处方1】煅花蕊石9g,海螵蛸7g,大黄3g,甘草6g。?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病情较重者每2~3小时服药1次,每次10g,温开水冲服。连服1~2天后改为每日服3次,每次10g,连续应用至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或弱阳性为止。对病情严重者,酌情输液、输血,并对原发病给予相应的治疗。?
疗效:用上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41例出血停止,大便潜血转阴时间短者24小时,长者12天,平均5.63天。无效2例。?
【处方2】大黄粉。?
制用法:每次用1~3g,每日1~3次,温开水冲服。大便转黄后可减量或按原量服用2~3天,以巩固疗效。根据出血程度给予禁食或半流质饮食,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大出血者给予输血。?
疗效:用上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有效39例,无效1例。止血时间短者5小时,长者5天,平均2.3天。均无明显副作用。?
【处方3】大黄100g,车前子30g,地榆2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4~6次服完。每日1剂。?
疗效: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其中用药3日内治愈者46例,4日内治愈者18例,5日内治愈者2例,无效者1例。?
【处方4】大黄1份,白及粉3份。?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后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口服2g,每天3~4次。胃痛者,在必要时加服金铃子散(玄胡索、川楝子各等份,研细过筛),每次服1g。?
疗效:用上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均获治愈。大便潜血试验转阴的时间,平均为3.8天。服药期间,未见恶心、呕吐等症状。?
【处方5】黄连6g,黄芪、石榴皮各30g。?
制用法:治疗组胃镜下喷洒孟氏液20~40ml,血止后再用本方,每日1剂,水煎500ml,分次服,1周为1个疗程。配合支持疗法。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疗法。?
疗效:用上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9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治愈54、14例,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8例(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73.33%。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处方6】生大黄粉、三七粉各1~2g(均分吞),西洋参6g(寒者用别直参),白术、茯苓各12g,甘草5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6例,均用雷尼替丁0.2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2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 ,每日2次口服。禁食、对症及支持疗法,食管扩张者用三腔管压迫止血。?
疗效:用上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7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分别显效(<3日大便潜血转阴或±)21、13例,有效14、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7.22%、86.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胃出血

胃出血?
【处方1】三七7~10g,郁金、熟大黄、牛膝各10g。?
加减:若虚脱者,加人参;若呕逆嗳气者,加代赭石;若胃痛甚且胀者,加檀香或降香;若痛连两胁者,加川楝子、白芍;若烦满者,加炒山栀;若胃脘虚冷者,加缩砂仁;若胃阴虚,舌光无苔者,加石斛或白茅根。?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两次后分服,每日1剂。?
疗效:用上药治疗胃出血患者20余例,疗效颇佳。?
【处方2】乌贼骨粉(入汤剂冲服)10g,白及、炒蒲黄、地榆各12g,炒白术、党参、茯苓、熟大黄各15g,枳壳、炙甘草各9g。?
加减:若气虚者,加炙黄芪20g;若胃热者,加川黄连5g;若舌苔腻者,加川厚朴,藿香各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疗效:用本方治疗胃出血患者18例,一般用药2~3剂,大便潜血即可转阴,其自觉症状消失。?
【处方3】仙鹤草50g,白及40g,生地榆15g,炙甘草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疗效:用本方治疗胃出血患者,经用药2~4剂,均获痊愈。?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炎

食管炎?
【处方1】生栀子、淡豆豉、制半夏各10g,川连5g,全瓜蒌3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胸痛甚者,加枳实;若呕吐恶心者,加竹茹;若病程短者,加丹皮、郁金、金银花;若病程长者,加黄药子、丹参。?
疗效:用上方治疗食管炎患者25例,其中,痊愈23例,好转2例。症状3天消失者5例,7天消失者18例,15天消失者2例。?
【处方2】川黄连、黄芩、川黄柏各10g,法半夏、桃仁、红花各12g,栀子15g,生甘草8g。?
