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急症针灸之中风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0
年龄
44
【概述】

中风亦称卒中,系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喎语蹇、半身不遂的病症。针灸治疗本证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篇,认为“大风在身”,宜用针“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阴阳平复”。晋唐时期,针灸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灸法。至宋金时期,由于对中风机理认识的深入,针灸防治本病也获得了较大的进展。《针灸资生经》专辟“中风”一节,至明清,各种针灸典藉,都有将中风的救治列在显著的地位。历代对中风的针灸防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里仅讨论急重的中脏腑的证治。
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之脑出血、急性脑梗死与此相同。

【病因病机】


中风之发病,主要因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阴亏于下,阳气无根,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攻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之急候。
总之,中风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是虚、火、风、痰、气、血互相影响的结果,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

【辩证分型】

(一) 闭证
多因风火内闭、痰热郁阻所致。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大小便秘,面赤气粗,喉中痰鸣,肢体强痉,脉滑,舌红苔黄。
(二) 脱证
真阴衰微,元阳欲脱,阴阳有离决之势。症见猝然昏倒。目合口张,手撒肢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欲绝,舌萎。

【治疗】

(一) 闭证
1.治则:清热豁痰、熄风开窍。
2.处方:十宣、水沟、丰隆、太冲、劳宫。
3.方义:十宣为经外奇穴,点刺出血以泄热宣闭;水沟,醒脑开窍;劳宫,泻火清心。脾胃乃生痰之源,取足阳明别络丰隆,通调脾胃二经气机,蠲化痰浊;太冲,足厥阴之原,肝脉上达巅顶,泻太冲则可降肝经逆气平熄上亢之阳。
4.治法:先以三棱针点刺十宣,挤出血数滴。继刺人中,针芒向上,深刺及齿,反复运针施泻法,然后再刺其他各穴,均用泻法。留针至神志清醒。留针期间宜间断持续运针。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刺督脉水沟一穴……针入四分,次针足阳明颊车二穴……针入四分,得气即泻”;“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针百会、风池……针入七分,大椎……针入五分,肩井……只可针入五分,曲池……、间使……针入三分,(足)三里等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尽风气,神清为度”。
《乾坤生意》(转引自《针灸大成》):“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
(二) 脱证
1.治则:益阴回阳、扶正固脱。
2.处方:神阙、关元、足三里。
3.方义:神阙位于脐中,属任脉,乃真气之所系,用以救垂危之阳;关元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络命门真阴,为阴中有阳之穴,元阳外脱,补阴以救阳;足三里为胃合,可资助生化之源,化生气血,扶正固脱。
4.治法:神阙隔盐灸,壮数不拘,以神清脉回为度。关元、足三里施补法留针,关元可在针柄上以艾卷灸之。留针时宜作间断刺激。
中风闭证脱证,如针灸疗效不显亦宜配用或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
5.古方辑录
《景岳全书·杂证谟 非风》:“灸非风卒厥危急等证:神阙,用净盐炒干,纳于脐中令满,上加厚姜一片盖定,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姜焦则易之。”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1.中风案之一
真定府临济寺赵僧判,于至元庚辰八月间,患中风,半身不遂,精神昏愦,面红颊赤,耳聋鼻塞,语言不出。诊其两手,六脉弦数。尝记洁古有云:中脏者,多滞九窍;中腑者,多著四肢。今语言不出,耳聋鼻塞,精神昏愦,是中脏也。半身不遂,是中腑也。此脏腑俱受病邪。先以三化汤一两,内疏三两行,散其壅滞,使清气上升,充实四肢。次与至宝丹如龙骨、南星,安心、定志、养神治之。使各脏之气上升,通利九窍,五日,声音出,语言稍利。后随四时脉证,加减用药。不旬,即稍能行步,日以绳络其病脚,如履阈(门槛),或高处,得人扶之,方可踰也。又刺十二经之井穴,以接经络。翌日舍绳络,能行几百步,大势皆去,戒之慎言语,节饮食,一年方愈。
(《卫生宝鉴》)
2.中风案之二
徐伻卒中不省,得桃源簿。为灸脐中百壮始苏。更数月,乃不起。郑纠云:有一亲卒中风,医者为灸五百壮而苏,后年余八十。向使徐伻灸至三五百壮,安知其不永年耶?
(《针灸资生经》)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