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讨论】“中医号脉,西医检查”的说法对吗?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讨论】“中医号脉,西医检查”的说法对吗?

作为一个医者,每天的工作就是临症,即给病人看病(诊治)。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经常遇到百姓或患者认为,中医看病就是“号脉”(摸脉诊病),西医看病就是“检查”(辅助检查-仪器诊病),即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两种诊查疾病的方法,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

同道网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对下述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经验体会):
1.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2.临症中你是怎样诊病的?
3.中医如果不号脉,是否能看病(诊病)?你相信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4.西医如果不检查(仪器检查),是否能看病?你相信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5.你能否做到中西合参,将两种诊查方法很好的结合,为己所用,举例说明。

对上述问题,既可以言简意赅,也可以泛泛而论;既可以全部回答,也可以回答其中某一个问题。

河间金栋奉上。 2011-12-6.
 
比较反对西医,我们这有位老中医,通过把脉就知哪里有病,好好学自己的中医,好好学脉学,就够了!西医检查还不是出现很多错处,也不可靠。学它干啥?无非多增加收入。坑害百姓。
 
话不能像楼上的评语所说。现代医学和古老的中医在诊断上各有所长。但是西医是批发和局部,讲究的是治愈率。通常是不会考虑治好这个病会不会引起其它病。中医讲的是零售和整体,讲究的是因人而异。
古代中医名家在号脉时是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号脉在望闻问切中排在末尾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能仅靠号脉来诊断。
 
参与者寥寥无几,不热烈。请贤达之士发表高论,多谢了。
 
关于“经常遇到百姓或患者认为,中医看病就是“号脉”(摸脉诊病),西医看病就是“检查”(辅助检查-仪器诊病),即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两种诊查疾病的方法”冒昧认为存在很大学术推广的不到位,民众盲目性。
“即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两种诊查疾病的方法,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
如果说谈我的认为,我认为这两种检查不冲突啊,都是立足人体,通过各种方法追查病症表现。
“中医如果不号脉,是否能看病(诊病)?”
当然能啊,中医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就是说临床可以通过经验总结而来的四种有利方法推敲查病因,并不是说四种方法都必须要用上,当确实通过合适的几种或全部方法观察,确定出病症就可以了。
同理“西医如果不检查(仪器检查),是否能看病?”当然也是肯定的。
 
中医如果不号脉也能诊病,西医如果不用仪器检查也能诊断疾病。
 
【原创】不诊脉、不辩证亦可用中药乎?!

脉诊乃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一种诊断方法;而辨证则是中医学之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有些人片面的认为,中医诊脉最准确、最神秘,诊断价值最大;而有些医者因不会辩证则舍去辩证而盲从辨病。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发现,若单凭脉诊,则贻误大焉!而只辨病不辩证,则疗效堪忧!从目前中医之临床脉诊及辩证又是怎样的呢?不诊脉、不辩证有时亦可使用中药,网上不是有帖子说“中医硕士生不会摸脉”吗!这并不稀奇。为什么?

因为脉诊的诊断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淡漠,或被边缘化了;而那些过分夸大脉诊的诊断价值,也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有些疾病基本不用诊脉,历代方书便是例证,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千金方》、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和剂局方》、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等等。因不会辩证只能盲从辨病而疗效堪忧矣!不管承认与否,这就是事实。

在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中药汤剂最能体现中医辩证施治的特色、精髓和价值,特别是内、妇科疾病以及许多疑难杂症者。若辩证精当,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其中脉诊的诊断价值不能低估和忽视。所以若使用中药汤剂,必须诊脉及辩证。但是如果不用汤剂,而用中成药或中药针剂,脉诊及辩证的价值很难充分体现,有时或可忽略。何也?临床使然,西医使然。

新型中成药的问世和中药针剂的广泛使用,使得中医脉诊的诊断价值逐渐被淡漠、或被边缘化了,并使得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受到严重挑战。为什么?因为目前中成药、非处方中成药和中药针剂的使用,并非皆是中医大夫,许多是西医大夫或患者本人自行使用。西医大夫或者患者本人使用,基本上是按病选用,或按媒体广告选用,即辨病施治。这当中又有多少去诊脉及辩证乎?!对于此,脉诊及辩证则形同虚设而无任何价值。如治感冒、咳嗽、发热、慢性胃肠病、慢性肝病的中成药、非处方药中的中成药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病中的活血药、补气活血药、补气升阳药、行气活血药和消炎的清热解毒药等等,住院后西医大夫用得最多。又有谁去诊脉及辩证乎?!