加减:若咽喉干燥者,加元参、麦冬各10g;若痰多不易咳出者,加莱菔子、苏子各10g;若胸痛者,加桔梗、苏梗、延胡索各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食管炎患者167例,其中痊愈15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158例痊愈者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67例,2个疗程治愈者33例,3个疗程治愈者41例,4个疗程治愈者17例。治愈者经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处方3】黄连、姜半夏、竹茹、苏梗、元胡各10g,川朴、陈皮、枳壳各12g,蒲公英、薏苡仁各30g,白及、海螵蛸各15g,三七粉5g(分吞)。?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餐前半小时及睡前顿服,缓咽;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用胃复安5~10mg,1日3次,雷尼替丁150mg,1日2次,硫糖铅1g,1日4次,餐前服。
疗效:用上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6例(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治愈42、18例,好转9、15例,无效5、17例,总有效率为91.07%、66%(P<0.01)。?
【处方4】醋炒柴胡、枳壳、白芍、浙贝、蒲公英,法半夏各15g,川芎、炙香附各10g,乌贼骨20g,生甘草5g。?
加减:肝胃郁热者,加黄连、炒吴茱萸;痰热者,加竹茹、胆南星;瘀血者,加郁金、丹参。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云南白药8g,山药粉60g,调匀;每次5g,1日3次口服,以不同卧姿服药;用药后暂勿进食及饮水。7日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4例,治愈8例,显效2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单纯性消化不良

单纯性消化不良?
【处方1】吴茱萸、炒苍术各15g,公丁香2g,白胡椒1g。?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取药末1~2g,直接置于脐窝上,或用生油(开水亦可)调成糊状敷于脐窝上,外用3cm×3cm胶布1块固定,如用止痛胶布(消炎镇痛膏)固定,疗效更佳。24小时后取下,未愈者再敷第2次。敷脐后应注意在洗澡时不可弄湿。用上药治疗时,一般停用其他药物治疗,只给予复合维生素B溶液口服,有脱水者适当补液。?
疗效:用上方治疗单纯性消化不良患者29例,痊愈18例,无效2例。治愈时间均在3天以内,治疗3天不愈者为无效,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处方2】吴萸子30g,丁香6g,胡椒30粒。?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贮瓶内备用。用时,每次用药粉1.5g,调入凡士林适量敷脐部,每日换药1次。?
疗效:用上药治疗消化不良患者53例,一般经外敷1~2次后即获痊愈,疗效显著。?
【处方3】白芍30g,乌梅、五味子、麦冬、山楂、神曲、茯苓各15g,罂粟壳、牡蛎、葛根、连翘各10g,川黄连、川黄柏、甘草各6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疗效:用本方治疗单纯性消化不良患者89例,服药3~6剂后均获治愈。?
【处方4】柴胡12g,白芍、白术、茯苓、黄芩、枳壳各9g,郁金、水线草各15g,煨姜、甘草各6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餐前服。对照组26例,用吗丁啉20mg,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餐前服。均3周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药。?
疗效:用本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36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5例;对照组26例,有效11例,无效15。两组总有效率为86.11%、42.31%。?
【处方5】柴胡、枳壳、木香、半夏、陈皮各10g,白芍、白术、炒麦芽各15g,甘草、黄连各6g,吴茱萸3g,蒲公英30g。?
加减:纳呆、苔白腻者,加神曲等;吐酸,嘈杂者,加煅瓦楞子、乌贼骨;腹痛甚者,加元胡、当归;腹胀甚者,加厚朴、佛手;口苦甚者,加黄芩。?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40例,用吗丁啉10mg,1日3次口服。均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其中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显效33、6例,有效41、16例,好转6、16例,无效2例(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95%(P<0.05)。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
【处方1】炒车前子适量。?
制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饭前服4.5g,每日3次。?
