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钱超尘《训诂伤寒论》(三)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01
声望
0
国学堂 钱超尘:训诂伤寒论 第三讲文稿

梁冬:大家好,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我是梁冬,我们依然延续上一周有请到训诂学大师,钱超尘教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伤寒杂病论》的流传所贯穿的中国历史。

钱老您好!

钱超尘:您好!

梁冬:我想请问我们上一次的时候,就讲到这一个伤寒的版本,到了六朝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很混乱的情形,您能不能跟我们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呢?

钱超尘:我很简要的回顾一下,张仲景以后,一直到隋朝以前,这个数百年间,这个《伤寒论》流传的大体的情况。从张仲景以后,那么张仲景一般的说,他是公元220年故去的,隋朝是公元281年建国,在这个220年到281年这个时间,这个数百年之间,《伤寒论》流传乱如紊丝,莫衷一是。太复杂了,大致上有这样几本,在社会上流传着。


第一,《脉经》,《脉经》是王叔和,他是魏太医令,到西晋的时候,他还活着,所以有的人说,晋这个王叔和,这也不错,他整理《脉经》的时候,主要的是在魏,因为他是魏太医令,这个是《脉经》,《脉经》卷七、卷八、卷九,主要的是《伤寒论》和《杂病论》。


那么王叔和流传以后,这个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一个东晋之末,刘宋之初,有个陈延之,他有一个《小品方》,《小品方》里边,大量的收入了《伤寒论》的方子,可惜陈延之的《小品方》在宋代以前,它已经丢失了,没有了。

梁冬:又没有了?

钱超尘:没有了。那么在80年代的时候,日本在他们的古代图书馆里边,发现了一个唐代以前的抄本,《小品方》12卷,在日本发现的,唐代以前的抄本,仅仅有序言和卷一,其它的十二卷全顽固,全丢失了。这是一个本子。


还有一个本子,那就是《金匮御寒经》(音)八卷,这个八卷,宋朝林邑说,这也是王叔和整理的。

梁冬:对。

钱超尘:章太炎先生,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他说这个不是王叔和整理,是南朝中医学家,临床医师所整理的,这是第三个本子。


第四个本子,那个就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粱陶弘景。

梁冬:对。

钱超尘:这个他写的一卷书,这是九千多字,那么在他这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里边有十几个方子,是来自于《伤寒论》,陶弘景说,这些个方子,来自于《伤寒论》,而《伤寒论》是根据着《汤液经法》写成的。

梁冬:对。

钱超尘:这个就非常非常之重要了,因此我们就张仲景《伤寒论》是根据什么写成的呢,确实是根据《汤液经法》,《汤液经法》在《汉书艺文志》里边,是三十二卷,现在就可以找到了《伤寒论》的根源在哪里。


所以六朝还有一个本子。

梁冬:对。

钱超尘:这个本子是北宋年间,编成一个书,叫《太平圣惠方》,在《太平圣惠方》里边有一个卷八,这个卷八里边收入的是全是《伤寒论》的内容,这个《太平圣惠方》是六朝的本子,但是这个古老之本,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很少,很少有人了解它。也很少有人研究它。但是在《伤寒论》的学术研究,和临床中,可以说价值连城,这就是六朝之间,几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本子。

梁冬:钱老,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想请教您。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伤寒杂病论》呢,它不是一本连书带名一直传下来的东西,它在不同的时代,它里面的内容是以不同的形式被记载的,是这样吗?

钱超尘:它是这样,《伤寒论》在六朝之间的流传的时候,赋予不同的名称。有的是《辨伤寒》,还叫做《辨伤寒》,赋予不同的名称,但是主体的内容,还是基本一样的。

梁冬:基本一样的。

钱超尘:在隋朝,隋朝的国祚很短,三十多年,三十六、七年,也就是公元581年建国,到公元618年,就是唐朝,唐朝就建立了,这是三十六、七年的时间,在《伤寒论》的流传过程中,隋代有两件大事,我们在研究学术的时候,要加注意。隋代一共有两个皇帝,一个是隋文帝杨坚,一个是隋炀帝杨广,这个隋文帝的年号,叫做开皇,开放的开,皇帝的皇,叫开皇,在开皇三年,有一个秘书朗,他是管理文献和书籍的,他说皇帝下个表,他说现在咱们国家已经大一统了,可是咱们皇家的仓储太少,太少。现在好多的书籍,民间尚有一些,我们应该向天下征书,为了使人们愿意把书献出来,咱们应该给予奖励,给予奖励的办法是,民间这个献书一卷,给绢一匹,那个时代,我们的书籍都是用手抄本写的,刻在木板上,那个印刷版还没有呢,如果你献出来一个手抄本,就给你一匹绢,这个时候,民间的好多的书大量的献出来了。


一直到隋文帝末年的时候,隋朝的书籍已经从民间和收集来的三万七千卷,并不多,可以说,这个民间许许多多的书籍,逐渐的陆续的回到中央了,那叫作"秘阁",所以有这样一种行动,保存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个牛弘,弘就是一个弓箭的弓,右边加一个厶字,这个牛弘上本,要求请求,进献图书,这个表,"牛弘献书"这个在历史上意义是很伟大的。

梁冬:对。

钱超尘:同时医书也在上献了,也献出来不少,因此我就说这个问题,就是牛弘请求向民间征书,这个活动,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上,他有光辉的地位。

梁冬:刚才钱老跟我们讲了一个事情,说在隋朝的时候,由于多年的六朝这个混乱,其实在主流的皇家的这种图书系统里面,这个只是已经非常匮乏了,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是散落在民间的,这个只是一旦没有被收到皇家,它在民间很容易就飘散了,最后就不知所终了。所以有个叫牛弘的人上书,隋文帝,希望能够从民间搜集各种版本,于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搜集了很多的医书,这也为整个中国文化的这个医书的这个传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应该在当中,就有这个跟《伤寒杂病论》有关的版本吧?

