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何中医,如此重视【伤寒】,但是疾病中,伤寒只是一小部分呀?

zghzzy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9/30
帖子
387
获得点赞
1
声望
18
一直不太理解,好像学习中医,必须学习伤寒论,而且中医好像把伤寒病看成了疾病的全部,
但是,实际生活中,伤寒病【也就是外感病】,只占所有疾病的一小部分呀,更多的病,并不是外感病呀,
比如心血管病,慢性胃炎,胆结石、肾衰竭 等,并不是外感病呀。而且目前【非外感病】的疾病数量远远大于【外感病】呀。
为何中医如此重视【外感病】,以至于将【伤寒病】当成了疾病的全部呢?
但是又有人说了,还有【金贵要略】呀,那就是【杂病】呀,但是,金贵要略的地位与伤寒论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呀。
伤寒论为何如此重要呢?
 
您的认识和理解有独到,但没有说到实质的核心上。
 
[伤寒论】是一部治外感的专著,大家要学的是她的六经辩证方法,这种辩证法不仅仅适用于外感,同样也可以用于杂病。如果辩证准,用经方往往疗效惊人,这是自己组方所达不到的。那些病确系内科疾患,但是经方照样有效,还有外感可以是杂病加重。【金匮】【伤寒】关系怎样有各种说法,据说原为一部书,怎么编排的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了。
 
现在的中医全是张仲景的徒子徒孙,概莫能外。
 
有一句话的体会是:寒热病中生,一寒一热就可以让人生病了。
 
【杂病】多为外感失治和误治而成
 
学伤寒其实就是说《伤寒》和《金匮》
 
盘尼西林问世后是神药,可几十年后的今天不神了,伤寒论上的小柴胡大柴胡黄岑桂支麻黄汤等等,时至今日几千年过去了,你只要辨对了症,都特别神效。这就是今天的中医重视伤寒论的。因,一个高级别西医大夫手里没有药,他只能看着病人死去,一个低级别的中草医他在路边拔几棵草在山中挖点树根就能救人。伤寒论的理法方药历几千年几朝几代千万中医人学习检验至今无人超越,要学习中医就好好学习仲景全书,后必有成。
 
中医辨证要大于论病,好好琢磨一下什么是中医吧。
 
楼主的贴子很幼稚,大家也这样跟!《伤寒论》就是像楼主那样认识只治外感吗?楼主如果是中医,再过30年,你一定不会再问这样幼稚的问题了!何为前辈,前辈就要为后学纠正错误,大家不应该这样发表言论!!!
 
伤寒论教的是辨证论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咱先说张仲景论伤寒而不论温热,因伤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大,治疗不及时有危机生命的危险,而温热则不至于危及生命,秋冬感风邪为伤寒,春夏感风邪为温热,秋冬阳气内敛,抗御外邪力弱,病邪容易入侵脏腑,病入脏人不易治,入腑则好治;春夏人体阳气足,抗御外邪力强,病不易入侵脏腑,所以伤寒重于温热;由于现在人居住的条件,很多人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内,造成现代人春夏感伤寒的也不鲜见,人体应四时而变,现在的人则杂乱无章,人生病无外乎有内外之因,内因来自人的情志,外因来自饮食和外感风邪,往往这两种交加而成病,人自身血气旺盛,营卫坚固,则不易外感风邪,当人的喜怒哀乐造成内伤,则气血运行失衡,营卫不固,很容易外感风邪,还有自然界阴恒胜,阳恒衰,人体通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衰老,气血也会不足,营卫也就不固,所以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中年之后最容易感风邪,所以伤寒只是一个外因,生病必有内因,所以杂症丛生
 
个人的看法,伤寒论只一部很经典的医学案例,学习它,一是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 学习他的辩证施治.
 
诸病皆伤寒,喊了几千年,经典就是就是经典,也可能是你还没有参透!!!!!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所以大家都在实践中发现《伤寒论》中方药确实有效,所以大家都喜欢。
 
拨云现雾难见日,只因未曾到山巅
 
只看到条文.未理解医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