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谈学习《伤寒论》的基本功(姜春华)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02
声望
0
1.先学习原文
《伤寒论》文辞简古,意味深长,非熟读深思,不易明了。故学《伤寒论》条文,不急于先看各家注释,要把本条文的证及脉仔細看上数遍,并注意前后条文的联系,加以理解。然后再看注解中有那些和自己的理解相同,有那些是不相同的。为什么不要先看注解呢?是因为注家各有自己的见解,先看注解,必然受其观点影响,而沒有自己的看法了。

2.循证识方与由方求病
张仲景书有好些条文只述症狀未列方剂,也有好些条文有方剂而述证不详。邹润安《本经疏证》滑石项下说:“仲景之书,词简意深,故有反复推明病侯不出方者,則则令人循证以治方,有但出方不推究病源者,则令人由方以求病。他指出了读仲景书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3.类方
我认为学习《伤寒论》应该下些苦功,以桂枝汤为例,把《伤寒论》中凡提到用桂枝湯的条文集中在一起,相互补充,加以綜合分析,就可以看出桂枝汤的全面症狀,也就是桂枝汤证。再把有关桂枝汤禁忌的条文集中起來,加以綜合归纳,这就是桂枝汤禁忌症。这样,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小结,就会真正掌握了张仲景就用桂枝汤证的規律。有人也许会说:这种工作徐灵胎《伤寒论类方》早已做过了,何必多此一举!?个人意见《伤寒论类方》毕竟是徐灵胎的总结,自己动手做有很多好处:

通过搜集条文,加深印象,既便于记忆,也容易发现问题,自己分析、綜合、归纳,就是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对一个方药的认识便深刻多了,从而达到循证识方的目的,反过來又可以由方求证,这便是学习《伤寒论》的基本功。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自序》中说:“于是不类经而类方,苦方之治疗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隨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就用不爽,此从流溯源之法,病无遁形矣。”

4.类证
明‧宋云公《伤寒类证》將《伤寒论》之证分五十门,如呕吐门、头痛门,以一证为主,下列旁证及主方,分別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同一呕吐,有寒热虛实之不同,有各证之別,各方之別(見《伤寒全书》)。不过其中有些问题,后人有过评论。《伤寒类方》是综合法,而《伤寒类证》是分析法,以此方法可以达到循证识方,反过来也可以达到由方求证,二者结合则仲景方证自能了如指掌。

5. 从药测证与从证测药
既要了解某一方的全面作用,还要认识某一方中每一药物的作用,这就必须应用綜合与分析的方法。如附子一药,集仲景用附子诸方条文于一处,即可看出仲景应用附子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其主要方面为:(1) 脉微或饮绝;(2) 厥冷恶寒;(3) 骨节疼痛;(4) 漏汗不止。其次要方面为:(1)腹痛;(2) 下利;(3) 失精(包括乌头)。明了某一药的作用,即可理解条文之中症狀不具备的是那些,以此识彼,以彼识此,从药测证,从证测药,这种綜合分析的方法,即为类药。

“类药”工作,也必须自己动手,下一番功夫,这样印象深,记得牢。日人吉益东洞著《药徵》即用此法,可以参考。但此书的最大缺点是:每一汤证摘取自认为某药的证而不录全文。按理应該录出全文,在认为主证旁边加圈,这样更能资信于人。

6. 在单味药的作用基础上理解配伍作用
单味药的主要作用既能明了,这须理解它的配伍作用。配伍不同,作用不同,主治也不同。因为一味药同另一味药配伍,就产生了另一作用。譬如麻黃,它分別與桂枝、石膏、附子、白朮、连翘、赤小豆等配伍,便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理解和掌握某一药的配伍作用,即能理解后世方剂的配伍,这样临床处方就能灵活自如,做到师古而不泥古。

7. 要把六经辨证之法合拢来看《伤寒寻源诸家編次》说:“其可定者,理也法也,欲读是书先要使六经辨证之法分得开,分得开,则一经有一经之定证,而不为旁议所扰,可以识病体之常,又要使六经辨证之法合得拢,合得拢,…此经有彼经之兼证,而不为疑似所惑,可以穷病情之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