疗效:用上药治疗急性胃炎患者35例,其中痊愈2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慢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溃疡病患者33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处方2】车前子20g,金银花15g,防风、川黄连各10g,鸡内金8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处方3】马齿苋30g,黄芩15g,蒲公英20g,藿香、川连各10g,木香、生甘草各6g。?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87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2~3剂痊愈者32例;4~5剂痊愈者28例;6~7剂痊愈者20例;8~10剂痊愈者7例。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
【处方1】党参、黄芪各10~15g,白术、延胡索、茯苓、陈皮、防风、仙茅、姜炭、补骨脂各10~12g,木香、炙甘草各6~10g。?
加减:若口干欲饮者,加白茅根、山药、乌梅、山楂炭各10g;若腹胀、腹痛显著者,加小茴香、香附各6~10g;若大便次数多或呈水样便者,加赤石脂、石榴皮、大黄炭各10~15g;若肛门滞重,排便后仍有便意者,加枳实、陈皮各10~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85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痊愈6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处方2】太子参、怀山药、焦白术、茯苓各15~20g,生黄芪25~30g,柴胡、升麻、陈皮、秦艽、煨诃子、萆薢、补骨脂各10~12g,砂仁、生甘草各5~6g。?
加减:若血虚者,加当归身、枸杞子、何首乌各10~15g;若气虚甚者,黄芪增至50~60g;若阳虚甚者,加制附片、肉桂、炮姜各3~5g;若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15g,白芍30~50g,广木香6~8g;若腹泻不止者,加石榴皮、乌梅各10~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82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70例,好转6例,有效4例,无效2例。?
【处方3】生黄芪、党参、白芍药各20~30g,怀山药、炒白术、茯苓、仙茅、汉防己、炮姜炭、补骨脂、防风炭各10~12g,木香、枳壳、陈皮、炙甘草各6~8g。?
加减:若腹胀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小茴香、香附各8~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41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其中痊愈(诸症消失,粘液消失,日行1~2次,2年内未复发者)33例;好转(大便基本成形,每日2~3次,时带少量粘液)6例;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好转,停药后又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94.88%。
【处方4】肠康冲剂(含黄连、肉桂、干姜各3g,防风、六曲各10g,白芍20g,黄芩、木香、生甘草各6g,菟丝子、大熟地各12g,白术15g。每袋重15g。南京市白下区中医院研制)。?
制用法:用肠康冲剂1袋,1日3次餐前服。1个月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药。禁生冷辛辣品。?
疗效:用上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显效(主症、体征消失,肠功能复常)45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
【处方5】莲子肉20g,五味子、甘松、白芍各12g,合欢花15g,炙甘草9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对照组37例,用小檗碱20mg,1日3次餐前服。均15日为1个疗程。均配合心理治疗。?
疗效:用上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0例(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7、12例,有效12、7例,好转各2例,无效2、16例,总有效率为95.35%、56.76%(P<0.05)。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便血

便血?
【处方1】生绿豆芽、生白萝卜、椿根白皮各120g。?
制用法:将上述前两味药榨取鲜汁,加入切碎的椿根白皮及水1碗半,同煎至1碗,滤取药液后,冲入黄酒100ml中,晚上临睡时炖温服。?
疗效:用上药治疗便血患者30例,其中痊愈27例,好转1例,无效2例。一般服2~8剂,即可收效。如服8剂无效,应考虑非本方对症,需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处方2】椿白皮、神曲各15g,地榆20g,白茅根30g,马齿苋10g,生甘草6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
疗效:治疗便血患者45例,均获痊愈。?
【处方3】仙鹤草、白及各10~15g,茜草、香附、延胡索、茯苓、生甘草各8~10g。?
加减:若气血两虚者,加生黄芪25g,何首乌、全当归各15~20g;若大便秘结者,加白术、生川军(后下)、火麻仁各8~12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
疗效:用本方治疗便血患者56例,其中治愈53例,显效者3例。服药2~3剂可见效。?
【处方4】板蓝根、败酱草各25g,地榆炭、大蓟、小蓟各20g,木香、甘草各6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
疗效:用本方治疗便血患者31例,经用药3~5剂后,均获治愈。?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便秘

便秘?
