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6
- 帖子
- 2827
- 获得点赞
- 31
- 声望
- 38
第七节(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研究 (伤寒论) 的六经辨证理论是丰富多采,美不胜收的。其中以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理论指导六经证治之法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张隐庵,陈修园等人,在清代受到伤寒学家的重视。时至今日,气化学说处于被否定的局面,甚至有的伤寒家目为形而上学加以批判。殊不知,气化学说乃是伤寒学最高理论,它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沟通人体经气寓有辨证法的思想体系。有人说: 张仲景只讲六经阴阳,而不许六气阴阳,我认为这话不对。 张仲景是讲六气阴阳的,并且有其文章为证:
(原序)说:"夫天布五行,以远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爱,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这段话的意思, 仲景认为自然界分布着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用以化生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而后才能化育万物品类咸彰。人体禀受五运六气,而具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交会贯通,玄妙深奥,千变万化而难以穷尽。以上就是仲景讲求气化学说一个明证, 任何人都不能对此加以否定。
气化学说,来源于(内经)的运气学论。(内经)的大论七篇而以(阴阳大论)为蒿矢,张仲景的著作撰用了(阴阳大论)的内容,在(伤寒例)中可见其痕迹或者说一鳞半爪。以是之故,气化学经过伤寒学家们发掘与移植,用以说明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之理,以反映六经六气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指导于临床。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张介宾注曰:"三阴三阳者, 由六气之化为之主。而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 寒化太阳,故六气谓本,三阴三阳谓标也。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是阴阳表里之相合,而且为中见之气也。其于人之应之者亦然。故足太阳、少阴二经为一合;而膀胱与肾之脉互相络也。足少阳、厥阳为二合,而胆与肝脉互相络也。足阳明‧太阴为三合,而胃与脾脉互相络也。手太阳‧少阴为四合,而小肠与心脉互相络也。手少阳‧厥阴为五合,而三焦与心包络之脉互相络也。手阳明‧太阴为六合,而大肠与肺脉互相络也。此即一表一里,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义。"
由于(内经)的阴阳六气标本理论的建立,而又有"物生其应,气脉其应"的天人合一原理,所以,就为伤寒学六经气化学说提供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根源。由此而论,用气化学说研究(伤寒论)乃是最高层次应当另眼看待,不得加以非议。
下面将六经六气标本中见格式分述如下:
(1) 六经标本中气: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中气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 太阴‧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
(2) 脏腑经络之标本; 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为中气居中。所谓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亦络于膀胱也。
(3)(内经‧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 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何为少阳‧太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然少阳‧ 太阴亦有中气而不言从中者,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矣,故不从中也。太阴之中,阳明金也‧土金相生,燥从湿化矣,故不从中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以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治之有先后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少阳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同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然六气从化,末必皆为有余,知有余之为病,亦当知其不及之难化也。夫六经之气,时有盛衰,气有余则化生太过,气不及则化生不前;从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则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变,值其变则强弱为灾。如木从火化也,火盛则木从其化,此化之太盛也。阳衰则失其化,此化之不前也;燥从湿化也,湿盛则燥从其化,此化之太过也。土衰则金失其化,亦化之不前。五行之气正对俱然,此标本生化之理所必然者,化而过者宜抑,化而不及者不宜培耶?。
以上之论采集了张景岳、陈修园对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从化之理,玄冥幽微, 实非一目了然之事。并且古人对从标,从本、从中见之理而不联系六经的生理病理有机地进行辨析,而只用六气标本中见的从化模式解释六经病证,反使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于接受气化学说之旨趣。
渡舟不才,试以个人之见,进行新的观念以解释六经之为病,总以临床实践而为立脚点。
研究 (伤寒论) 的六经辨证理论是丰富多采,美不胜收的。其中以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理论指导六经证治之法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张隐庵,陈修园等人,在清代受到伤寒学家的重视。时至今日,气化学说处于被否定的局面,甚至有的伤寒家目为形而上学加以批判。殊不知,气化学说乃是伤寒学最高理论,它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沟通人体经气寓有辨证法的思想体系。有人说: 张仲景只讲六经阴阳,而不许六气阴阳,我认为这话不对。 张仲景是讲六气阴阳的,并且有其文章为证:
(原序)说:"夫天布五行,以远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爱,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这段话的意思, 仲景认为自然界分布着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用以化生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而后才能化育万物品类咸彰。人体禀受五运六气,而具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交会贯通,玄妙深奥,千变万化而难以穷尽。以上就是仲景讲求气化学说一个明证, 任何人都不能对此加以否定。
气化学说,来源于(内经)的运气学论。(内经)的大论七篇而以(阴阳大论)为蒿矢,张仲景的著作撰用了(阴阳大论)的内容,在(伤寒例)中可见其痕迹或者说一鳞半爪。以是之故,气化学经过伤寒学家们发掘与移植,用以说明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之理,以反映六经六气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指导于临床。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张介宾注曰:"三阴三阳者, 由六气之化为之主。而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 寒化太阳,故六气谓本,三阴三阳谓标也。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是阴阳表里之相合,而且为中见之气也。其于人之应之者亦然。故足太阳、少阴二经为一合;而膀胱与肾之脉互相络也。足少阳、厥阳为二合,而胆与肝脉互相络也。足阳明‧太阴为三合,而胃与脾脉互相络也。手太阳‧少阴为四合,而小肠与心脉互相络也。手少阳‧厥阴为五合,而三焦与心包络之脉互相络也。手阳明‧太阴为六合,而大肠与肺脉互相络也。此即一表一里,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义。"
由于(内经)的阴阳六气标本理论的建立,而又有"物生其应,气脉其应"的天人合一原理,所以,就为伤寒学六经气化学说提供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根源。由此而论,用气化学说研究(伤寒论)乃是最高层次应当另眼看待,不得加以非议。
下面将六经六气标本中见格式分述如下:
(1) 六经标本中气: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燥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见者为中气。中气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 太阴‧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则彼此互为中气。
(2) 脏腑经络之标本; 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为中气居中。所谓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经亦络于膀胱也。
(3)(内经‧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 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何为少阳‧太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然少阳‧ 太阴亦有中气而不言从中者,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矣,故不从中也。太阴之中,阳明金也‧土金相生,燥从湿化矣,故不从中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以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治之有先后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少阳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同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然六气从化,末必皆为有余,知有余之为病,亦当知其不及之难化也。夫六经之气,时有盛衰,气有余则化生太过,气不及则化生不前;从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则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变,值其变则强弱为灾。如木从火化也,火盛则木从其化,此化之太盛也。阳衰则失其化,此化之不前也;燥从湿化也,湿盛则燥从其化,此化之太过也。土衰则金失其化,亦化之不前。五行之气正对俱然,此标本生化之理所必然者,化而过者宜抑,化而不及者不宜培耶?。
以上之论采集了张景岳、陈修园对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从化之理,玄冥幽微, 实非一目了然之事。并且古人对从标,从本、从中见之理而不联系六经的生理病理有机地进行辨析,而只用六气标本中见的从化模式解释六经病证,反使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于接受气化学说之旨趣。
渡舟不才,试以个人之见,进行新的观念以解释六经之为病,总以临床实践而为立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