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分候脏腑的理论依据,诸说不一。
⑴ 根据气血阴阳的理论而确定:中医学认为,右手偏旺于气,肺主气,胸中为肺的宫城,故以右寸配肺与胸中;左手偏旺于血,心主血,膻中(心包络)为心的外围,故以左寸候心与膻中;脾居中州,体虽偏左而气行于右,脾胃互为表里,故以右关配脾胃;肝主藏血,其体虽在右而气化作用实行于左,肝与胆互为表里,故以左关配肝胆;肾在腰之两旁,位居低下,故候于两尺;小腹属下,为大小肠、膀胱所居之处;而膀胱、小肠从阴配于左尺;大肠从阳配于右尺。诚如李时珍所云:“两手六部皆肺经之脉,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为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说明寸口脉所候,为五脏六腑之气,而非其体。
⑵ 根据脏腑部位所在而确定:《难经•十八难》指出:“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这是把躯体划分为胸、膈、腹三部,由于心肺居于胸中,其位在上,故应于两寸;肝脾居于膈下,其位在中,故应于两关;两肾居于脐下,其位在下,故应于两尺。这种脏腑配属方法,实际是源于《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
寸口诊法的相应定位,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在临床上一般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即上部(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尺脉)以候下(身躯下部),来划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脏腑(如下表):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寸 口 寸 关 尺
左 心膻中 肝胆膈 肾小腹(膀胱小肠)
右 肺胸中 脾胃 肾小腹(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