钱超尘:在隋朝,整理医书的方面,那就是隋炀帝了,一提起隋炀帝,他开头又说了,大家对他印象不好,骄奢淫逸,苦用民力。

梁冬:对。

钱超尘:在他当皇帝没有多少年的时候,隋朝就亡国了,可是隋炀帝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人可是读书的种子。

梁冬:是吗?

钱超尘:他太爱读书了,当他当了皇帝以后,他从民间搜集很多书籍,那时候从天下要找许许多多的书法好的,工作认真的人来抄书,这个时候,他从天下找了许许多多善于写书法,善于校刊的人,选了120个人进行抄书。


梁冬:这规模很大啊?

钱超尘:规模太大了,而且呢,他抄的是《经史子集》,都收集,都抄写,而且抄写的这个书籍的面,非常的广阔,天上的鹰,底下跑的犬,占卜,还有医药,这些个书,都在他搜求和整理的范围之内。


所以隋炀帝在保存中国的文化方面,自由他应该加以记录之处。

梁冬:其实还是个大功臣?

钱超尘:还是有功德的,还是有功德的,那么在隋炀帝期间,中国有一个中医经典理论著作诞生了,这就叫做《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它是说的是,我们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它的表现是什么呢?这种疾病在人体中,它的发展变化是怎样分阶段的呢?应该采用怎么样的治疗措施,给他加以治疗呢,因此他是一边谈中医基础理论的宝贵的经典,在大业,五、六年的时候,这个书,成功了,作者是巢元方,鸟巢的巢,巢元方,这部书,与《伤寒论》有关。

梁冬:怎么个有关法?钱老,咱稍微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

一部伤寒论拯救几千年中国身体,他从哪里来,又如何跨越朝代,梁冬恭请中医训诂大家钱超尘教授,和您一起重读历史,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依然是"国学堂",钱老,有请。

钱超尘:在《诸病源候论》卷七和卷八,那都是伤寒门,所谓门,就是部分,类别,就是在卷七和卷八,是关于《伤寒论》的部分,比方说在卷八,它写的都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那个杂病的部分,今天叫做《金匮要略》,他每当引用《金匮要略》的时候,他就说,张仲景云,张仲景云,他都把张仲景的名字写出来,而且他使用的条文,引用的条文,跟今天的《金匮要略》的文字可以对证出来。

梁冬:对。

钱超尘:可见在编《诸病源候论》这部书的时候,隋朝有《金匮要略》这一点,梁冬先生太重要了。

梁冬:为什么呢,对不起,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钱超尘:因为《金匮要略》这部书发现的时候,是北宋的时候才发现的,在北宋以前,人们耳闻有这部书,但是从来也找不出头绪来,那么现在,我们可以从《诸病源候论》,《伤寒门》,例如卷八的《伤寒门》里边能够找出来,它引用了《金匮要略》的文字,这岂不是说,证明在隋朝和隋朝以前,《金匮要略》不是在社会上流行着吗,因为《金匮要略》这部书,在六朝,从张仲景以后,一直到隋代以前,也是乱如紊丝,莫衷一是的。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再回到我们《诸病源候论》上来。《诸病源候论》卷八,大量的引用和《金匮要略》的内容,但是在《诸病源候论》的《伤寒门》,也就是卷七这个门,他当引用《伤寒论》的条文的时候,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他不说张仲景曰,张仲景文,他没有张仲景的名字。第二,他引用的这个《伤寒论》的条文,跟现在的《伤寒论》的条文不一样,它跟《脉经》基本一样,跟王叔和的《脉经》基本一样。这就证明,在写作《诸病源候论》的时候,巢元方没有见到《伤寒论》。那么到了隋炀帝,就是大业六年以后。

梁冬:对。

钱超尘:这个时候,在隋朝的末年,《伤寒论》出现了。

梁冬:为什么叫《伤寒论》出现了呢?

钱超尘:怎么能够证明它出现了呢?因为我们现在的《伤寒论》它避着个杨坚的"坚"字,杨坚的"坚"字,那是隋朝的避讳是比较严格的,北京师范大学原来有个老校长,他叫做陈垣,他有一本经典的著作,叫做《史讳举例》,他在《史讳举例》里边就说,隋朝和唐朝避讳比较严格,因此坚在《伤寒论》里边,改成了"鞕",那"鞕"字跟现在这个石字边,加个更字,还写的还不一样,具体的这样写,左边是一个革命的革,右边是加一个更,这个不念鞭,好像你要加个立人,就念鞭子,抽鞭子,那个不是。跟鞭字相似,但是它不是鞭字,它是鞕字,还有一个字,这也是念硬,左边是一个革的革,右边斗志昂扬的昂,上边不是个日字,底下也念昂,现在呢,就是左边是一个革的革,右边不要那个日字,只是要那个底下那个昂,知道这样怎么写了吧,这个也念ying,也念eng,ying就是eng,eng就是ying,所以在……

梁冬:广东话里面念ying,就是念eng。

钱超尘:就是念eng啊。

梁冬:对。

钱超尘:所以在《诸病源候论》里边,他避这个坚字,就使用这个鞕字,在《伤寒论》里边,避讳就使用这个坚字,因此,在这个用通过这个避讳字考证,在隋大业六年以后,《伤寒论》复出了。


梁冬:它怎么来的呢,是从民间搜来的书?

