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7/08
- 帖子
- 12067
- 获得点赞
- 48
- 声望
- 0
- 年龄
- 44
治流行性出血热秘方
3.1加味银翘散
【来源】米伯让,《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7.5~35克,薄荷、竹叶、淡豆豉、牛蒡子各10.5克,荆芥穗7克,桔梗10.5克,生甘草14克,鲜芦根35克,党参、杭芍、升麻各10.5克,葛根14克。
【用法】每日1剂,(病重者日服2剂)。每剂加水600毫升,大火煮沸,慢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200毫升,煎二次总量4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2次,早、晚饭前温服。
【功用】辛凉解表,透热解毒,益气护阴,散血净血。
【方解】盖本病发病急,传变速,即病就有气血分的证候,故不能按常法施治。本方是由《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党参、杭芍、升麻、葛根所组成,不仅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之主方,而且有明显的预防厥逆证(休克期)和越期而愈的作用。因本病与其他热性病不同,往往在发热期热将退时出现厥逆证,故应在解表药中加入补药以辅助机体抗邪机能,达到预防厥逆证出现之目的。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荆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开利肺气,祛风除痰;竹叶、甘草、芦根甘凉轻清,清热兼养胃阴;党参、杭芍益气护阴;升麻散热净血;葛根解肌生津、鼓舞胃气。诸药合用,具有祛邪扶正固本之功,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主治】温毒发斑挟肾虚病,卫分证(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加减】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7.5~35克,生津止渴;腰痛、阳虚者,加杜仲14克;阴虚者加知母14克,以顾肾气;咳者加杏仁10.5克,开利肺气;眼结膜及颜面轻微红肿者加知母28克,白茅根35克,凉血消肿利水;若胸腹斑疹隐隐,去淡豆豉、荆芥穗,加生地14克,丹皮、大青叶各10.5克,元参35克,以凉血解毒化斑;若兼见气分证:口渴、汗出、气喘者加知母14克,生石膏14~28克;若邪入营分,舌绛暮热,烦躁不安者加生地28克,元参17.5克,麦冬21克以保津液;衄血者,去荆芥穗,淡豆豉,加生地28克,元参14克,麦冬21克,玉竹10.5克,侧柏炭14克,焦山栀14克,白茅根70克,以凉血止血;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各10.5克,以散热解毒消肿;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各10.5克,以防邪犯心包;若干呕、舌苔白者加姜半夏10.5克,藿香14克,以化浊燥湿止呕;苔黄者,加竹茹、黄芩各10.5克,以清热和胃止呕。
【疗效】屡用效佳。1965年,本方曾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高热患者50例,均未出现厥证现象而痊愈。
【附记】笔者应用,若病邪兼入营血分者,方中杭芍改用赤芍,再随证加入凉血解毒之品。验之临床,收效颇著,确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3.2出血热导泻汤
【来源】徐德先,《江苏中医杂志》(4)1980年
【组成】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赤芍、丹皮、丹参、栀子、桃仁、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枳实、麦冬、玄参(剂量可随证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如病情需要,可一日2~3剂。口服困难者,行保留灌肠,亦能奏效。一般服药后3~5小时发生作用,排出稀便及尿液。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利二便。
【方解】方中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栀子为主药,用以凉血清热解毒;赤芍、丹皮、丹参、桃仁活血化瘀;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以疏通二便为辅;枳实行气以助活血化瘀之力;麦冬、玄参滋阴生津,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利二便之作用。本方确为解决本病之高热、微循环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等之良方。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除休克期外,其他各期均可使用。
【加减】治疗456例,结果痊愈率为98.03%,死亡率为1.97%,对照组(西药组)535例,死亡率为4.11%。
【疗效】临证运用,本方剂量可随证酌定。一是使用药剂量宜大,以免留邪生变,贻误病机;二为二便不通,要先通大便;三是宜行血,不宜止血。化瘀就是止血。诸药配伍,要随证而定,剂量随病情酌定,如此其效颇著。