【处方1】生白术90g,生地60g,升麻3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笔者用上药治疗便秘患者,经用本方治疗1剂后,不到4小时,一阵肠鸣,矢气频转,大便豁然而下,又继服20余剂获得痊愈。?
【处方2】莱菔子30g。?
制用法:将上药在文火上炒黄(勿炒焦)。成人每次口服30g。小儿酌减。?
疗效:用上剂治疗便秘者30余例,均在服药后2~6小时自行排出软便。?
【处方3】番泻叶30g。?
制用法:将上药开水泡取浓汁(过滤)500ml,待温度28℃左右时,用250ml保留灌肠5分钟,如有便意,应鼓励排便。极少数未取效者,可再灌1~2次取效。?
疗效:用上药治疗急性便秘患者39例,皆获良效。本方是笔者临床十余年的经验方。?
【处方4】白术20~30g,枳实10~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便秘患者144例,均获治愈,其中, 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101例;2个疗程治愈者33例;3个疗程治愈者5例;4个疗程治愈者5例。愈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处方5】炒决明子10~15g,蜂蜜20~30g。?
制用法:先将决明子捣碎,水煎10分钟左右,冲入蜂蜜中搅拌,每晚1剂,或早、晚分服,亦可当茶饮。?
疗效:用上方治疗习惯性便秘患者16例,治愈12例,有效4例。?
【处方6】白芍50~80g,当归、丹参、熟地黄、玄参各20~30g,红花、桃仁、杏仁、苏子、延胡索各10~15g,香附、甘草各8~10g,白术10~12g。?
加减: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20g;若血虚者,加何首乌、阿胶、枸杞子各10~15g;若阳虚者,加杜仲、川续断、肉苁蓉各10~15g;若气滞甚者,加枳壳、佛手各10~15g;若肠内燥热盛者,加生地黄、麦冬各10~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便秘患者185例,其中痊愈178例;显效7例。有效率为100%。痊愈者中,1个疗程治愈者132例;2个疗程治愈者38例;3个疗程治愈者8例。愈后经随访1~2年,均未见复发。?
【处方7】柴胡、白芍、郁金各15g,枳实、草决明、茵陈、虎杖、槐花各30g,甘草6g。
加减:腹胀者,加厚朴、木香;腹痛者,加元胡;咽干口燥者,加元参、麦冬。?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内服。7日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功能性便秘68例,其中显效(排便复常,痛苦症状明显减轻)28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2%。?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

肝硬化?
【处方1】党参、黄芪各25g,薏苡仁、怀山药、白扁豆、虎杖、白花蛇舌草各30g,紫红丹参、当归尾、白术各20g,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生甘草各10g。?
加减:若肝区疼痛者,加柴胡、元胡、地龙各10g;若肝硬甚或肿大有结节者,加蜈蚣、鳖甲、穿山甲各10g;若腹胀者,加广木香、沉香各6g;若出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各2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肝硬化患者95例,经用药2~5个疗程后,其中,临床治愈62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8例。
【处方2】鳖甲、炮穿山甲、土鳖虫、水蛭各100g,柴胡50g,丹参30g,大黄15g。?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5g,每次服3g,用温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复查肝功能及超声波,如1个疗程未愈者,可进行第2、3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肝硬化患者67例,其中痊愈49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痊愈的49例中,1个疗程治愈者18例;2个疗程治愈者22例;3个疗程治愈者9例。愈后者,经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处方3】当归30~60g,川芎、黄芪、薏苡仁、泽兰叶、郁金各20g,柴胡10g,三七粉3g(分冲)。本方亦可随证加减。?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54例,用20%肌苷口服液20ml,维生素C 0.5g,1日3次口服。均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早期肝硬化158例(其中治疗组104例,对照组54例),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脾大回缩,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均复常,血小板>100×10?9/L)51、3例,好转44、28例,无效9、23例,总有效率91.35%、57.41%。?
【处方4】生黄茋60g,党参、泽兰、车前子、茜草各15g,紫河车、当归、赤芍、白芍、丝瓜络各12g,杏仁、鸡内金、香附、红花、桃仁,丹参各10g,鳖甲30g(先煎)。?