钱超尘:民间搜出来的,就是从民间搜出来的。

梁冬:换句话来说,这个《伤寒杂病论》它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有些时候,它是明河,有些时候,暗河,比如说从历史的沿革,我们如果以官方的资料的这种传承来看,它是明河的话,那么到了六朝的时候,官方是没有《伤寒论》的这版本的,是到了隋朝,从民间献书,才又重新浮现出来,然后经过官方重新校订,成为一个正式的官方版本,《伤寒杂病论》。

钱超尘:是。所以在隋朝的末年,也就是在隋炀帝的末年的时候,《伤寒论》的版本,从民间浮现出来了,并且经过了隋朝的抄写人员,加以抄写,并且加以校勘,而且写出来避讳字,这就是隋朝《伤寒论》的流传的两三件值得注意之大事。


那么现在我们再说说唐朝。

梁冬:对。


钱超尘:唐朝这是在公元681年建国,这个《伤寒论》的流传是很复杂的,第一事我们值得说,在孙思邈,那是在唐朝初年,这个药王,孙思邈,他正在写一部书,叫做《千金药房》,当时他在写这个书的时候,他没有见到这个《伤寒论》,他没有见到。

梁冬:连药王都没有见过。

钱超尘:就没有见到《伤寒论》,当时为什么,《伤寒论》南朝,就是宋齐梁陈那时候,把这本书,当做枕中真秘,他不往外传,隋朝的时候,不是发现了《伤寒论》了吗,它怎么到唐朝初年就没了呢,这有一件非常值得注意之事,隋炀帝由于苦用民力。闹的……

梁冬:民怨沸腾。

钱超尘:民怨沸腾,因此他被宇文化及给杀了,他被宇文化及给杀了,杀了完了以后,他的朝廷,有一个人叫王世充,王世充,你看咱们在少林寺那影片里边,还有头一个影片,就是王世充。

梁冬:就是那个就是王世充吗?

钱超尘:那是王世充,就是唐朝跟王世充打仗的时候,因此王世充他建立了一个国家。

梁冬:叫什么?

钱超尘:叫做郑,他就是当郑国的这个皇帝,那么当郑国的皇帝……

梁冬:在隋以后?

钱超尘:在隋以后,他是一个伪政权,所以在咱们历史年表里边,没有他这个郑,唐朝建立以后,首先要粉碎割据势力,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把王世充,建立的这个伪政权,郑国给它消灭了,消灭了以后,这就是需要隋炀帝,那不是有三十七万卷书。

梁冬:对。

钱超尘:这个时候,都要向这个西安院,那时候现在来说长安了,这时候运都是使用这个船运,主要走黄河。当时把这个隋炀帝,那时候三十多万卷书,装上了大船,若干大船,走到了黄河的砥柱那,中流砥柱吗,他们现在有这样一个成语,那就是最险的路程,走到砥柱住,波浪滔天,把这个装书的船,给它打翻了。那些个几个船上的书,都让鱼给吃了,漂末了。

梁冬:太可惜了。

钱超尘:太可惜了,于是那个目录,也被水给淹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隋朝皇家说收的《伤寒论》被水给淹没了,也就是说,在孙思邈写《千金药方》的时候,他没有见到从隋朝流传下来的书籍。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梁冬:那你可想而知,得有多少中国古代各种奇形怪状有趣的书,都被那一把给冲掉了。

钱超尘:就是被这个大水给冲掉了,这是在这个《旧唐书》里边,这用很重的一笔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钱超尘:孙思邈在写作《千金药方》的时候,那是60多岁,当他到90岁,将近100岁的时候,又写了一部书,叫《千金翼方》,那个翼,就是羽翼的翼,当翅膀讲那个翼。

梁冬:张翼德的翼。

钱超尘:张翼德的翼,他在这个书里边,发现了《伤寒论》的全本,可了不得。

梁冬:是谁发现的呢?

钱超尘:就是孙思邈。

梁冬:他怎么发现的呢?

钱超尘:从民间里边发现的。


梁冬:他在民间发现的这个全本。

钱超尘:那就是也是抄本了。

梁冬:对对对。

钱超尘:他把他发现的几乎是全本,现在就可以说是全本,这个《伤寒论》收在了《千金翼方》的卷九,卷十。

梁冬:后来这个《千金翼方》又怎么样了呢?

钱超尘:这个《千金翼方》后来在明代以前就失传了。

梁冬:又失传了。

钱超尘:又失传了,这个在明朝大德年间,刻了一个本子,那就是刻了《千金翼方》,这个本子在中国丢失了,传到了日本,日本还保存着大德年间,那个古抄本,明代的这个本,后来咱们又从日本,把这个大德这个刻本,又引进了中国,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给它影印出版,我们人民卫生出版社在50年代,那个影印的《千金翼方》,它那个本是从日本引进来的。

梁冬:所以呢?

