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芍药甘草汤

djsmy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1/01
帖子
556
获得点赞
2
声望
16
年龄
48
芍药甘草汤
活用治痛证

□ 毛进军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的29、30条,主治误汗后伤及阴血而出现的脚挛急不伸之证,药物组成为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方中白芍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本经》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炙甘草甘平入太阴,补脾生津,《本经》谓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二者相伍,酸甘化阴,益气和血,养血通痹,缓急止痛,证治要点在于调和肝脾。本方虽简,但如果辨证准确,随证化裁,临证活用,可治多种痉挛性疼痛,对横纹肌的挛急有镇静解痉的作用,对平滑肌脏器痉挛,如胃肠、胆囊、输尿管、子宫、膀胱及血管痉挛等,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现举验案2则。

验案一:痹证

王某,女,70岁。颈背部疼痛半月余。2009年7月3日初诊。半月前,患者晨起时感到左侧颈部肌肉疼痛,当时认为是落枕,贴止痛膏无效,疼痛逐渐发展至背部,逐日加重,不能转侧,不能伸臂,夜间疼痛尤重。曾去市某医院未查出器质性病变,按软组织损伤治疗,服不少药物,颈痛稍轻,背痛无改善,非常痛苦。

诊见:颈部疼痛强硬不适,背痛较重,左侧尤甚,痛重时心烦、焦虑,不时出虚汗,无口苦咽干,纳差,睡眠差,大便干,2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暗,舌苔薄黄,脉细涩。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津血亏虚,经输不利挟瘀。治宜柔筋缓急,升津疏经,方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炙甘草各45g,葛根30g,3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二诊: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伸臂也不太痛了,诉颈痛甚时连及头部也痛。上方加川芎30g。患者继服4服,诸症消失。

按:该案患者既有太阳经输不利,又有太阴津血亏虚,还有阳明微热之侯,其颈背部疼痛异常,显系津伤血虚,筋脉失养所致,故以较大剂量之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筋缓急止痛。葛根有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之功,《本经》谓其“主……诸痹,起阴气”,加之以升阳生津解肌,加强缓解经脉拘急之力。方虽小,但方证相应,疗效明显。二诊加川芎意在加强活血行气通痹止痛之力,《本经》谓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能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以活血、行气、祛风为功,以通为用,所治之证,总以疼痛为主,不论寒、热、气滞血瘀,血虚挟瘀所致之疼痛,用之皆可加强疗效。

验案二:腰痛

胡某,女,23岁。右侧腰部剧痛3天。2009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怀孕8个月,因胎位不正,久行膝胸卧位操效果不好而情志郁闷,3天前晨起做操,膝刚着床趴下时,突感右侧腰部疼痛,并逐渐加剧,痛重时恶心呕吐。在某乡卫生院做彩超示:右侧肾盂积水,予以输液治疗无效,求治。

诊见:痛苦病容,阵发性右侧腰部剧痛,口干不苦,心烦,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淡嫩,舌苔黄腻水滑,脉弦细滑。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阴、厥阴合病,肝脾失调,血虚水盛。方拟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炙甘草、茯苓各30g,白术18g。2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二诊:药后腰痛程度减轻,恶心呕吐消失,仍日痛多次。上方将白芍、炙甘草各加至45g,服后症状逐日减轻,又服6服,诸症消失。

按:该案患者因怀孕而阴血不足,水饮内盛,饮阻气机,又加之情志拂郁不舒,气机郁结,诸因致使气血阻滞腰部经脉,筋脉失濡,挛急疼痛,因患者为孕妇,如不尽快止痛,久则易伤胎气,所以,当务之急是柔筋缓急,解痉止痛。故以大剂芍药甘草汤养血敛阴,补中缓急。加茯苓以健脾和中,利水渗湿,“伐肾邪”(《本草纲目》引《别录》)。加白术以补脾益气,“主风寒湿痹……痉”(《本经》),“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本草纲目》引《别录》),方证、药症相应,投之即效。二诊加重白芍、炙甘草之量,主要在于加强其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