3.1加味银翘散
【来源】米伯让,《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7.5~35克,薄荷、竹叶、淡豆豉、牛蒡子各10.5克,荆芥穗7克,桔梗10.5克,生甘草14克,鲜芦根35克,党参、杭芍、升麻各10.5克,葛根14克。
【用法】每日1剂,(病重者日服2剂)。每剂加水600毫升,大火煮沸,慢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200毫升,煎二次总量4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2次,早、晚饭前温服。
【功用】辛凉解表,透热解毒,益气护阴,散血净血。
【方解】盖本病发病急,传变速,即病就有气血分的证候,故不能按常法施治。本方是由《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党参、杭芍、升麻、葛根所组成,不仅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之主方,而且有明显的预防厥逆证(休克期)和越期而愈的作用。因本病与其他热性病不同,往往在发热期热将退时出现厥逆证,故应在解表药中加入补药以辅助机体抗邪机能,达到预防厥逆证出现之目的。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荆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开利肺气,祛风除痰;竹叶、甘草、芦根甘凉轻清,清热兼养胃阴;党参、杭芍益气护阴;升麻散热净血;葛根解肌生津、鼓舞胃气。诸药合用,具有祛邪扶正固本之功,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主治】温毒发斑挟肾虚病,卫分证(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加减】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7.5~35克,生津止渴;腰痛、阳虚者,加杜仲14克;阴虚者加知母14克,以顾肾气;咳者加杏仁10.5克,开利肺气;眼结膜及颜面轻微红肿者加知母28克,白茅根35克,凉血消肿利水;若胸腹斑疹隐隐,去淡豆豉、荆芥穗,加生地14克,丹皮、大青叶各10.5克,元参35克,以凉血解毒化斑;若兼见气分证:口渴、汗出、气喘者加知母14克,生石膏14~28克;若邪入营分,舌绛暮热,烦躁不安者加生地28克,元参17.5克,麦冬21克以保津液;衄血者,去荆芥穗,淡豆豉,加生地28克,元参14克,麦冬21克,玉竹10.5克,侧柏炭14克,焦山栀14克,白茅根70克,以凉血止血;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各10.5克,以散热解毒消肿;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各10.5克,以防邪犯心包;若干呕、舌苔白者加姜半夏10.5克,藿香14克,以化浊燥湿止呕;苔黄者,加竹茹、黄芩各10.5克,以清热和胃止呕。
【疗效】屡用效佳。1965年,本方曾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高热患者50例,均未出现厥证现象而痊愈。
【附记】笔者应用,若病邪兼入营血分者,方中杭芍改用赤芍,再随证加入凉血解毒之品。验之临床,收效颇著,确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3.2出血热导泻汤
【来源】徐德先,《江苏中医杂志》(4)1980年
【组成】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赤芍、丹皮、丹参、栀子、桃仁、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枳实、麦冬、玄参(剂量可随证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如病情需要,可一日2~3剂。口服困难者,行保留灌肠,亦能奏效。一般服药后3~5小时发生作用,排出稀便及尿液。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利二便。
【方解】方中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栀子为主药,用以凉血清热解毒;赤芍、丹皮、丹参、桃仁活血化瘀;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以疏通二便为辅;枳实行气以助活血化瘀之力;麦冬、玄参滋阴生津,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利二便之作用。本方确为解决本病之高热、微循环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等之良方。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除休克期外,其他各期均可使用。
【加减】治疗456例,结果痊愈率为98.03%,死亡率为1.97%,对照组(西药组)535例,死亡率为4.11%。
【疗效】临证运用,本方剂量可随证酌定。一是使用药剂量宜大,以免留邪生变,贻误病机;二为二便不通,要先通大便;三是宜行血,不宜止血。化瘀就是止血。诸药配伍,要随证而定,剂量随病情酌定,如此其效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