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发 病例,向老师们请教(二)

温情QAZ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21
帖子
135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这是一个其他人治疗的病例,只可惜,医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不过,会像他一样“失之千里”的可以说是不胜其数,所以,发帖,供大家讨论。西医结论:重度脑炎
患者:男,7岁,得热病,大便10天不下,高烧38.8度,四肢痉挛抽搐;
治疗过程:后我看此病人气阴皆大伤,懒气少言,大渴饮水,则与一剂新加黄龙汤即调胃承气汤重加西洋参,后患者一服后泄下一条长达15公分的坚硬燥屎,后来热退,抽搐也减少,神志比较清晰,但是口干舌燥一直未减,吞咽固体食物困难,四肢也萎软不用,我给其用清燥救肺汤加白芍枸杞山萸肉等药望复其真阴,不过已经连进三剂,大便能下,但便溏,口干不减!然肝阴又亏,虚热内扰,眼屎很多,目不能开,闭目甩头,体温不高,四肢不温,一直在用人参红糖续命,而西医推其重度脑炎为不治,消极治疗。
经前面治疗后,患者有食欲饮欲,但是因为唇焦舌燥难进食固体,但能进大量流食,大便2、3日一次,便溏,四肢无力,形体消瘦不堪,舌红少津,渴饮冷水,之前还出现过脱水,经补液急救生还, 鼻内干燥结痂,神志尚清,早晨起眼屎很多,闭目难开,脉涩、弱。
***
请大家各抒己见,应该怎么样治疗这个患者呢?
 
大家好:
没有想到,这个病例没有任何人回帖;
这个病例,分析的好,救人危难,所谓:阳病易医。
不会治疗,死的也快;所谓:阳急阴缓。

之所以发这个病例,是因为和他上一个帖子,看似毫不相关,却有共通之处。
 
说一下脉象??
 
说一下脉象??

你好:微明!
脉象弦涩;
其实,这帖子,与我前面的第一份帖子,有共通之处;
不过,这例更难。
 
直接写出自己的治疗经过和结果,让大家分享不是更好吗?如此发帖,好像猜谜语,有意思吗?
 
直接写出自己的治疗经过和结果,让大家分享不是更好吗?如此发帖,好像猜谜语,有意思吗?

如果直接写出,
那就可以分享,你以为我还那么无聊?
**
说出来了,很多人会感觉:屁都不是!原来这样简单。
不说出来呢?
是希望大家探讨一下,看各自的思路,
一起分析探讨为什么,
这样才能够促进分析能力。
**
有的话不好说,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可以仿厥阴乌梅丸法

你好,神农?
鼻内干燥结痂,神志尚清,早晨起眼屎很多,闭目难开..???
你应该多想想为什么,
而不要以症论证。

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角度去看问题,
许多东西就变清晰了。
 
舌红少津,渴饮冷水,鼻内干燥结痂,神志尚清,早晨起眼屎很多,闭目难开可以说是热在阳明厥阴,但便溏,四肢无力,形体消瘦不堪,脉涩、弱又是气阴两伤之象。
 
舌红少津,渴饮冷水,鼻内干燥结痂,神志尚清,早晨起眼屎很多,闭目难开可以说是热在阳明厥阴,但便溏,四

好:神农!
把眼光放长点!
从患者前面的疾病分析起,
然后,仔细理解患者吃药后的传变性质。

千万不要单纯的从症状去辩证;
我故意发的三个帖子,
这三个帖子相互相成!
但愿能

如果可以,你先看看我的第一帖,
也请你体会一下,
我是用什么去辩别疾病的原因的。

相互学习吧。
 
如果按照前面的治疗来说可以考虑用一甲复脉汤
 
直接写出自己的治疗经过和结果,让大家分享不是更好吗?如此发帖,好像猜谜语,有意思吗?

这种探讨方式,可以把自己的诊疗思路与之对比,也许收获会更多
 
大家好:
没有想到,这个病例没有任何人回帖;
这个病例,分析的好,救人危难,所谓:阳病易医。

粗读此案,真阴耗损的非常厉害
如此重症,想来经历者少,是少有回应的原因吧
 
一、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手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人脉必虚,手足心主里,其热必甚于手足背之主表也。若再下其热,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八、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此言复脉为热邪劫阴之总司也。盖少阴藏精,厥阴必待少阴精足而后能生,二经均可主以复脉者,乙癸同源也。

加减复脉汤方(甘润存津法)

炙甘草(六钱) 干地黄(六钱)

按地黄三种用法∶生地者,鲜地黄未晒干者也,可入药煮用,可取汁用,其性甘凉,上中焦用以退热存津;干地黄者,乃生地晒干,已为丙火炼过,去其寒凉之性,本草称其甘平;熟地制以酒与砂仁,九蒸九晒而成,是又以丙火、丁火合炼之也,故其性甘温。奈何今人悉以干地黄为生地,北人并不知世有生地,佥谓干地黄为生地,而曰寒凉,指鹿为马,不可不辨。

生白芍(六钱) 麦冬(不去心,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按柯韵伯谓∶旧传麻仁者误,当系枣仁。彼从心悸动三字中看出传写之误,不为无见,今治温热,有取于麻仁甘益气,润去燥,故仍从麻仁)

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九、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与复脉汤,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大便不溏者,可与一甲复脉汤。

下后法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而频数,非其人真阳素虚,即下之不得其道,有亡阴之虑。若以复脉滑润,是以存阴之品,反为泻阴之用。故以牡蛎一味,单用则力大,即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余热,一物而三用之。

一甲煎(咸寒兼涩法)

生牡蛎(二两,碾细)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一甲复脉汤方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一两。

十、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

温病深入下焦劫阴、必以救阴为急务。然救阴之药多滑润,但见大便溏,不必待日三、四行,即以一甲复脉法,复阴之中,预防泄阴之弊。

没经手治疗过此类重症,所以只能纸上谈兵,暂引《温病条辨》数条学习,静候先生高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