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7/13
- 帖子
- 3150
- 获得点赞
- 21
- 声望
- 38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近年在风湿、骨伤诸病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随着应用经验的积累,笔者对《本草纲目》及现行药典论定的“马钱子性寒”提出质疑,并认为其当性温。理由如下。
1.临床疗效
明代《鲁府禁方》曰:“治寒湿气作,脚腿痛,番木鳖子一两,两头尖三钱,共为细末,每服四分,空心烧酒调下。未止,次日再加二分,三服觉有汗即效。”清代《外科十三方》曰:“马钱子、枳壳二味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却能止痛愈伤,神验无比。”近年报道:生马钱子水浸后为末,装胶囊,每日0.9g。治疗脊髓非完全性断裂损伤引起的肢体麻木、凉痛,有效率88.9%;1980年《上海市药品标准》:“马钱子适量,研成细末,压片,用于关节骨肉酸痛、麻木、寒冷等症”;“寒痹停片”(以马钱子为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证,有效率94.6%(曾试治于该病热证,有效率仅32.3%,无统计学意义)。此类文献殊多,治疗风湿、骨伤诸病寒证,以马钱子为君、重用,或单味应用,效果颇佳。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推断,其性当温。论定马钱子性寒,以其为主治疗该热证,文献罕见,从医理上欠通。
2.药物功用
清代《外科全生集》曰:“能搜筋骨人体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串雅补》曰:“能钻筋透骨,活络搜风”;《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开通经络,透达关节,远胜他药”;《现代中华药海》曰:“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药理研究:其含主要有效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首先是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其次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有改善微循环、刺激骨髓、活跃造血功能等作用;有抗风湿、通经络、消肿散结、强筋骨、活血止痛的作用。依据药性的一般规律:寒性药阴阳属性为阴,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镇惊等功用,常用来治疗阳证、热证;温性药阴阳属性为阳,多具散寒解表、回阳、活血通络、止痛等功用,常用来治疗阴证、寒证。论定马钱子性寒,其功能则与寒性药的一般规律不符。
3.中毒反应
马钱子有大毒,其作用于人体后,最佳有效量与轻度中毒量比较接近。治疗过程中,患者轻则可出现头晕、口干、汗出、肢体有热感、腰背僵硬、抽筋、微颤;重则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全身强直性惊厥等重度中毒反应。按阴阳分类,此明显符合活动、兴奋、向外、向上、温热、刚强等阳的特征。论定马钱子性寒,其中毒反应则不符合静止、抑制、向内、向下、寒冷、柔弱等阴的特征。
4.中毒解救
解救马钱子中毒,中药常用绿豆100g,生甘草100g,煎水频服;或黄芩60g,煎水频服。民间令大量饮冷水。西药亦选抗惊厥镇静药的运用:如乙醚吸入,静注巴比妥类或大量水合氯醛灌汤等。这里绿豆、生甘草、黄芩、冷水,及西药镇静药性阴寒,用之有效说明药证相符。依据“以阴制阳,损其有余”的治疗原则推断,马钱子之性也当属温热。论定马钱子性寒,中毒所致应为阴寒证,复用寒凉的药物解救,势必加重病情。
5.《本草纲目》等书论定其性寒的原因
推究《本草纲目》论定“马钱子性寒”的原因在于:该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其前,人们对马钱子的应用尚少,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治疗经验,不可能像对麻黄、黄连、常山那样,有充分的了解。如《本草纲目》称之无毒,就是明显的错误。另外当时李时珍也并未能将马钱子与木鳖子从形态上区别开来。在此条件下论定马钱子药性,则难免不出现错误。《本草纲目》马钱子条目的“附方”中,刊方仅4首(治喉鼻2首、治癍疮入目l首,病欲去胎1首)。所治喉痹及癍疮入目,的确属实热证,但方中马钱子分别同寒凉的山豆根、熊胆汁、轻粉共用,用量尚平。因此设想,假若马钱子药性属阳,亦当为温性。其非对病因而设,仅取之温通开闭,散结消肿,急治其标。后世也有用单味马钱子治疗热证,如《串雅内编》治喉风、《外科证治全书》治流火、《樨灵本草》治疗牙痛等。但其都与冷水共用,道理与以上复方相同,皆寒热并用、清热解毒、开闭散结,治疗热毒壅遏证。此如同白虎桂枝汤中的桂枝,解毒蚀疮剂中的巴豆一样,并不能论定它们性寒。因此推测,由于《本草纲目》在药物学上的特殊地位,其后对马钱子应用也远无目前这样广泛,以致牵强附会,著书时因循旧学,使“马钱子性寒”之论沿用至今。