钱超尘:所以这个《千金翼方》现在还流传在市面上,如果日本不保存这个书籍的话,那么这个《千金翼方》彻底失传了。我可以这样的说,这个日本的文化,在明治维新以前,是中国文化的延长,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出版了刻的书以后,很快很快的就传到了日本,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就把运到日本的书籍,就登记上册,哪年,哪年,有什么中国的书籍,进入了日本,他的作者是谁,都是叫做"请来书目",那些叫做"请来书目",很尊重我们的。所以《千金翼方》这部书,后来又流传到了中国。

梁冬:这句话就说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文化变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备份版,就根那个世贸大楼被炸了之后,有些公司的数据没了,但是他在外地还有数据库,给备份了,还好点。所以,中国恩文化幸好,有时候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中间的纠结和情怀,虽然有纠结,但是如果没有日本的人的某些保存吧,中国文化还不完整。

钱超尘:你说的太对了,我非常同一您的观点,所以我们中国创造了非常光辉灿烂的文化,善于创造。但是在历史上,我们保存着我们自己的文化,是缺一筹的,是不太缜密它。为什么呢?中华民族太善于创造,太有开创精神啦。对于自己宝贵的东西,好像莫不经心。

梁冬:这种文化传统留到现在。现在咱们年轻人对象文化传统也是莫不经心的,老想
钱超尘:在您看来,当时孙思邈他继承的《伤寒杂病论》,主要放到了《千金翼方》里的这个版本,为什么这个版本这么重要?

梁冬:他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这个版本,是来自于六朝,六朝传下来的本子,就是六朝,就是《辩伤寒》啊,梁朝阮孝绪里面不是说吗《辩伤寒》。那么这个《辩伤寒》这个本子,传到了孙思邈这儿。这个孙思邈的本子里面,不必“坚”字,可对于
隋文帝的这个杨坚的“坚”字,他不备必备会,因此我们可以确切的认识到,这个是六朝的《辩伤寒》的本子。没有经过隋代的人改写。那么另外一个本子,就是六朝传下来,经过了隋朝的官员抄写和校刊,这个就叫做随“隋本”。那个从六朝一直传下来,传到了孙思邈这个社会呢?这个就叫六朝本。这个泰彦先生啊,考证《伤寒论》的版本,致精致密。所以他认为,《伤寒论》是两条线传下来。一条线是不必“坚”字的,这是六朝的本子;一个是必“坚”字的,改成硬字,这个呢?是隋朝之本。所以在唐朝的时候,开元天宝那年间,安史之乱差不多那个时候。还有一个掌握中央图书的人,他叫王韬,他有一部书叫《外台秘药》,那里面从卷二一直到卷十八,大量的引用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它不是全部的引用,而是摘取的引用。在那里面,保存着六朝的《伤寒论》的本子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叫桥梁啊,从孙思邈这儿到了《外台秘药》王韬这个地方。

钱超尘:他是从刚才您说的隋本里面抄的呢?还是从孙思邈的这个所谓六朝本里抄的呢?

梁冬:他兼而有之。因为他呢?是这样,他是掌握着皇家图书馆图书的人,这个他即有六朝的本子,他也有隋本,他在写他的《外台秘药》的时候,兼而用之。我们考证过。我们唐代的《伤寒论》的留传啊,我们就说到这里。

钱超尘:那你总结一下,您认为。就是换句话说,在文化及其繁盛的唐代,其实《伤寒论》可以说是一本流传非常广泛、应用广泛的一本书了。

梁冬:不错。在唐朝,我们不但就是医生啊,要看《伤寒论》,就是官员也要看《伤寒论》。比方说有一个大诗人,叫刘禹锡。

钱超尘:对,写《陋室铭》的那个吧。

梁冬:对对,刘禹锡。刘禹锡他也看小配方,也看《伤寒论》。他说他家里人吃药的话,不外请医生,我们就是按照古代的医书,我自己开药方给我的小孩吃。大人有病,我也按照医书《笑柄放》《伤寒论》,自己开方就治病。

钱超尘:也有效?

梁冬:真有效果啊。

钱超尘:所以我在想,如果全中国人民,都能够学习简单的《伤寒论》的话,咱们的医疗制度改革,得多顺利啊?

梁冬:不错,您说的太对了。我有一个感解,就是进入了21世纪以后,我们的中医各个的媒体都在广播着中医。现在真正的中医在走向了群众,走向了民间。这对于提高民族的健康意识,将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前景非常广阔。

钱超尘:老先生啊,您看着广阔啊,那肯定是真广阔了。

梁冬:话说啊,这个《伤寒杂病论》到了唐代的时候,因为唐代是一个文化及其繁盛的朝代。所以到了那个时候,不光是一般的医生,一般的知识分子,家里面都有很多的医书。尤其对《伤寒论》的理解也都是学习非常深刻的,所以很多家里面都可以自己开方。所以唐朝可以说中国比较幸福的一个年代,总体来说。但是后来呢?到了唐朝末年以后,中国大分裂了,出现了梁唐间(音)汉周,不断分支成了五个朝代,五代十国,那就是天下云扰啊,干戈分歧。

钱超尘:这段历史,应该可以说是军阀混战吧?