如果是中医大夫使用,有时要四诊合参而辨证施治。四诊合参当然有脉诊了,但是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针剂是很难体现出脉诊及辩证的价值了。中药汤剂最能体现中医辩证施治的精髓和价值,是因为能灵活变通,辩证选药,加减化裁,脉诊价值最大。而中成药和中药针剂是固定处方,很难灵活加减化裁,有其局限性,脉诊及辩证则受限制而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正因为如此,有时脉诊及辩证只是一种虚设,对于许多疾病有时并无实际的临床意义,故而有“不诊脉、不辩证亦可用中药乎?!”之现实与疑惑及感叹!
 
【原创】仪器检查不是万能的 阴性结果并非无病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身体稍有不适或患病后,便到医院要求仪器检查是否有病?到底是什么病?是否有病并不是仪器说了算,而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则是医者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及鉴别诊断等综合分析而定。

1 疾病概念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疾病?

目前一般认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发生作用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损伤发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人们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乃至消失。简言之,疾病是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

2 仪器检查概念

其次要知道什么是仪器检查?

所谓仪器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器械检查等,对患者身体进行辅助查病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临床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准确、可靠方法之一。

3 仪器检查并非万能

目前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诊断领域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影像诊断(头CT/MRI)血管造影、介入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的帮助,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及时、准确的诊断疾病。但是据有关研究认为,目前大规模应用高、精、尖检查技术诊断疾病,虽能解决不少问题,但尚不能完全取代问诊、一般的物理检查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更不能取代临床诊断思维,这也充分说明了仪器检查不是万能的,许多疾病仍是查不出来,是阴性结果,而最终尚需临床医生的诊断思维给予诊断。另外,仪器只能查出器质性疾病,即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却不能查出功能性疾病,即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检查终究是辅助检查,有时既不能单靠某项检查结果而诊断疾病,也不能因一、二次阴性结果而排出疾病。

3.1 功能性疾病 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患病后,根据是否有病理形态(结构)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如果有病理形态学和或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则称为器质性疾病;如果无改变的,只是生理功能障碍或紊乱的,则称为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用仪器可以查出来,是有病;功能性疾病虽然仪器不能查出来,也是疾病,也是有病。对于“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可以检查出来;而对于“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是查不出来的。

功能、神经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仪器是查不出来的。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大类群体,是不可忽视、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积极要求仪器检查的。这也是本题目主要所指,如心内科中的心血管神经症、消化内科中的功能性胃肠病、精神科疾病中的神经症性障碍、妇科疾病中的更年期综合征、特发性水肿及中医的名词术语如肾虚、上火、心气弱等等。

精神科的神经症性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神经衰弱),一般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的精神障碍。而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则是指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发现肯定的相应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精神疾患,病人非常痛苦难受,到医院强烈要求用仪器检查,但是查无异常,阴性结果,未见阳性发现。

3.2 器质性疾病 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器质性疾病,仪器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但由于受检查时机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仪器检查也是阴性结果。特别在某些疾病,或是在疾病的早期,机体只是处于功能或病理生理改变的阶段,还缺乏器质性或组织、器官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而患者却可以更早的陈述某些特殊的感受,如头晕、乏力、食欲改变、疼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在此阶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特殊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是阴性结果。如在神经科疾病中的脑梗死,症状与体征虽已出现,但发病后24小时以内,影像学检查头CT/MRI可能查无异常,是阴性结果;亚急性、慢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头外伤后即可头CT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少量或微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头CT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有时必须作腰穿检查才能确诊;原发性癫痫,头CT/MRI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而脑电图检查又不在发病当时。心内科疾病中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暂时性心电图ST-T心肌缺血性改变,而发病过后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可能查无异常。风湿免疫科中的风湿、类风湿疾病,有时症状明显、关节畸形,而风湿三项或四项检查是阴性结果。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热已多日,可能查无异常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功能性疾病,由于仪器检查未见异常是阴性结果,便误认为没有病,而不积极主动使用药物治疗,有时会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期。对于器质性疾病,由于受检查时机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仪器检查也是阴性结果,所以必要时必须住院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