药性是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旨之谬,覆水难收。笔者妄提谬论,称马钱子性温,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对该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1.临床疗效
明代《鲁府禁方》曰:“治寒湿气作,脚腿痛,番木鳖子一两,两头尖三钱,共为细末,每服四分,空心烧酒调下。未止,次日再加二分,三服觉有汗即效。”清代《外科十三方》曰:“马钱子、枳壳二味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却能止痛愈伤,神验无比。”近年报道:生马钱子水浸后为末,装胶囊,每日0.9g。治疗脊髓非完全性断裂损伤引起的肢体麻木、凉痛,有效率88.9%;1980年《上海市药品标准》:“马钱子适量,研成细末,压片,用于关节骨肉酸痛、麻木、寒冷等症”;“寒痹停片”(以马钱子为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证,有效率94.6%(曾试治于该病热证,有效率仅32.3%,无统计学意义)。此类文献殊多,治疗风湿、骨伤诸病寒证,以马钱子为君、重用,或单味应用,效果颇佳。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推断,其性当温。论定马钱子性寒,以其为主治疗该热证,文献罕见,从医理上欠通。
2.药物功用
清代《外科全生集》曰:“能搜筋骨人体之风湿,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串雅补》曰:“能钻筋透骨,活络搜风”;《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开通经络,透达关节,远胜他药”;《现代中华药海》曰:“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药理研究:其含主要有效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首先是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其次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有改善微循环、刺激骨髓、活跃造血功能等作用;有抗风湿、通经络、消肿散结、强筋骨、活血止痛的作用。依据药性的一般规律:寒性药阴阳属性为阴,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镇惊等功用,常用来治疗阳证、热证;温性药阴阳属性为阳,多具散寒解表、回阳、活血通络、止痛等功用,常用来治疗阴证、寒证。论定马钱子性寒,其功能则与寒性药的一般规律不符。
3.中毒反应
马钱子有大毒,其作用于人体后,最佳有效量与轻度中毒量比较接近。治疗过程中,患者轻则可出现头晕、口干、汗出、肢体有热感、腰背僵硬、抽筋、微颤;重则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全身强直性惊厥等重度中毒反应。按阴阳分类,此明显符合活动、兴奋、向外、向上、温热、刚强等阳的特征。论定马钱子性寒,其中毒反应则不符合静止、抑制、向内、向下、寒冷、柔弱等阴的特征。
4.中毒解救
解救马钱子中毒,中药常用绿豆100g,生甘草100g,煎水频服;或黄芩60g,煎水频服。民间令大量饮冷水。西药亦选抗惊厥镇静药的运用:如乙醚吸入,静注巴比妥类或大量水合氯醛灌汤等。这里绿豆、生甘草、黄芩、冷水,及西药镇静药性阴寒,用之有效说明药证相符。依据“以阴制阳,损其有余”的治疗原则推断,马钱子之性也当属温热。论定马钱子性寒,中毒所致应为阴寒证,复用寒凉的药物解救,势必加重病情。
5.《本草纲目》等书论定其性寒的原因
推究《本草纲目》论定“马钱子性寒”的原因在于:该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其前,人们对马钱子的应用尚少,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治疗经验,不可能像对麻黄、黄连、常山那样,有充分的了解。如《本草纲目》称之无毒,就是明显的错误。另外当时李时珍也并未能将马钱子与木鳖子从形态上区别开来。在此条件下论定马钱子药性,则难免不出现错误。《本草纲目》马钱子条目的“附方”中,刊方仅4首(治喉鼻2首、治癍疮入目l首,病欲去胎1首)。所治喉痹及癍疮入目,的确属实热证,但方中马钱子分别同寒凉的山豆根、熊胆汁、轻粉共用,用量尚平。因此设想,假若马钱子药性属阳,亦当为温性。其非对病因而设,仅取之温通开闭,散结消肿,急治其标。后世也有用单味马钱子治疗热证,如《串雅内编》治喉风、《外科证治全书》治流火、《樨灵本草》治疗牙痛等。但其都与冷水共用,道理与以上复方相同,皆寒热并用、清热解毒、开闭散结,治疗热毒壅遏证。此如同白虎桂枝汤中的桂枝,解毒蚀疮剂中的巴豆一样,并不能论定它们性寒。因此推测,由于《本草纲目》在药物学上的特殊地位,其后对马钱子应用也远无目前这样广泛,以致牵强附会,著书时因循旧学,使“马钱子性寒”之论沿用至今。
药性是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旨之谬,覆水难收。笔者妄提谬论,称马钱子性温,旨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对该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