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到网上黄连阿胶汤的成分配比相差甚多,请教一下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好?
方一:
黄连 10克,黄芩10克,白芍 12克,阿胶(烊化) 12克,鸡子黄(搅匀、冲服)1枚。
方二:
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10克,鸡子黄1枚。
方三:(伤寒论原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2枚。(即黄连120克,黄芩60克,芍药60克,阿胶90克)
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其中方二大概就是方三的1/10,就算是方二和方三大致相同吧。这样算吧:
方一中黄连、黄芩、白芍、阿胶的比例是:120:60:60:100
方二中黄连、黄芩、白芍、阿胶的比例是: 60:60:72:72
也就是说方一中的黄连和阿胶的用量明显要比方二多,请问一下方一的这种用法其目的是什么?和方二、方三相比,适应症有什么不同?
方一:
黄连 10克,黄芩10克,白芍 12克,阿胶(烊化) 12克,鸡子黄(搅匀、冲服)1枚。
方二:
黄连12克,黄芩6克,芍药6克,阿胶10克,鸡子黄1枚。
方三:(伤寒论原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2枚。(即黄连120克,黄芩60克,芍药60克,阿胶90克)
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其中方二大概就是方三的1/10,就算是方二和方三大致相同吧。这样算吧:
方一中黄连、黄芩、白芍、阿胶的比例是:120:60:60:100
方二中黄连、黄芩、白芍、阿胶的比例是: 60:60:72:72
也就是说方一中的黄连和阿胶的用量明显要比方二多,请问一下方一的这种用法其目的是什么?和方二、方三相比,适应症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