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是张仲景用以治疗阳虚不能化水所引起的湿聚水肿病证,为温阳化水之剂,由附子、白芍、白术、生姜、茯苓共五味药组成。本方是为历代医 家用以治疗由肾阳虚衰而造成阴水的代表方剂。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阳以祛寒邪。张元素说:“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生姜温散水气,助茯苓、白术以利水。汤本求真氏云:“生姜主治由水毒之上逆。此药下降水毒,兼有利尿作用。” 《本草备要》载:“生姜辛温能消水气。”附子、白术、茯苓、生姜合用,具有明显的温脾肾之阳,行水、利湿、消水肿的作用。白芍能和营敛阴。《伤寒论正义》 曰:“逐水气之剂,未有如芍药者。”又《别录》载:“白芍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散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白芍配合于上药之中,既可 避免姜、附干燥之副作用,又能加强利水作用。
本方前贤应用范围:
1、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肤体浮肿。
2、脾肾阳虚,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
3、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心原性水肿等,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者。
4、水饮与里寒合而咳嗽。
5、损伤大量汗液后,引起的肢体震战。
不论何种原因的水肿,只要发展到肾阳虚衰,阳虚不能化水的阶段,在治疗方面必须是以温阳为主,兼利水湿,阳盛则水行。如果置阳虚于不顾,单纯用利水之剂,以求一时之效,愈利肾气愈伤,对病不但无益,而且造成不良后果。
古人治疗水肿有四大法则,即:“开鬼门,洁净府,实脾土,温肾阳。”用真武汤治疗阳虚水肿,即温肾阳之大法也。
一、水肿(属肾阳虚者)
肾阳虚水肿,可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心、肝疾患等病的后期。
证见水肿不消、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舌质胖淡,苔薄白、脉迟细等一派虚寒脉证。此为病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气,致三焦气化不行,水湿潴留,不能排出,当是之时如用峻烈的利尿逐水剂,不唯无效,反而可挫伤肾气,促使病情恶化。用真武汤以温阳利水,为扶正祛邪之法。
典型病例:
王XX,男,50岁。三年前患周身浮肿,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肾炎,经过治疗,证状基本消失,后遗尿中反复出现蛋白(+++),有时下肢轻度浮 肿,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喜热怕冷、腰痠腿困、脉沉迟而弱、舌淡、苔白等证。如此反复三年之久,虽累经治疗,但终未彻底治愈。给真武汤为主配成丸药, 服用一个月以后,浮肿消退,尿蛋白(+),又服此剂丸药一个月,诸证悉除,尿蛋白(-),其后一直很健康。
按:本例患者,患急性肾炎,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唯患者尿中蛋白反复出现,三年来以中西药品治疗未愈。结合当时患者的自觉症状 和脉、舌,全是一派肾阳虚之象,因而用真武扬以温补肾阳。又考虑到病程已久,非朝夕可以取效,宜缓缓收功。故不用汤剂,而用真武汤为主制成丸药久服,逐渐 使肾阳复振,气化正常,水湿得以排泄。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疗法。服药共两个月之久,彻底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二、水肿(属脾肾阳虚者)
通过各种化验,检查,找不出任何病理改变的水肿病患者,在临床上经常能遇到。这种病证,大都是病程长,水肿顽固,反复不愈。如果患者现手足不温、脉迟缓无力、唇淡口和之脉证时,即符合中医的脾肾阳虚水肿。以真武汤为主,治疗此病,效果颇为满意。
典型病例:
赵XX,男,49岁。周身浮肿二年多,经服消肿、利尿之中西药品,浮肿即好转或消失,但时隔不久,仍然复发,而且肿势愈来愈重,再服消肿利尿之剂,作用不大,经内外科多次及多方面的检查,找不出致病原因。
患者重度水肿,腹大如釜,小便点滴不利,稍进饮食即感胸下痞闷不适。脉沉迟无力,舌淡而胖,薄白苔。诊断为脾肾阳虚,不能化水,而致水湿潴留。当以温阳之法,缓缓图之。以真武汤为主,连服十数剂,浮肿基本消退,后以此方配制丸药,服三个多月,再未发作。
三、白带(属虚寒者)
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脾肾阳虚,致使水湿不化,而为寒湿带下,证见带下质稀,状如蛋清,量多而无臭昧,小腹冰冷,兼有月经后期,或手足冷及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迟弱等虚寒脉证,用真武汤加吴茱萸或桂枝,效果良好。
典型病例:
宋火XX,女,46岁。患带下三年之久,累治不愈,量多,色清,质稀,不臭,伴有恶寒、体倦腰困腿痠、四肢厥冷、食欲不振,下肢有时浮肿,大便稀,小便清长。给予真武汤治疗,五剂以后,证状有所改善,手足稍温,白带也较前减少,宗此方加减继服20余剂痊愈。