梁冬:军阀混战,唐朝末年以后呢?就是五代,唐末五代。最后被宋朝统一了。宋朝统一以后,赵匡胤他就有统一天下之志。这会儿,其它的有几个国家,一部分的国家,是采用和平的办法,没有经过战争。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叫做荆南国,荆南国他的地理位置是在武汉以北,河南省的南部,在襄阳一代,所以这个位置很重要。南来北往必须得经过荆南国,你要是长江的东西运输,也得经过荆南国,他是咽喉要道。赵匡胤就感觉他是心腹之患。你别看这个国家很小,真是个心腹之患。当时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第一个年号就武德,他第二个年号就是开宝。就是到了开宝年间,赵匡胤召开了宫廷会议。所以我们要想把江南割据的势力要收复。现在荆南国他像一个绊脚石一样,我们怎么样采用非军事不得办法,把它拿下来。这时候啊,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的智慧反应在皇帝和各大臣之间。我们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故事叫“夹道寓于依法国”,通过呢?借道,我借你的道路。比方说我要从这里到那里去,我得经过你这里,我向你借道。我不是说要消灭你,我是借。于是呢?朝廷说,现在呢?在荆南国的南边,有一个割据的势力叫(掌纹表),他涂炭百姓。我们大宋啊,不能够允许他胡作非为。我们要征伐张文表,但是征伐张文表,必须得经过你的江南荆南国,希望你们荆南国啊,给我们提供一条道路,给我们提供一些士兵吃的粮食,马吃的草,别的没有任何要求。吃了你们的粮食,用了你们的草料,我们照样付款。预示这个意思就传到荆南国。

钱超尘:就是说宋朝要把这个借道荆南国的这个…传到荆南国。

梁冬:他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我怎么能够借道呢?我这次就是灭了你。于是呢?这个意思就转到了荆南国。当时皇帝叫做高继冲,高继冲这个名啊?

钱超尘:荆南国的皇帝?

梁冬:荆南国的皇帝叫做高继冲。继续的继,“冲”呢就是两点水一个中国的“中”。

钱超尘:对,那刚才您将的那么一段精采的历史故事,跟《伤寒杂病论》有什么关系呢?

梁冬:有密切的关系啊!

钱超尘: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广告回来之后呢?继续和钱老一起再跟随着《伤寒杂病论》来看穿中国历史。


一部《伤寒论》打通两千年中国朝代更替,是中国精神,更是中国灵魂。钱超尘教授,和您一起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依然和钱老探寻《伤寒杂病论》。

钱超尘:高继冲,高继冲这个名啊,在现代的《伤寒论》的序言里面都有。这个人很重要。

梁冬:重要了?

钱超尘:然后这个北宋又派人来了。说我们现在军队就在你们的荆南国的北边了,我们不进入了,不再前进了。说你们派来一个使节,咱们在这儿会谈会谈。这时候高继冲派来了一个心腹大将,说你赶紧到咱们国境北部的国境边儿上。你看看北宋派谁来了?北宋派的人呢?叫慕容延钊。慕容延钊当时就见到了荆南国的使臣,哎呀,那种热烈的招待的方式啊,于一般啊?歌舞、酒席,这酒席总不散。他下午到,一直到了晚上的八九点钟,还在喝酒呢。喝的醉醺醺的。那么荆南国的使臣告诉身边的人,他说你赶紧回去,他说人家大将慕容延钊啊,没有灭咱们国家的意思,咱们不用这么紧张,可以借道。可以供用他的粮草。话说两头儿。这时候啊,使节就回国了。另外啊,慕容延钊派了一个千骑兵,用快马从小道,不是从大道,就奔了荆南国。这个北宋的使节,骑着慢悠悠的马,他没有紧急的任务之感。他赶不上北宋这个千骑兵。高继冲啊,在城里边左等也不见回话,右等也不见回话。他说,咱们出北门吧。那出了北城门在大道上展望着,扬着脖看。这个时候使节回来了,他说人家没有恶意,咱们就借道吧。他说借道,那好借道咱们回城,这个君臣回到城一看,城的四门全插的是北宋的旗帜。

梁冬:原来人家已经
钱超尘:人家已经进城了。这就是夹道予以法国(音),这个时候荆南国的咕飧龈呒坛逭飧鐾纯喟U飧霰?踩萌思沂樟耍⒁脖蝗思艺剂炝耍栽谡庵智榭鱿拢?督盗恕U飧龈呒坛逶?床皇腔实勐铩?
梁冬:对啊。

钱超尘:很快地,降成荆南节度使,由这个国君变成了一个节度使。节度使那就是地位差远了,然后又降。他说,你别在原来的地盘这还当节度使,你再挪一个地方,还是在荆南国这个范围之内,叫做明武节度使,当时高继冲就想,我现在朝不保夕,然后献,献东西,把家里边的金银财宝都献出去了。把他的中药也献出去了,最后把他的宫女也献进去了,然后这个时候呢,他把他的妻子,说夫人上轿,抬你上别处去。然后底下跟抬轿子说,前面有一口井,你就在井面上铺一个席子,然后呢,你就到这个井面上把这个,那个轿子往下一蹲,那个轿子底它是比较松软,然后把她淹死。

梁冬:高继冲?

钱超尘:高继冲把他自己的夫人添在井里了。

梁冬:为什么要这样做?

钱超尘:怕她受凌辱。所以在这个时候,在所有的能够献的东西都把他帐本都献了。在献无可献的情况,他把《伤寒论》献出来了。

梁冬:这个时候才讲到《伤寒论》,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之前,在高继冲这样一个被灭掉的一个国家的一个皇帝的心中,所有的东西排在最后最重要的是这一本,它的版本。

钱超尘:它的版本,它这版本是哪,不是六朝的本,是隋本,那个书里面就是这个笔坚(音)的。

梁冬:那在之前像赵匡胤,宋朝,整个国家都没有《伤寒杂病论》吗?

