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浅谈《内经》论留针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01
声望
0
留针,即将博毫针刺入穴位,得气行补泻之法后,将针留置穴内一定时间的一种手法。留针是针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之一。在《内经》中,关于留针的论述颇多,尤以《灵枢》为甚,现分述如下。
留针的作用
一、候气《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指出了针刺的疗效取决于得气与否,又云“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指出了针刺后不得气,应留针以候气。得气后方可出针。
二、调气《灵枢·刺节真邪》指出:“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留针也有调气的作用。所谓调气,就是调节脏腑经络之气的偏盛偏衰,通过针刺补泻手法,留针一定时间,使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达到机体恢复阴平阳秘之状态。《素问·针解》云:“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即明确指出了针刺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可通过不同手法达到补虚泻实,协调阴阳的目的。《灵枢·终始》亦云:“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这也是调气的表现。
留针的依据
一、据体质年龄而定。
《灵枢·逆顺肥瘦》篇以体型分为胖人、瘦人、常人;以年龄分为壮年、幼儿;据肤色分为白黑浅深。胖人、常人中肤色深黑、气血涩迟者宜深刺久留针,瘦人常人中肤色浅白、幼儿、气血滑者宜浅刺、短暂留针或不留针。《灵枢·根结》据人的饮食、劳逸等生活条件,将人分为身体柔脆者和形体粗壮者,云:“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皆因气悍傈疾滑利也。”现在看来,偏于体力劳动者留针时间要略长.偏于脑力劳动者,留针时间宜略短。
二、据脏腑经络而定
《灵抠·阴阳清浊》云:“清者其血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针刺属阴的脏病宜深刺而留针时间较长,针刺属阳的腑病宜浅刺而留针时间较短。每条经脉的长度及生理特点不尽相同,足经长于手经,阳经长于阴经,而各经气血多少和阴阳之数亦不同,如《素问·血气形志》云:“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也。”因此各经针刺深度与留针时间亦不同,如《灵枢·经水》对此作了详细的率述,云:“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刺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刺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刺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刺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刺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经,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过此者则脱气。”可以看出阳经比阴经留针时间长,足经比手经留针时间长,最长留十呼,最短无过一呼,充分表明应辨经留针。
三、据脉象而定
不同的脉象反应病证的寒热虚实不同,针刺的深度、速度、留针的时间亦有别。脉见急、弦多为寒,涩为气滞血瘀.均应久留针:脉见滑、缓多为有热,宜浅刺不留针。如《灵怄·邪气脏腑病形》云:“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
四、据天时季节而定
《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留针时间的长短也要顺应四时变化,冬季气温低,经气凝涩,留针时间要长。《灵枢·本输》具体指出:“冬取诸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脏之所宜。”《灵枢·四时气》也说:“冬取井荥,必深而留之。”以此可知夏季气温高,经气滑利,留针时间宜短;春秋留针时间则介于冬夏之间。
五、据病程而定
《灵枢·终始》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则此病者,深而久留之。”即久病不愈者,留针时间宜长;同理,病程短者,留针时间宜短。
六、据证而定
(一)虚证留针可补虚《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表明血虚的病人留针可补血调气。《灵枢·口问》云:“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刺足大指间二寸,留之。”目眩头倾是由于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颈项无力支撑所致,此时可选足外踝下的昆仑穴以补法留针;痿厥心闷为下气不足,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温煦四肢所致,可取太白、太冲等穴留针以补。本篇还指出:“忧思则心系急,……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亦即补法留针有补的作用。
(二)实证留针可泻实《素问·针解》云:“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灵枢·逆顺肥瘦》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体质壮实者,气血旺盛,感受外邪,表现为实证,针用泻法,且留针时间要长。《灵枢·厥病》日:“肠中有虫瘕及蛟蛔皆不可取以小针,……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大针为九针之一,其尖如梃.治实证为主。虫瘕、蛟蛔为实证之病,以大针刺而久留针,至虫不动才出针。临床治疗胆道蛔虫、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所出现的腹痛均用久留针法,待症状缓解后方出针。可以看出泻法留针有泻的作用。
(三)寒证留针可祛寒《灵枢·经脉》云:“寒则留之”,为针灸治则之一,对于寒证除用灸法外,也可用久留法,留针有祛寒的作用。《灵枢·官能》云:“大寒在外,留而补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均强调了寒证用久留针法治疗。《素问·缪刺论》日:“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痛痹是由于寒邪内侵,经络阻滞,气血不能通所致,用留针法可振奋阳气,驱除寒邪,疏通经络,疼痛得以消除。《灵枢·四时气》云:“飧泄,补三阳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灵枢·寒热病》云:“寒厥取足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灵枢·终始》云:“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寒厥证是由于阳气衰微引起的四肢不温,手足逆冷,下利清谷,应久留针以调和气血,寒厥得复。
(四)热证留针可泻热
热证一般不留针,如《灵枢·经脉》云:“热则疾之”,《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热者,如以手探汤。”但也可用留针法以清泄实热,如《灵枢·寒热病》云:“热厥足太阴、少阳,皆留之”,《灵枢·终始》云:“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热厥证由热盛之极,阳气郁闭引起,通过留针可调和气血、祛邪清热。
《灵枢·刺节真邪》和《灵枢·官能》二篇则分别论述了上寒下热及上热下寒在留针上的不同点,指出“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下寒上热则所谓“太热在上,推而下之。”因其寒邪有上下不同,故前者留针在上部,后者留针在下部。
留针不当反为害
《灵枢·根结》云:“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僵,致气则生为痈疽也。”本段经文论述了若不能正确掌握留针时间会给患者造成危害,针刺应根据中病与否来决定留针与否,当留不留或留不适时均可致害,应引以为戒。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