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张氏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阐发了祖国医学理论,并进一步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笔者仅就《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论述如下。
1六经参合八纲
伤寒论提出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分别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每经列有详尽的脉证及主治方药。在具体运用时,则贯穿着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试分述于下:
1.1阴阳
阴阳是疾病大体属性的分类,阴阳又为八纲中之总纲。“阴”包括里、虚、寒,阳包括表、实、热。如“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伤寒论》第7条,以下简称条文序码)。就症状特点而言,阳证多发热,如太阳病之发热恶寒,阳明病但热不恶寒,少阳病,往来寒热;阴证一般为无热恶寒,如太阴病兼腹满自利,少阴病常见下利清谷,厥阴病之厥利并见。从脉象上来看,浮大动滑数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
1.2表里
表里是反映病邪侵入人体部位之深浅,反映病势之轻重。一般外邪先侵犯人身之表,从皮毛至肌肤至筋脉至六腑至五脏。三阳与三阴为表里,然表里中复有表里,如太阳为表证,阳明为里证,少阳为半表半里证。从症状来说,表证一般表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与小便清白等。里热证一般表现高热、神昏烦躁、口渴、呕吐、二便闭塞等。“如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白,知不在里,仍在表也”(56)。
1.3寒热
寒热是指病情表现。热证一般表现为恶热,口渴,烦躁,面红,舌苔黄,小便短而带深黄色,脉滑而数;寒证一般表现恶寒,不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带青,舌苔白,小便清长,脉沉而迟。
1.4虚实
虚是正气虚,实是邪气实。虚证表现为病久体弱,手足不温,腹软便溏,或下利清谷,小便失禁,腹满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后痛止,健忘气短,胆怯,脉象无力等。实证表现为新病,体质较强,高热、烦躁,大便闭结,小便痛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痛而拒按,谵语,狂妄,脉象有力等。但表证中还可据汗之有无而分虚实,如伤寒无汗为表实,即麻黄汤证;中风、自汗为表虚,即桂枝汤证。在某些症状上,也可分虚实。以“烦”这一症状而言可分:虚烦,如三阴虚寒之烦为虚烦;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207)之类,为实烦。还可从治疗的反馈信息而分虚实,如“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70)。
以上八纲是辨证的方法,然而证情之出现,往往错综复杂。例如寒热中,就有真寒假热及真热假寒者;也有表里俱病,虚实互见以及合病并病等,当分别疑似,审证的确。如此,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诸法,方能运用自如。若疗寒以寒、疗热以热,或犯虚虚实实之戒,多能导致病情恶化,不可不慎。
1六经参合八纲
伤寒论提出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分别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每经列有详尽的脉证及主治方药。在具体运用时,则贯穿着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试分述于下:
1.1阴阳
阴阳是疾病大体属性的分类,阴阳又为八纲中之总纲。“阴”包括里、虚、寒,阳包括表、实、热。如“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伤寒论》第7条,以下简称条文序码)。就症状特点而言,阳证多发热,如太阳病之发热恶寒,阳明病但热不恶寒,少阳病,往来寒热;阴证一般为无热恶寒,如太阴病兼腹满自利,少阴病常见下利清谷,厥阴病之厥利并见。从脉象上来看,浮大动滑数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
1.2表里
表里是反映病邪侵入人体部位之深浅,反映病势之轻重。一般外邪先侵犯人身之表,从皮毛至肌肤至筋脉至六腑至五脏。三阳与三阴为表里,然表里中复有表里,如太阳为表证,阳明为里证,少阳为半表半里证。从症状来说,表证一般表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与小便清白等。里热证一般表现高热、神昏烦躁、口渴、呕吐、二便闭塞等。“如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白,知不在里,仍在表也”(56)。
1.3寒热
寒热是指病情表现。热证一般表现为恶热,口渴,烦躁,面红,舌苔黄,小便短而带深黄色,脉滑而数;寒证一般表现恶寒,不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带青,舌苔白,小便清长,脉沉而迟。
1.4虚实
虚是正气虚,实是邪气实。虚证表现为病久体弱,手足不温,腹软便溏,或下利清谷,小便失禁,腹满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后痛止,健忘气短,胆怯,脉象无力等。实证表现为新病,体质较强,高热、烦躁,大便闭结,小便痛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痛而拒按,谵语,狂妄,脉象有力等。但表证中还可据汗之有无而分虚实,如伤寒无汗为表实,即麻黄汤证;中风、自汗为表虚,即桂枝汤证。在某些症状上,也可分虚实。以“烦”这一症状而言可分:虚烦,如三阴虚寒之烦为虚烦;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207)之类,为实烦。还可从治疗的反馈信息而分虚实,如“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70)。
以上八纲是辨证的方法,然而证情之出现,往往错综复杂。例如寒热中,就有真寒假热及真热假寒者;也有表里俱病,虚实互见以及合病并病等,当分别疑似,审证的确。如此,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诸法,方能运用自如。若疗寒以寒、疗热以热,或犯虚虚实实之戒,多能导致病情恶化,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