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四部医典》中的针灸学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198
声望
68
《四部医典》约成书于公元773~783年间,传为老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现刊行本为五世**(1617~1682年)和第司•桑吉嘉措(1653~1705年)执政期间之校订本。它是藏医药史和我国民族医药史上的巨著,为藏族同胞及西藏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医疗健康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四部医典》内容丰富,尤其是其外治法使用广泛,技艺高超,其中外科手术法的水平远远凌驾于同时代汉医学外科技术的发展之上。从内容分析,其技术有来源于传统藏医学的,有来源于内地汉医学的,亦有来自周边如印度等国医学的。本文仅对书中与针灸相关的内容展开讨论,学识所限,聊作抛砖之思。
考《四部医典》成书之前,唐代金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曾带去大量医药书籍,经马哈金达等医家译成藏文,得到了藏医界的高度重视。稍后编成的《月王药诊》、《四部医典》都曾受这些医籍的明显影响。藏医成熟的针灸术就是以中原针灸为蓝本,结合藏医学系统理论,以及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较为发达的早期解剖学知识改造、创立而成的。
《四部医典》中的针灸学自具体系,技法极丰富,其主要内容及特点概述如下。
独有特色的刺灸点
《四部医典》不以中医经络统穴,无十四经、十五络等经络概念,以藏医类似现代医学中神经、血管系统的白脉、黑脉(两者合称连接脉)系统为确定刺灸点的基准,从汉医引入的腧穴亦归并入此系统。据《四部医典•第二部•论述本》第四章记录,可针灸放血的脉道,大的有77条,小的远远超出此数。据笔者统计《四部医典》全文,可针刺放血之穴位、脉道约262处。其中以汉医之穴为穴者共23穴,百会、三阴交、鸠尾等14穴有穴有名,脐下四指、脐下二寸等9穴有位无名。有以某某穴为名者,如都果穴、兴浪穴等65穴;其余大多以某某脉或部位命名。
《四部医典》中的刺灸点遍布全身,所列汉医23穴,显然来自汉医学。这充分显示了中原文化对藏、甘地区的影响,同时也显示藏文化有极强的容纳、吸收性。从总体上看,这些刺灸点分布较中医腧穴广泛得多,无论中医认为的卑隐之地,如**区阳物两侧,以及危险性较高的禁针之处,如眼球上,都有取穴、脉刺灸者,这反映了藏医具备较先进的解剖知识,在医学上较现实、客观。
丰富多样的刺灸法
《四部医典》所述刺灸法计有:金针、温针、(艹 熱)针、热针、冷针、刀针、针刺放血、铜针刮剔眼翳、火灸、艾绒灸、茜草灸、藿尔的灸法、火罐拔出血等十几种。其中铜针刮翳这等惊人技术的使用,反映了藏医在针灸施治技术和手法上的娴熟和精细。刀针的使用则是典型的建立在藏医解剖学基础上,是对针灸术的发展,目前有风行全国不少地区的小针刀治疗,虽是建立在现代解剖学基础上但其治疗范围较之藏医尚有不及。冷针在《四部医典》中用于治疗关节风湿病之偏热性者,如黑风湿病。具体操作未有述及,成为藏医针灸又一特点。此技法的形成与藏地气候及病种特点有关。艾灸在《四部医典》中得到特别重视,有专章论述。所施皆为直接灸,这和晋唐时期中原针灸学的发展似一脉相承。藏医对火灸疗效的崇信可从以下引文得到佐证:“其他治术穷尽时,还可采用火灸施治。”(《四部医典》297页)《四部医典》中最值得内地针灸界研究学习的是它使用广泛,技术成熟的针刺放血技术。
别树一帜的刺血术
针刺放血是《四部医典》治疗法中的支柱技术之一。其所治病种含内、外、妇、儿等科,临床常见症几乎无所不可施,甚至包括“凡是体腔出血危及五腑,流血过多而不止者”,也“可以在疾病的初期及时放血施治”。(《四部医典》293页)由于施用广泛,随着经验的积累藏医发展了包括放血前的结扎,确定放血的穴、脉,辨析放出血液的颜色,放血量的掌握,放血后的辅助治疗等一整套的放血理论。
《四部医典》中述及的放血部位由颜面、四肢至胸腹遍及全身,其部位的选择亦有局部与远取,如足心与足背肿胀、黄水病等,在颜面、马镫脉针刺放血。放血量有大小,其量大者远非汉医放血法所能比拟。至于具体量的掌握,首要的原则是据放血的颜色(辨好血、坏血)来决定,同时还须顾及病者的体质与病种等等。对放血的禁忌症,本书亦高度重视,且对误放导致的坏症予以专门研究。
总之,针刺放血在《四部医典》中,已不是汉医中较少使用的一般技法了,它是一种具有完整理论和技法的专门治疗方法。
《四部医典》是藏医药学的一个大海,了了数千言,实不足以述其一二。它在针灸学方面所记录的藏医学渊源于历史上的宝贵经验,值得当代藏药界和全国传统医药界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西部多宝藏,传统医药亦如斯。
参考文献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