中医高校教材新世纪第2版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上篇诊法•第一章问诊》说道: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内经》中早已记载许多问诊的具体内容,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又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为中医问诊奠定了基础。而后,问诊倍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使之逐渐完善。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十问篇》中,将问诊归纳为十问,便于临床应用。清代喻嘉言也在《寓意草》中拟定病案的书写格式,对于问诊的一般项目、现病史、既往病史等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与现在中医病案的书写内容颇为相近。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问诊是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史和家族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上述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是医生分析病情,进行辨证的可靠依据。尤其是某些疾病早期,病人尚未出现客观体征,仅有自觉症状时,只有通过问诊,医生才能抓住疾病的线索,作出诊断。此外,问诊还可以为其他诊法提供一个大体查病的范围,并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以便及时进行开导,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问诊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诚如《素问•征四失论》所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这就是说,在诊察疾病时,应首先询问疾病的开始情况、致病原因等,若不询问明白,仓促诊脉,是难以作出正确诊断的。明•张景岳以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清代医家赵晴初在《存存斋医话稿续集》中也曾说:‘脉居四诊之末,望、闻、问贵焉。其中一问字,尤为辩证之要。’充分说明问诊在诊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西医高校教材第6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一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说道: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病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问诊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解决病人诊断问题的大多数线索和依据即来源于病史采集所获取的资料。

通过问诊所获取的资料对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和曾患疾病的情况及对目前所患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随后对病人进行的体格检查和各种诊断性检查的安排提供了最重要的基本资料。一个具有深厚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常常通过问诊就可能对某些患者提出准确的诊断。特别在某些疾病,或是在疾病的早期,机体只是处于功能或病理生理改变的阶段,还缺乏器质性或组织、器官形态学改变,而患者却可以更早地陈述某些特殊的感受,如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疼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在此阶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特殊检查均无阳性发现,问诊所得的资料却能更早地作为诊断的依据。实际上,在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疾病的诊断仅通过问诊即可基本确定,如感冒、支气管炎、心绞痛、癫痫、疟疾、胆道蛔虫等症。相反,忽视问诊,必然使病史资料残缺不全,病情了解不够详细准确,往往造成临床工作中的漏诊或误诊。对病情复杂而又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的病例,深入、细致的问诊就更为重要。

采集病史是医生诊治患者的第一步,其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最重要时机,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使病人感到医生的亲切和可信,有信心与医生合作,这对诊治疾病也十分重要。”
 
诊病问为先,求真而客观;
以脉独断病,是否太片面?
 
参与者寥寥无几,不热烈。请贤达之士发表高论,多谢了。

脉诊做到在病位确定上与西医检测定位相吻合,才可以说脉诊不忽悠人了/支持你
 
诊病问为先,求真而客观;
以脉独断病,是否太片面?

脉诊,中医特色,古圣今贤唯据此以治病者,不多也,望闻以断病,神圣之属,世所罕见,问切以知微,工巧之辈,人间颇多.唯脉断治,哗众之流,俗世更众.舍脉从症者,临床颇多,舍症从脉者,复不鲜见.豈可取宠於世,显能於患,若一人患伤食,脉之可知,但伤於何日,所伤何物,或肉食,或面食,脉之可知否.学验俱丰者,脉断十之七八非难事也.但医乃人之司命,可不慎乎.曾有语曰;误国者滔滔,治国者寥寥.为医者之棒喝,甚适.
 
1.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现代检查方法可以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也可作为验证疗效的参考

2.临症中你是怎样诊病的?

病有千万,不一而同

3.中医如果不号脉,是否能看病(诊病)?你相信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脉诊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未必每个病都一定要号脉

4.西医如果不检查(仪器检查),是否能看病?你相信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同上

5.你能否做到中西合参,将两种诊查方法很好的结合,为己所用,举例说明。

合参但不能结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