钱超尘:都没有。这个过两年赵匡胤就逝世了,这个时候献上的书,就藏在了国家图书馆,也没有人看它,这个大约有多长时间没人看它呢?也就是说,公元1056年在这个时代,北宋嘉佑年间,北宋朝廷建了一个校正译书局,要把这个北宋以前的,所有的经典的中医著作要进行校刊。要不校刊,那个都是错字连篇,怎么阅读呢?不是草菅人命了吗?于是在校刊译书局,校刊这个《伤寒论》。在寻找版本的时候,费了极大极大的功夫。那么他选择了这个唐朝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里边的这个《伤寒论》。觉得这个还不满意。
《伤寒论》,原来是十卷,现在你变成了两卷了,卷数都不样,虽然内容无所缩减。但是你卷数跟那个不符。还有其它的一些个《伤寒论》的传本,最后从朝廷的密封多年被灰尘所掩盖的那个高继冲本发掘出来的。这时候大喜过望,于是使用高继冲进献本作为底本加以校刊和雕版刊行。这个书是在公元1056年,也就是北宋英宗二年,治平二年,校刊完了。雕版印刷了。当时有两种印刷的规格。一个是大字本,这个大字本这个每个字就相当于现在五分钱硬币那么大。

梁冬:那挺大的。

钱超尘:那太大了,后来实行了以后,发现困难很多。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就是医生挣钱少的也买不起。另外携带太不方便了。这是过了23年以后,也就是北宋这个元幼(音)三年,也就是公元1088年。又刻了一个小字本《伤寒论》,这个小字本的《伤寒论》的每个字形就现在相当于花生豆那么大。看的也挺清楚。这个时候,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了。大家真正地见到了历史上如此纷繁的一个书到北宋校正译书局才统一了。以皇家的名义,皇家进行了校刊,变成定本。什么叫定本?就是固定的“定”,确定的“定”。就是固定住了,这个是标准本。所以北宋校正译书局,所刊刻的《伤寒论》这就是标准本,就是定本。

梁冬:名字叫什么啊?

钱超尘:《伤寒论》,就叫做《伤寒论》。他的名字就叫做《伤寒论》。也叫做《伤寒论定本》。所以这个书写完了以后,校正译书局的林邑(音)前面写了一个序言,说我们使用这本书就是高继冲进献出来那个本。在那个序言本来就很短,在写高继冲的时候就写了二三十个字,就重笔出之,但是这本书没有注释,所以不便于医家使用。大约到了南宋期间,也就是金朝,金朝,有一个伟大的医生,叫成乌脊(音),是山东茌平人,他把这个宋本《伤寒论》进行了详细的校刊。

梁冬:什么叫校刊。

钱超尘:他底下把那个错字给改了,而且他还进行了注释,这个注释他说哪位要注什么?温、凉、寒、热,这位药走哪一个经,这位药具体的治疗它特点是什么,注释的十分详细,因此变成了医家学习《伤寒论》不可逾越的经典著作,一直到现在,这个全国的各地中医院校学习《伤寒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也是必读之作。


那么这部书在公元1144年出来了。于是,逐渐地就代替了北宋校刊?


梁冬:那民间流传的都是成无己的这个译注版的《伤寒论》。

钱超尘:对,叫做《注解伤寒论》就是没有白文版。公元1599年,明朝万历27年,江苏省常熟县有一个著名的藏书家,叫赵开美(音),他刊刻了仲景全书。

梁冬:他是怎么找到这本书的呢?

钱超尘:您听我说,到时候刊刻仲景全书的时候,第一本刊刻是什么?是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

梁冬:这个当时都有了。
钱超尘:有了,第二本书就是《金匮玉函经》刊完了以后,他向他爸爸说,爸,那我这本书刊刻完了,就是两本。一本是《注解伤寒论》一个《金匮玉函经》。那么这本书叫做什么呢?他爸爸说你叫《仲景全书》吧,于是乎,《仲景全书》这四个字都定下来了,这个版都刷印完了,在一个非常非常偶然之间,他发现了北宋元幼(音)三年,也就是公元1088年,那个小字本《伤寒论》。

梁冬:也是白话本。

钱超尘:白文本,原本,大喜过望。他于是乎再行刊刻。然后呢,把这本书又刊刻下来了。这本书刊刻完了以后,又加入了一本书叫《伤寒类症》,所以《仲景全书》里边收有四本书,一个是小字本,白文本《伤寒论》,一个是《注解伤寒论》,一个是《金匮要略》一个是《伤寒类症》刊刻完了以后,很快这本书就到了日本,现在日本所保存的《仲景全书》是初刻本,这个初刻本的《伤寒论》有错字,有墨钉,我现在我手头有。还缺一篇文章,它不是善本。

梁冬:什么叫善本?

钱超尘:最好的本子没错的本。赵凯美是一个完美家,他说,得到这个北宋的这个小字本《伤寒论》,我用千辛万苦才能够得到,这个印刷有这么些错误,自己不满意。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刊刻,把这个初刻本的错误全都改正了,于是乎就在社会上流行了。现在那个改正版在世界上,共存五部。

梁冬:就当是做的那个版本现在只留下五本。

钱超尘:只留五,都没留第六部。

梁冬:哎呀,稍势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刚才钱老说到了这个非常珍贵这个《伤寒论》的版本,现在只留下五本。

钱超尘:只留五。第一部台湾本,第二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仲景全书》,上海图书馆有《仲景全书》,中国中医科学院有一个《仲景全书》,沈阳医科大学有《仲景全书》。一共是五部《仲景全书》。

梁冬:都是原本吗吗?

