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2/09
- 帖子
- 142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16
二十九、阴圈的功能和地位
前面阐说阴阳运作原理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碰到了“阴圈”概念,也获知了阴圈在阴阳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现在有必要对之作一番深入的讨论。
阴圈指的是事物之阴的边界。通过前面的阴阳示意图,阴圈概念应该是不难理解的,它事实上就是表示阴的圆圈,但不包括被圆圈圈住的圆面。在有形的物质系统,阴圈通常指的就是该物质系统的边界,如对于一个国家系统来说,阴圈就是国界;对于一个学校系统来说,阴圈就是包围校园的围墙;对于一个生命系统,阴圈则是指生命体的体表。
用圆圈示意阴圈当然是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具体到生命系统来说,诸如某些植物种子的包皮、鸟蛋和禽蛋的蛋壳、卵的包皮之类的阴圈类似于几何图形,故而非常好理解。但对于大部分生命体来说,其形体都呈复杂结构,如草木有根茎和枝叶、爬行类动物有足身和首、人有肢体和头部……对于这些形体复杂的阴圈,就需要作观念上的特别理解了,它们都因形体复杂而不像蛋壳那样呈完美的几何形状,即这些阴圈需要我们从观念上将其想象成为像蛋壳那样的几何形状。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既然阴阳学说在对生命体作阴阳结构划分时,认为生命体之外表属于阳、生命体之内部属于阴,那为什么生命体的体表归属于阴圈而不归属于“阳圈”呢?
我们说,“阴圈”是针对生命体的物质和功能角度进行阴阳划分的产物。在生命系统中,阴通常代表的是系统的物质方面,阳通常代表的是系统的功能方面,就是说,作为物质的生命体属于阴,作为功能的生命才属于阳,这就决定了生命之体表属于阴圈而不属于阳圈。
阴圈在(图形)外观上是封闭的。即便像动物、人这样身体开有孔窍的生命体,但在作为外观的(图形)理解时,我们也要将其想象为封闭的,这是对阴圈外观的理解。而另一方面,这种封闭也仅仅只是外观而已,它事实上是可开可合的,动物以上层级的生命体除了用于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或者信息的宏观通道以外,还有诸如毛孔之类可与外界交换生命气息的通道。而根据阴阳学说,阴圈开启,可让阳进出;阴圈封闭,阳便无法出来。这说明阴圈的开合是可以调控的,它有如房屋的门窗,可开可合。
阴圈在生命系统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在前面认识生命原理过程中已经有了了解。出了阴圈就是生命体的外部世界,所以,阴圈就像守护一座城市的城墙,也像围裹一个国家的国界。就是说,阴圈对于生命体来说,既是生命系统的边界,又是履行守护和防卫职能的外壳,守护是指守住生命系统内必需的东西不让外泄,防卫是抗御对生命体的外来侵袭。这一地位和功能,为中医运用阴圈理论建立防病治病的思想提供了基础。中医把阴圈称为“表”,与表相对应的系统内部则称为“里”。“表里”和阴阳、虚实、寒热一并被中医称作供于辨证论治的“八纲”。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阴圈理论对中医的重要性。
文行至此,或许读者会产生一个问题:根据前面的阴阳示意图,一个生命体阴虚时,圆圈缩小;阴超标时,圆圈胀大。这是否意味着生命体之阴圈大小,要随着阴之不足或者超标而发生变化?如果答案肯定,那么生命体是物质(固体)的,其体表难道还会由于身体之阴的变化而伸缩吗?如果答案否定,那么又如何理解阴阳示意图中圆圈(阴圈)大小的伸缩?
这一“阴圈伸缩”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即生命体的阴圈大小是固定的,不随身体之阴的不足或者超标而变化。但要把其间的误解消除,却涉及到了阴阳示意图的形式问题。
前面阐说阴阳运作原理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碰到了“阴圈”概念,也获知了阴圈在阴阳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现在有必要对之作一番深入的讨论。
阴圈指的是事物之阴的边界。通过前面的阴阳示意图,阴圈概念应该是不难理解的,它事实上就是表示阴的圆圈,但不包括被圆圈圈住的圆面。在有形的物质系统,阴圈通常指的就是该物质系统的边界,如对于一个国家系统来说,阴圈就是国界;对于一个学校系统来说,阴圈就是包围校园的围墙;对于一个生命系统,阴圈则是指生命体的体表。
用圆圈示意阴圈当然是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具体到生命系统来说,诸如某些植物种子的包皮、鸟蛋和禽蛋的蛋壳、卵的包皮之类的阴圈类似于几何图形,故而非常好理解。但对于大部分生命体来说,其形体都呈复杂结构,如草木有根茎和枝叶、爬行类动物有足身和首、人有肢体和头部……对于这些形体复杂的阴圈,就需要作观念上的特别理解了,它们都因形体复杂而不像蛋壳那样呈完美的几何形状,即这些阴圈需要我们从观念上将其想象成为像蛋壳那样的几何形状。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既然阴阳学说在对生命体作阴阳结构划分时,认为生命体之外表属于阳、生命体之内部属于阴,那为什么生命体的体表归属于阴圈而不归属于“阳圈”呢?
我们说,“阴圈”是针对生命体的物质和功能角度进行阴阳划分的产物。在生命系统中,阴通常代表的是系统的物质方面,阳通常代表的是系统的功能方面,就是说,作为物质的生命体属于阴,作为功能的生命才属于阳,这就决定了生命之体表属于阴圈而不属于阳圈。
阴圈在(图形)外观上是封闭的。即便像动物、人这样身体开有孔窍的生命体,但在作为外观的(图形)理解时,我们也要将其想象为封闭的,这是对阴圈外观的理解。而另一方面,这种封闭也仅仅只是外观而已,它事实上是可开可合的,动物以上层级的生命体除了用于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或者信息的宏观通道以外,还有诸如毛孔之类可与外界交换生命气息的通道。而根据阴阳学说,阴圈开启,可让阳进出;阴圈封闭,阳便无法出来。这说明阴圈的开合是可以调控的,它有如房屋的门窗,可开可合。
阴圈在生命系统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在前面认识生命原理过程中已经有了了解。出了阴圈就是生命体的外部世界,所以,阴圈就像守护一座城市的城墙,也像围裹一个国家的国界。就是说,阴圈对于生命体来说,既是生命系统的边界,又是履行守护和防卫职能的外壳,守护是指守住生命系统内必需的东西不让外泄,防卫是抗御对生命体的外来侵袭。这一地位和功能,为中医运用阴圈理论建立防病治病的思想提供了基础。中医把阴圈称为“表”,与表相对应的系统内部则称为“里”。“表里”和阴阳、虚实、寒热一并被中医称作供于辨证论治的“八纲”。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阴圈理论对中医的重要性。
文行至此,或许读者会产生一个问题:根据前面的阴阳示意图,一个生命体阴虚时,圆圈缩小;阴超标时,圆圈胀大。这是否意味着生命体之阴圈大小,要随着阴之不足或者超标而发生变化?如果答案肯定,那么生命体是物质(固体)的,其体表难道还会由于身体之阴的变化而伸缩吗?如果答案否定,那么又如何理解阴阳示意图中圆圈(阴圈)大小的伸缩?
这一“阴圈伸缩”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即生命体的阴圈大小是固定的,不随身体之阴的不足或者超标而变化。但要把其间的误解消除,却涉及到了阴阳示意图的形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