加减:黄疸甚者,加茵陈;腹水者,加抽葫芦、鲜水葱;有出血倾向者,加三七。?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内服,每日1剂,用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用上药治疗肝硬化25例,其中显效(症状消失,脾脏复常或明显回缩,肝功能正常)13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
【处方1】甘遂、大黄、陈皮、槟榔、黑牵牛、白牵牛、牙皂各等份。?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用时,每次服6g,每日1次,于早晨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10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辅以酵母片、多种维生素口服,高渗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静脉推注,并配合高营养无盐饮食。?
疗效:用上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7例,经服药1~2个疗程后,腹水全部消失,症状改善或消失。?
【处方2】党参、黄芪、车前子、葶苈子各30~40g,三棱、莪术、丹参、大腹皮、焦山楂各20~30g,白芍、全当归、郁金、茯苓各15~20g,花椒、生甘草各6~10g,虎杖、白花蛇舌草各25~3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89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痊愈55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
【处方3】生黄芪、大腹皮各40g,莱菔子、神曲、香橼、茯苓各30g,益母草80g,川厚朴、鸡内金、砂仁、干蝼蛄、鳖甲各15g,生甘草12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106例,其中,痊愈8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6例。痊愈的82例中,用药2~3个疗程治愈者27例;4~5个疗程治愈者33例;6~8个疗程治愈者22例。?
【处方4】鸡血藤50g,檀香、杠板归各20g,蛇舌草、雷公藤各10g,蟑螂10只,茜草、虎杖各30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频顿(或代茶饮),以大便日3~5次为度。腹水消失后,再制成生药散剂,每日100g水冲代茶饮。适当限盐。?
疗效:用上药治疗肝硬化腹水90例,其中临床治愈63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78%。?
【处方5】丹参、生牡蛎、白术各30g,赤芍、云苓、猪苓、黄芪、炙鳖甲、麸枳壳、大腹皮各15g,白芍、当归、枸杞子、黑丑、白丑各10g。本方亦可随证加减。?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用3个疗程。对照组24例,均用双氢克尿塞25~50mg,安体舒通20~40mg,1日3次;必要时加呋塞米(速尿)20~40mg,1日1~2次口服。常规保肝及对症处理。低盐饮食。?
疗效:用上药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分别显效(症状、腹水消失;B超示无液性暗区,脾脏缩小)21、8例,好转5、6例,无效及死亡各2、5例,总有效率为86.67%、58.33%。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处方1】番泻叶250g。?
制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后,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生药0.3g),每次服4~5粒,每日3~4次,用温开水送服。?
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156例,经用药1~6天后,均获治愈。?
【处方2】生白芍30~50g,柴胡、元胡、川楝子各12~15g,川黄连、黄芩、川黄柏各10~15g,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8~10g,生甘草5~10g。?
加减:若吐出虫者,加乌梅、槟榔各10~15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4次口服,每日1剂。?
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99例,均获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5.9天。腹痛消失时间平均为3.6天。血象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2.8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4天。?
【处方3】金银花、蒲公英、罗布麻、野菊花各30g,柴胡、广木香、元胡、枳实各15g,郁金、大黄(后下)、玄明粉各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2剂。禁食者药液经胃管注入,夹管30~60分钟。?
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81例,经服药3~6剂后,其中,痊愈75例,显效6例。有效率为100%。?
【处方4】柴胡、郁金、厚朴、陈皮、青皮、川楝子、元胡各15g,黄连、半夏、枳实、木香、芒硝(分冲)各10g,大黄(后下),紫苏子各20g,蒲公英30g,莱菔子30g。?
加减:湿热甚者,加茵陈、龙胆草;呕吐甚者,加赭石、竹茹;热甚者,加金银花、连翘;血瘀者,加桃仁、赤芍;吐蛔者,加槟榔、使君子;大便每日>4次者,去芒硝,大黄减量。
制用法:每日1~3剂,水煎分2~6次服。并输液,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
疗效:用上药治疗急性胰腺炎45例,均愈。?