钱超尘:都是原本,这五个《仲景全书》我可以说,目睹之,首府之(音),在回顾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这样总结一句话,保持北宋校正译书局,白文本《伤寒论》原貌的书就是赵凯美收进《仲景全书》里边的那个《伤寒论》,他由于保存着北宋原刻的面貌,价值连城。

梁冬:那钱老常常跟我说,他说为什么对医术的版本要花那么长时间去比较对照,因为医术错一两个字,可能会贻误很多的医生那当然也会贻误很多人的性命,所以钱老您是不是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讲几个字来说明。

钱超尘:那么举几个例子,北宋的这个本非常的精采,在我们进行医学的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它,我们从训诂的角度上,讲两个字。所谓“训诂”,就是正确解释词义的学问,叫做“训诂”。今天我们不说脉搏,就是搏斗的那个“搏”,整个的《伤寒论》,包括着《金匮要略》,没有脉搏这个词。现在市场上出的《伤寒论》就包括您桌子上这个《伤寒论》,风寒相搏,我跟你说,风、寒,就用这个四个字做例子,风寒相搏,都是使用搏斗这个“搏”。


而在宋本伤寒论里边他不是做搏,他是做抟,就是简体字提手搁个专业的“专”。那个繁体字的抟,就是把它捏在一起,结合在一起,那不叫做“抟”嘛,比如说把这个纸抟起来,抟成一个疙瘩,繁体字的“抟”跟繁体字的搏斗的“搏”太相似了,就你不用认真的看,他就是一个字,他就是搏斗的“搏”。我说说这个搏斗的“搏”从唐朝开始,这两个字就分不出来,经常搞混了。唐朝有几部书,专门要这个。《五经文字》和《干禄字书》,还有宋朝的孙意(音)的《释儿编》,都是研究俗字的书。何为“俗字”?以说问解字为规范的,那个字叫做正体字,就是我们现在那个方块字,用于抄写医书,抄写佛经,抄写帐本,朋友之间互相通信,随便写的那个形体,那叫做俗体,而我方才说了,抄写医书都是使用的俗体,所以《伤寒论》里边有大量的俗体字,所以“风寒相搏”这个“搏”它不是“搏”它是“抟”。

梁冬:这意义差别大了?

钱超尘:他差别大了。那搏,咱俩互相揪起来,互相打。那叫搏。搏斗、拼搏,人生能有几次搏。

梁冬:有对抗性。

钱超尘:对抗性这个搏,这个风和寒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叫做抟。我为了考证这个字,我花了很长很长的功夫。我几乎是把研究俗字的书,我都看的一遍,不但看了它。我还看了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的那个《伤寒论》,也还看了那个纯话本的《伤寒论》,那日本过来的。都是做俗体字的“搏”我为了确认这个“搏”字我拿着放大镜看它,正是俗体字的“搏”。《干禄字书》说,这个俗字,这个“搏”它是怎么写的,提手右上角加个杜甫的“甫”,那个杜甫的“甫”没有右上角那个点。

梁冬:对。

钱超尘:右上角是杜甫的“杜”底下搁个“寸”这念“搏”。那个“抟”字他是这样写,上边一横底下是一个田,田地的“田”底下搁个“寸”。您会写了吧?这个叫做“抟”你看看是不是完全一样啊,几乎是完全一样,所以人们后来不查,就把这变成一个搏斗的“搏”了。还有一本书要研究俗字有一个字典叫《龙龛手镜》是北宋的一个和尚写的。在《龙龛手镜》这本书里边,对于“搏”和“抟”有详细的分析的说明。这个《龙龛手镜》、《干禄字书》、《释儿编》(音)对这两个字,反复地说明就证明从唐宋以来,这两个字互相混淆,非止一日,何况我们今日呢?


所以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伤寒论》反正风湿相抟,都改成了风湿相搏是错字。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约我写的一个白文本的《伤寒论》。我把这本书那个“搏”字,全都改成“抟”,而且获得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主编和他们的领导的认可,我认为这是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应该从文字学,俗文字学,字形学和训诂学的角度进行多方面地研究,把这些个错字给它改正过来。


我再讲一个字,这是长期的错误,从金代的成无己(音)一直错误到今天,800多年了。《伤寒论》有一条他说项背,就是后脖子,跟这个后背受了风寒以后,这个脖子转不动,非常的困难,成乌脊说:“项背酱几几(shu)”这个几几(shu)怎么写?就是现在咱们那个简体字几个的“几”。成乌脊说这个不念几个的“几”应该念殊,特殊的“殊”.他为什么念特殊的“殊”?他说《说文》卷三,有一个字,现在写就是这么写,写成几个的“几”说文讲:“短羽鸟,飞树几几也(shu)。”那短羽鸟比如说燕子啊,这个羽毛短的这个小鸟,飞起来那个飞行的样子,叫做几几。说这个人受了风寒以后,这个后脖埂子发皱,这个不灵活,后背发疼这种状态,为什么叫几几(shu),就像羽毛不长的鸟它飞行慢一样。实际成乌脊讲错了。大家看,那个燕子飞行的多么灵巧,上下翻飞。