体会

笔者辨治急性痛证时,常据证以芍药甘草汤化裁,但笔者体会,芍药甘草汤中芍药、炙甘草二者的药量,须照原方所定之1:1的比例配伍方可疗效明显。按此比例,炙甘草的用量较大,能起到尽快止痛的效应,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芍药甘草汤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者。并治腹中不和而痛。
【方解】金•成无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足即伸,此即用阴和阳法也(《伤寒明理论》)。清•柯韵伯:盖脾主四肢,胃主津液,阳盛阴虚,脾不能为胃行津液以灌四旁,故足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此亦用阴和阳法也(《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清•汪讱庵: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气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营气,炙甘草温散而甘缓,能和逆气。又痛为木盛克土,白芍能泻肝,甘草能缓肝和脾也(《医方集解》)。清•王晋三:此亦枝枝汤之变,偏于营分,纯一不杂之方。读《伤寒论》反烦、更烦、心悸而烦,皆用芍药止烦,不分赤白。孙尚、许叔微亦云白芍,惟许弘《方议》、《圣惠方》是赤芍。今里气不和,阴气欲亡,自当用白芍补营,佐以甘草,酸甘化阴止烦。观其去姜枣,恐生姜散表,大枣泄营,是用白芍无疑(《绛雪园古方选注》)。清•吴仪洛:甘酸合用,专治营中之虚热。其阳虚阳乘,至夜发热,血虚筋挛,头面赤热,过汗伤阴,发热不止,或误用辛热扰其营血不受补益者,并宜用之.(《伤寒分经》)。清•陈蔚:芍药味苦,甘草味甘,甘苦合用,有人参之气味,所以大补阴血。血得补则筋有所养而舒,安有拘挛之患哉?(《伤寒论浅注补正》)。清•王旭高:此亦桂枝汤之变,偏于营分,纯一不杂之方也。和营止腹痛功无比。气血不和,肝木乘脾则腹痛,白芍酸收苦泄,能行营气而泻肝木;甘草甘缓,能和逆气而补脾土。甘酸相合,甲己化土,故治腹痛(《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清•章虚谷:前方(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此方酸甘化阴,皆是脾胃之药。前方甘多于辛,辛从甘而守中助阳;此方酸甘并用,故专入营和阴。厥逆既回,阳气已达,故和管血,其足挛即伸也。相传芍药有赤白不同,若以养阴宜用白芍,如达邪则当用赤芍(《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
【应用】例一 熊廷诏治腹痛嚼盐案(选自《现代医案选•熊廷诏医案》)。患者滕某某,腹痛必嚼食盐多量始止,如是者一年余。后因胃痛增剧,每日竟嚼盐二三两或半斤不等。面色无华,精神疲惫,来求予诊。切脉两尺沉弱,余尚沉缓,询及腰痛、咳嗽乎?曰:然。按咸属水而入肾,肾虚则引咸以自救,一如脾虚喜甜同类。究其病因,必为脾肾之虚,久则胃气痛者,乃气逆于上也。处以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 甘草 牡蛎 半夏 郁金 玄胡 茯苓 杜仲 故纸 益智服一剂,即不嚼盐,二剂即不服药。第四日晤乃室,询之已愈。例二 刘渡舟治转筋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贾某某,男,53岁。诊查:证见左腿肚子经常转筋,发作时聚起一包,腿疼不能伸直。同时,患侧的大脚趾也向足心处抽搐,疼痛难忍。切其脉弦,视其舌红耳少苔。辨证:阴血不滋,筋脉弦急而脚挛急。处方:白芍24克 炙甘草12克连服药四剂,病不再发。
【按语】芍药甘草汤方,《伤寒论》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足温者,则知其脚挛急,非寒邪乘袭经脉所致也。自汗出,小便利,则知其亡津液也,津血同源,津亏血少,血不濡润经脉,故足挛急也。芍药酸收苦泄,和营敛阴,甘草和中缓急,芍药、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和营缓急,正所以治血不荣筋之脚挛急也。后世用治腹痛,亦无非取其和营缓急之用耳。先师张耀卿先生用以治胃阴不足之溃疡病,亦有鉴于此耳。
 
芍药甘草汤
不错的方子 治 胃疼 腿抽筋 颈椎病
 
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肠道疾病中以痛为主証的病变都有较好的疗效。关节痛,颈椎病,效果也不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