【处方5】柴胡、枳实、生大黄各15g,黄芩、白芍、姜半夏各12g。?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半夏;食滞、腹胀甚者,加炒莱菔子、焦三仙;便秘者,加芒硝;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高热、大汗、脉洪大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虫积者,加焦槟榔,使君子、苦楝皮;掣引屑背者,加川楝子、泽兰、香附。?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痛甚者再用1剂水煎取液,保留灌肠。用广谱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酌情补液。
疗效:治疗急性胰腺炎52例,有效率95%。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胆道感染

急性胆道感染?
【处方1】生大黄、元明粉各10g。?
加减:若感染较重者,加龙胆草6~10g。如解大便,腹痛减轻,发热渐退,则可减量或停服。若呕吐、恶心显著,可分次服用。?
制用法:将上药用开水约150ml浸泡5分钟,去渣,取上清液口服,每日1~2次。?
疗效:用上药治疗非重症急性胆道感染患者119例,其中在2天内痊愈者110例,4天内痊愈者9例。?
【处方2】白芍30~50g,金钱草20~40g,丹皮、柴胡各10~15g,茵陈20~30g,玄明粉(冲入)、生大黄(后下)各10~12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4次温服。每日1剂。?
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患者45例,其中,痊愈38例,好转5例,无效2例。?
【处方3】广木香6~10g,大黄、芒硝各10~15g,郁金、厚朴、茯苓、柴胡各8~12g,白芍20~30g,枳壳、生甘草各6~1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疗效:用本方治疗急性胆道感染79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68例,好转9例,无效2例。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 胆囊炎

胆囊炎?
【处方1】金钱草50g,大黄粉25~50g,茵陈、黄芩各25g,木香、郁金各20g。?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重者可每日服2剂。?
加减:若大便溏者,腹痛减轻后,大黄用量减为10g;若呕吐重者,加竹茹、半夏、代赭石;若腹痛剧烈者,加元胡、蒲黄、五灵脂;若黄疸者,茵陈用量加至50g,再加滑石、山栀子。
疗效:用上方治疗胆道感染患者41例,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总胆管炎以及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等,均获治愈。胆石症未筛选粪便,仅以症状消失为治愈。
【处方2】熊胆、广郁金、姜黄各10g,茵陈蒿20g。?
制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后制成散剂,装入胶囊后备用。用时,每日服3次,每次服2~3g。
疗效:用上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17例,均获治愈。?
【处方3】黄连、干姜、甘草、桂枝各5g,法半夏、党参各10g,大枣3枚。?
加减:若热甚者,去桂枝加黄芩;若呕吐者,加陈皮;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元明粉;若有胆石者,加金钱草;若吐蛔虫者,加乌梅、川楝;若有黄疸者,加茵陈、黄柏。?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百余例,效果满意。?
【处方4】大黄40~60g。?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煎2~3分钟后,取滤液200~250ml,每2~3小时服1次,每日服4~6次,直至腹痛减轻再减量为每日服3~4剂。本方为1剂量。?
疗效:用上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45例,经用药6~8剂,均获治愈。?
【处方5】消化利胆丸(含柴胡80g,半夏、木香各90g,黄芩、郁金、枳壳各100g,丹参120g,金银花、连翘各150g,茵陈、金钱草、蒲公英各300g,大黄60g。制成水丸。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研制)。?
制用法:用清化利胆丸10g,每日2~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禁烟、酒、茶、辛辣及肥腻之品。?
疗效:用上药治疗慢性胆囊炎268例,其中痊愈172例,有效9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88%。
【处方6】吴茱萸、白芍、茜草、当归、旋覆花、桃仁、郁金、柴胡、鸡内金各10g,黄芪、党参各20g,炙甘草6g。?
加减:黄疸者,加茵陈;胆绞痛甚者,加元胡;便秘者,加大黄。?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用上药治疗胆囊炎40例,其中治愈9例,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