梁冬:对啊。

钱超尘:所以成乌脊给它讲错的,一直到今天我们所有的中医药大学里边,都念成几几(shu),完全错误,应该念成什么?应该年成仅仅(jin),我说这个话有根据,《说问释字》卷十四,自己的己部,有个字丞相的“丞”,底下搁一个自己的己,这个念谨(jin),《说问解字》这么讲。读若拘谨切(音),这个字念谨,他就说文解释就是“谨慎有所成也”意思就是说您递给我东西。我非常恭敬地伸出两只手,我的腰微微的有点鞠躬的样子。我把您递给我的东西我放在双手上,这个过程叫做谨。还有一个解字,就是:“谨慎有所诚也”。读若诗经,赤喜几几(jin)。”就是几个“几”。什么叫赤喜几几?古代在朝廷里边,穿的有黑的鞋,有红的鞋,这种鞋是什么样子呢?那个鞋的鼻梁那儿有几个眼儿,用来穿带的,就像咱们过去的老皮鞋,系鞋带的那个地方,你把它勒紧了,这叫做谨(音)。读若赤喜几几(jin),这个几几(jin),就是几的个“几”。你们一看就知道。


这个几几(jin)就当勒紧了的那个状态,叫做几几。他应该读什么呢?读成拘谨怯。上个反切的字,取其声母,下个反切的字取其韵母,拘谨切就切成谨(音)字,可见,几个“几”在从故以来就念谨(jin)。

梁冬:就是《伤寒论》的。

钱超尘:项背强几几。

梁冬:我们看到的文字都是项几几。上一次郭老来讲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还问他什么叫几几?那他也没有讲的特别清楚,原来这个字根本就不念几(ji)。

钱超尘:它也有几个的“几”的念法,但是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边,它就念谨(jin)。

梁冬:明白了。

钱超尘:所以项背强几几就是那个后背受了风寒以后后背也不灵活,扭不过脖子来,这才叫做“项背强几几”不是说这个项背像小鸟那么灵活。

梁冬:所以嘛,我觉得还真得需要像您这样的人,又重新回到历史的这个尘埃里面,去找到历史的宝矿。

钱超尘:好我总结一下我的发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根据的版本是《汉书?艺文志》的《汤液经法》32卷。张仲景是传经之功是第一位的。由于《汤液经法》已经失传,唯有张仲景的著作能够保存下来,因此,称呼张仲景为医家之祖也是正确的。这是第一个需要说的。第二个张仲景的著作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魏太医令王叔和的功劳致为巨大。如果没有王叔和的整理就绝对不会也这样一种生命之宝典流传到今天。


第三个需要说明的是,从王叔和以后一直到隋建国以前,《伤寒论》的流传致为紊乱,错节盘根,这里边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几个版本的问题。一个是纯话本,一个是《金匮玉函经》的本,一个是陈延之的《小品方》,还有梁朝陶弘景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那么把这些个本综合起来加以研究,我们可以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六朝流传的情况大致可以描绘出来。


再下一个问题就是,隋朝主要是在隋炀帝晚年的时候,《伤寒论》复出了。它的标志是把坚字改成了硬字,到唐朝又出现了两个本子,一个是六朝的《辩伤寒》的本子。收录在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还流传的一个隋朝的本是在唐朝末年,对中医师进行考试的时候所使用的就是隋朝的本。到了五代和宋朝,高继冲在《伤寒论》的贡献方面我们要特别的应该加以注释,重视他。再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北宋校正译书局,使用高继冲本作为底本,他为我们中华民族保留了一个非常辉煌,非常巨大,至关重要的一个版本,他上承张仲景的著作,更往前推他保存着《汤液经法》很多很多的内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之大幸,我们中华们民族繁衍生息,生生不息,与《伤寒论》《金匮要略》在保健方面,治疗疾病方面的贡献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古人,再有公元1599年,赵凯美把北宋的小字本的《伤寒论》翻刻,今天已经流传于五部,仅仅的五部。

梁冬:所以就是那个钱老,您知道,我这几周听您这个整个一本《伤寒论》的发展史,我深刻地感觉到,知识它很多时候它不是以某种的形式,比如说一直是这样一本书被传承下来的,在历史的变化过程当中,知识在赋予不同的版本里面,以不同的方式流传,有些时候它以这样的一个形式,有时候用那个形式,它中间还是有错漏的,还是有要对照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转世的力量,一种精神。它就是附着在不同的身体上呈现出来,经过若干道的轮回,来到了我们现金的社会,那这个现金社会其实是有不同的版本,于是就有了您这样的人,您这样的大家对它进行考究,给大家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一方面我觉得您非常伟大,您是一个热爱这个事情的人。


另外一方面,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您也是一个仆人,您是在整个的这样一个我这句话没有任何的贬低您的意思,就是您在为这个事业在奉献出您的贡献和您的心血。

钱超尘:是,梁先生您说的对,我就是中国文化的仆人,而且是一个尽职尽责,忠实而不跃止(音)的仆人。我这些年在中国中医文献上的耕耘,我以仆人自首、自居。您说的对。

梁冬:我相信,后世的人非常非常感谢您,为您做的这样一份研究,因为可能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少的人有机会能做这样的功课,谢谢钱老,谢谢,我也特别再次代表这个全国的我们的听众朋友感谢钱老,我们下一期再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