熟附子15克,白术15克,茯苓45克,白芍12克,生姜15克,水煎服,日服一剂。
结语
1、真武汤治疗慢性肾炎,当临床证状基本消失后,只遗蛋白尿反复出现,在此情况下,不必要具备脉迟细,手足厥冷之虚寒脉证,即使与此相反,脉盛气壮,手足温暖,也可用此方治之,同样有效。不过需加大白芍量,或酌加少许黄芩,以缓附子之燥热。
2、真武汤治疗妇女白带,属虚寒者,有良好效果。观察了不少病例,不仅能治愈白带,而且可以改善一系列的虚寒症状,不过需多服,以及剂量加减配合恰当,方能有效。
本方前贤应用范围:
1、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肤体浮肿。
2、脾肾阳虚,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
3、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心原性水肿等,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者。
4、水饮与里寒合而咳嗽。
5、损伤大量汗液后,引起的肢体震战。
不论何种原因的水肿,只要发展到肾阳虚衰,阳虚不能化水的阶段,在治疗方面必须是以温阳为主,兼利水湿,阳盛则水行。如果置阳虚于不顾,单纯用利水之剂,以求一时之效,愈利肾气愈伤,对病不但无益,而且造成不良后果。
古人治疗水肿有四大法则,即:“开鬼门,洁净府,实脾土,温肾阳。”用真武汤治疗阳虚水肿,即温肾阳之大法也。
一、水肿(属肾阳虚者)
肾阳虚水肿,可见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心、肝疾患等病的后期。
证见水肿不消、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舌质胖淡,苔薄白、脉迟细等一派虚寒脉证。此为病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气,致三焦气化不行,水湿潴留,不能排出,当是之时如用峻烈的利尿逐水剂,不唯无效,反而可挫伤肾气,促使病情恶化。用真武汤以温阳利水,为扶正祛邪之法。
典型病例:
王XX,男,50岁。三年前患周身浮肿,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肾炎,经过治疗,证状基本消失,后遗尿中反复出现蛋白(+++),有时下肢轻度浮 肿,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喜热怕冷、腰痠腿困、脉沉迟而弱、舌淡、苔白等证。如此反复三年之久,虽累经治疗,但终未彻底治愈。给真武汤为主配成丸药, 服用一个月以后,浮肿消退,尿蛋白(+),又服此剂丸药一个月,诸证悉除,尿蛋白(-),其后一直很健康。
按:本例患者,患急性肾炎,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唯患者尿中蛋白反复出现,三年来以中西药品治疗未愈。结合当时患者的自觉症状 和脉、舌,全是一派肾阳虚之象,因而用真武扬以温补肾阳。又考虑到病程已久,非朝夕可以取效,宜缓缓收功。故不用汤剂,而用真武汤为主制成丸药久服,逐渐 使肾阳复振,气化正常,水湿得以排泄。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疗法。服药共两个月之久,彻底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二、水肿(属脾肾阳虚者)
通过各种化验,检查,找不出任何病理改变的水肿病患者,在临床上经常能遇到。这种病证,大都是病程长,水肿顽固,反复不愈。如果患者现手足不温、脉迟缓无力、唇淡口和之脉证时,即符合中医的脾肾阳虚水肿。以真武汤为主,治疗此病,效果颇为满意。
典型病例:
赵XX,男,49岁。周身浮肿二年多,经服消肿、利尿之中西药品,浮肿即好转或消失,但时隔不久,仍然复发,而且肿势愈来愈重,再服消肿利尿之剂,作用不大,经内外科多次及多方面的检查,找不出致病原因。
患者重度水肿,腹大如釜,小便点滴不利,稍进饮食即感胸下痞闷不适。脉沉迟无力,舌淡而胖,薄白苔。诊断为脾肾阳虚,不能化水,而致水湿潴留。当以温阳之法,缓缓图之。以真武汤为主,连服十数剂,浮肿基本消退,后以此方配制丸药,服三个多月,再未发作。
三、白带(属虚寒者)
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脾肾阳虚,致使水湿不化,而为寒湿带下,证见带下质稀,状如蛋清,量多而无臭昧,小腹冰冷,兼有月经后期,或手足冷及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迟弱等虚寒脉证,用真武汤加吴茱萸或桂枝,效果良好。
典型病例:
宋火XX,女,46岁。患带下三年之久,累治不愈,量多,色清,质稀,不臭,伴有恶寒、体倦腰困腿痠、四肢厥冷、食欲不振,下肢有时浮肿,大便稀,小便清长。给予真武汤治疗,五剂以后,证状有所改善,手足稍温,白带也较前减少,宗此方加减继服20余剂痊愈。
熟附子15克,白术15克,茯苓45克,白芍12克,生姜15克,水煎服,日服一剂。
结语
1、真武汤治疗慢性肾炎,当临床证状基本消失后,只遗蛋白尿反复出现,在此情况下,不必要具备脉迟细,手足厥冷之虚寒脉证,即使与此相反,脉盛气壮,手足温暖,也可用此方治之,同样有效。不过需加大白芍量,或酌加少许黄芩,以缓附子之燥热。
2、真武汤治疗妇女白带,属虚寒者,有良好效果。观察了不少病例,不仅能治愈白带,而且可以改善一系列的虚寒症状,不过需多服,以及剂量加减配合恰当,方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