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02
- 帖子
- 1838
- 获得点赞
- 65
- 声望
- 48
典型一证,分型后可有确定?
一方专治,识方者如狙击手。
辨证,证型,病因病机病位的高度概括,是辨向精确?还是走向了笼统模糊的不确定?
很值得思考。
只是对这个辨证,是指什么?用针,要辨什么?辨大方向大方面大机理,还是具体的可分别的精细证据?
辨大了,就无可无不可,万言万当,百用难准。
辨小了,辨精准了,到具体的一症一脉一穴一点一络一经之实上,则效随手应,敢断言一个“可治”“不可治”,而不是“应该可以”“个体差异”“可以试试”“理论上没错”。
能识证,则效可屡验,法可传承;流于理,则偶效以为奇,云里雾里。
可以反复验证的,就是中医临床的真东西。
相比有些独呈神技的一代神医,无论诊法、治法、手法、针法、意法、想法、心法,如若不能“易学难忘”,则非圣法,不妨独悟,不可为式。一代,就没有第二代了。
一方专治,识方者如狙击手。
辨证,证型,病因病机病位的高度概括,是辨向精确?还是走向了笼统模糊的不确定?
很值得思考。
只是对这个辨证,是指什么?用针,要辨什么?辨大方向大方面大机理,还是具体的可分别的精细证据?
辨大了,就无可无不可,万言万当,百用难准。
辨小了,辨精准了,到具体的一症一脉一穴一点一络一经之实上,则效随手应,敢断言一个“可治”“不可治”,而不是“应该可以”“个体差异”“可以试试”“理论上没错”。
能识证,则效可屡验,法可传承;流于理,则偶效以为奇,云里雾里。
可以反复验证的,就是中医临床的真东西。
相比有些独呈神技的一代神医,无论诊法、治法、手法、针法、意法、想法、心法,如若不能“易学难忘”,则非圣法,不妨独悟,不可为式。一代,就没有第二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