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黄元御有疑问,望指点

jiangchenbin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2/27
帖子
48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阳相火篇中写道:
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足少阳胆属甲木我理解,甲属阳,胆属木,与胆为木府匹配。
疑问一:手少阳三焦属相火我不是很理解,为何属相火。
疑问二:足少阳胆甲木生手少阳相火,足厥阴肝乙木生手厥阴心主相火,从何得知,心主相火未旺尔由乙木主令,三焦相火既旺而甲木已衰,而由相火主令。

本人学识浅薄,表达问题可能不是很清楚,望了解者指点。
 
心不是相火,是君火。君王之意。相火是丞相的相之意。陈士铎的书里说这些说的最多最细。

其他的,可以参考彭子益的书看,李可的那两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里有答案。
 
黄元御说
甲木(胆)生相火(三焦)。
乙木(肝)生相火(心主,这里的心主,我理解为心包。)
少阴君火(心)生于癸水(肾)。
这和我理解的,木生火,水克火。有点理解不了。
 
三焦不能说是相火,相火生于肝胆,流行于三焦,就是三焦是相火运行的通道,也是气血津液流行的通道。三焦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转输的功能,使人的气血津液流行无阻,则人就健康。
 
三焦不能说是相火,相火生于肝胆,流行于三焦,就是三焦是相火运行的通道,也是气血津液流行的通道。三焦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转输的功能,使人的气血津液流行无阻,则人就健康。
 
那黄元御说的 相火升于手而降与足,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怎么理解呀?
 
读四圣心源疑惑,大家指点迷津

本帖子在研读经典中发过一次,现在发在这个版里,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单纯想了解更多,诚心希望有识之士能指点一下我,拜谢谢!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阳相火篇中写道:
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足少阳胆属甲木我理解,甲属阳,胆属木,与胆为木府匹配。
疑问1:足少阳胆(甲木)生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厥阴肝(乙木)生手厥阴心主(相火),从何得知,心主相火未旺而由乙木主令,三焦相火既旺而甲木已衰,而由相火主令。
根据我的理解,黄元御说:人体有两种相火:1、三焦相火 2、心主相火(这里的心主我理解为心包) 真火另说:君火是丙火(膀胱)和丁火(心)此乃真火。
在六气解中:他提出 1、三焦相火与足少阳胆一对 2、心主相火与足厥阴肝一对。 但是一个结果是由三焦主令,一个是由肝主令,他的理由是三焦火已经很旺,心主相火未旺,我就是要知道,他是怎么判断火是否旺。
疑问2:他还提出手少阳三焦起于手而降与足,足少阳是起于眼而降于足,但是手少阳是延着膀胱经下约膀胱的,那甲木生相火是如何体现的呢?

别无它意!
真心求解!!!
 
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求解,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质疑。

把黄元御对六气理论的解说通读,何许会理解的。不理解就如我一样,存疑!
 
黄元御的书最好不看,容易误入歧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更是邪说!!!!!!!!!!!!!!!!
 
黄元御的书最好不看,容易误入歧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更是邪说!!!!!!!!!!!!!!!

那看谁的比较好?
 
少阳相火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以温水藏,出腘中,贯腨肠,而入外踝。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少阳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调,故三焦独主水道。《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盖水性闭蛰而火性疏泄,闭蛰则善藏,疏泄则善出。《灵枢?本输》: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下蛰,水脏温暖而水腑清利,则出不至于遗溺,藏不至于闭癃,而水道调矣。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秘于肾脏也,此火一泄,陷于膀胱,实则下热而闭癃,虚则下寒而遗溺耳。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与辛金,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足少阳虽从三焦化火,而原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相火逆行,则克庚金,甲木上侵,则贼戊土。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然少阳之气,阴方长而阳方消,其火虽盛,而亦易衰。阴消阳长则壮,阴长阳消则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伤寒少阳有之。)

整篇看并无不通呀

个人观点,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中医,只是说的大道,也就是常道,或者说一般的相互关系规律,有常自然有变,变就是要结合实际,而不是机械的看待这种规律
 
少阳相火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以温水藏"

三焦之火到底从何而来(从手上凭空而来?),到何处去(是随膀胱经降还是随胆经降)。如果是随胆经将,那甲木生相火怎么理解呀?
 
个人浅见, 不足之处请同道指点。

手之阳清,手少阳三焦,为手之阳,为清,主升,为相火;
足之阳浊,足少阳胆,为足之阳,为浊,主降,为相火。

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为足少阳胆经之不降,与手少阳三焦无关。

三焦之火,请看原文: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是少阳,就是三焦?同前,手少阳,足少阳同为相火,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焦之火???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

我觉得先要理解下这个‘火’的含义

此火为‘生气’之‘少火’属于生理的‘火’,一种推动气机运行的动力,手少阳上承手厥阴(心包经),上行到(目锐眦)交接到足少阳(胆经),下行至足

手少阳经‘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并非邪学啊,黄氏的书,只是你不理解而已。其实内容很好的。
 
“黄元御的书最好不看,容易误入歧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更是邪说!!!!!!!!!!!!!!!! ”

反对版主这一说法!医者意也,思维模式之于中医,其重要性怎么形容也不为过。黄元御的书说理最明白,研读日久;或许可致融会贯通。看别的书由于会受到先入为主之偏见的影响。也许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明医的境界!
 
水火金木 是名四象,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 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阴阳是相对的,同时又不可分割的, 比如一片树叶, 正面为阳,背面为阴, 不能分解开, 分开则不成树叶了;

还有就五行生克,皆以气而不以质,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这些观念首先要明白,现在不明白的话,就先硬记着;

比如东北经常烧炉火,先有一堆木材,刚开始点着火 这个时候就是木气盛 ,火气微; 所以是木主令 火从化 等火开始着起来的时候,越来越旺了, 这时候是火气盛, 木柴则越来越少 这时候是 火主令, 木从化

火气越烧越旺的时候是君火, 等旺至极点, 就是要慢慢开始走向息灭了 从旺极 刚走向火衰的时候, 可以叫做相火;

君火 相火只是中气走到那个地方 一个称呼叫法;水火金木, 中气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象;

以上是本人个人的观点, 还有很多不到的地方, 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教,共同交流;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

学中医, 不可能一下子很通透的从头推到尾; 刚学的时候, 如果存疑,仔细想一想,找找答案, 找不到的话,可以先放下这个问题, 就先这么记着,接着往下学习, 很多时候,答案就是书中的另一个地方;


另外 四圣心源 天人解, 第二篇 五行生克

中间有四句:春之温生夏之热, 夏之热生秋之凉 秋之凉生冬之寒, 冬之寒生春之温;
这四句, 只是概其要者而说, 其中还包含有很多的内容和意义, 春温, 可以理解为 木多火小所以温 木主令 火从化
春之温生夏之热, 这时候 就火旺 木少 所以热 火主令, 木从化火从生到旺, 君火, 火从降到息(其实是温下焦), 相火;

个人理解, 肯定还有偏差错误, 各位老师同学一定要批评指正哦, 先谢谢过!
 
就是邪说,方可以在辩证之中运用,其论大多是牵强附会的歪理邪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