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7/26
- 帖子
- 67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0
岂独伤寒巨擘,亦为杂病圣手——浅话恩师刘渡舟
作者 张炳厚
医林皆知,吾师刘渡舟精通医典,擅用经方,是卓越的伤寒大师。又谁知吾师亦精通百家,博览医籍,尤其对《医宗金鉴》、《东垣书十种》、《黄氏医书八种》等巨著,颇有研究,并富于实践,疗效显赫,所以也是卓越的临床大师。在这方面,吾毕业实习有幸跟随刘老一年,并且工、余、住、食,咫尺不离,了解最真,受益最大。仅从我写吾师医话集中即可窥之一斑。兹录以片段,以飨同仁。
1 辨证精严,遣方入微
某星期天,吾与刘老对弈,吾师弃马掩护七步卒过河,名曰仙人指路,对弈三局,吾皆遭惨败。欲求再弈,开饭时间已到。吾师兴高采烈,餐饮逾常,吾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视食而不能进。吾师见而笑曰:“思虑过度伤心肝,汝能触事如此费神,长此下去,必伤于脾,今余授汝一方,以备后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载开胃进食汤(含党参、土炒白术、云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藿香、木香、厚朴、砂仁、丁香、生麦稻芽、建神曲) ,治疗饮食不馨或纳少,凡因脾胃虚弱、运纳无权者,投之即效。”数日后,临床遇一脾虚纳呆患者,刘老即用上方。三日后,病人喜来奔告:“服药后,脘闷消失,饮食倍增,总有欲食感,不知食多少为宜?”吾师说:“胃气始复,食量应徐徐而增,以防重损脾胃”。后又遇一位不食病人,吾欲投“开胃进食汤”,师摇头曰:“此人知饥而不能食,乃为胃强脾弱。胃强,受纳正常,故知饥; 脾弱,失其健运,故不能食。正宜‘消食健脾丸’,遂改为汤剂(即平胃散加炒盐、胡椒、麦芽、山楂、白蒺藜) 。”听毕,真让吾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四十年来,吾辨证运用此二方,每每获得佳效。如1967 年,治吾院一刘姓患儿,男,七岁,其母告曰:患儿长期食少,多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请诊治。审其证,见其面色少华,毛发黄枯,形小体瘦,年虽七岁而与四、五岁者无异,舌淡苔白,脉细关滑。询问患儿,经常胃脘胀痛,大便溏薄。综观上证,诊为脾胃虚弱,“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拟“开胃进食汤”化裁。处方:党参三钱,土炒白术六钱,云茯苓三钱,炙甘草一钱,陈皮、半夏、藿香、佩兰、木香、厚朴、砂仁各二钱,丁香一钱,生麦稻芽、建神曲各三钱。进药五剂,饮食增加,胃脘胀痛、便溏顿瘥,遂停药注意观察,患儿面色逐渐转华,日益活泼喜动,饮食递增,平均每年身高竟长十厘米,两年后,比同龄者体质有过之而无不及。
吾师所授二方,主治皆为不食,病位均在脾胃,但病因、病机不同,遣方治法也异,二方各臻其妙。可见吾师辨证之精严,遣方之入微,不愧人师,足堪效法。
2 独具匠心,益人智慧
吾随刘渡舟老师临证,发现刘老每重用附子时,必用食指重诊尺脉,不解其故而请教之。师曰:“汝真有心! 余不负汝。”师继续说:“附子虽能回阳于顷刻,祛寒止痛,神效无比,但其性大毒,古今服中药中毒者,附子居于首位,切不可滥用。附子又属大辛大热之品,最易伤阴,凡一切阳证、火证、热证、阴虚血衰,均须慎用,更不可重用。而虚寒重病,又必须重用之,取其药力专一,能迅速驱病,但须中病辄止。而具体用量,以适合病情为要旨。余重用附子,依据有三:即症状必见形寒肢冷,舌象必见清润有津(不拘何苔) ,脉象必须尺弱无力,不能浮大长数。”吾又问:“重用附子,除脉、舌、症外,还有何要领?”师曰:“还须配伍得当,解附子热莫过知母,解附子毒莫过干姜。”又问:“煎法有何奥妙?”师曰:“余用附子三钱以上必先煎,用量愈大,煎的时间愈长,若量过一两, 必先煎四十分钟以上,皆在去其毒而保其性。”
吾师医训,虽字句不多,却精辟至要,实属经验之谈,颇能益人智慧。多年来,吾临证用附子,皆以师教为准绳,效佳而无弊。
作者 张炳厚
医林皆知,吾师刘渡舟精通医典,擅用经方,是卓越的伤寒大师。又谁知吾师亦精通百家,博览医籍,尤其对《医宗金鉴》、《东垣书十种》、《黄氏医书八种》等巨著,颇有研究,并富于实践,疗效显赫,所以也是卓越的临床大师。在这方面,吾毕业实习有幸跟随刘老一年,并且工、余、住、食,咫尺不离,了解最真,受益最大。仅从我写吾师医话集中即可窥之一斑。兹录以片段,以飨同仁。
1 辨证精严,遣方入微
某星期天,吾与刘老对弈,吾师弃马掩护七步卒过河,名曰仙人指路,对弈三局,吾皆遭惨败。欲求再弈,开饭时间已到。吾师兴高采烈,餐饮逾常,吾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视食而不能进。吾师见而笑曰:“思虑过度伤心肝,汝能触事如此费神,长此下去,必伤于脾,今余授汝一方,以备后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载开胃进食汤(含党参、土炒白术、云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藿香、木香、厚朴、砂仁、丁香、生麦稻芽、建神曲) ,治疗饮食不馨或纳少,凡因脾胃虚弱、运纳无权者,投之即效。”数日后,临床遇一脾虚纳呆患者,刘老即用上方。三日后,病人喜来奔告:“服药后,脘闷消失,饮食倍增,总有欲食感,不知食多少为宜?”吾师说:“胃气始复,食量应徐徐而增,以防重损脾胃”。后又遇一位不食病人,吾欲投“开胃进食汤”,师摇头曰:“此人知饥而不能食,乃为胃强脾弱。胃强,受纳正常,故知饥; 脾弱,失其健运,故不能食。正宜‘消食健脾丸’,遂改为汤剂(即平胃散加炒盐、胡椒、麦芽、山楂、白蒺藜) 。”听毕,真让吾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四十年来,吾辨证运用此二方,每每获得佳效。如1967 年,治吾院一刘姓患儿,男,七岁,其母告曰:患儿长期食少,多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请诊治。审其证,见其面色少华,毛发黄枯,形小体瘦,年虽七岁而与四、五岁者无异,舌淡苔白,脉细关滑。询问患儿,经常胃脘胀痛,大便溏薄。综观上证,诊为脾胃虚弱,“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拟“开胃进食汤”化裁。处方:党参三钱,土炒白术六钱,云茯苓三钱,炙甘草一钱,陈皮、半夏、藿香、佩兰、木香、厚朴、砂仁各二钱,丁香一钱,生麦稻芽、建神曲各三钱。进药五剂,饮食增加,胃脘胀痛、便溏顿瘥,遂停药注意观察,患儿面色逐渐转华,日益活泼喜动,饮食递增,平均每年身高竟长十厘米,两年后,比同龄者体质有过之而无不及。
吾师所授二方,主治皆为不食,病位均在脾胃,但病因、病机不同,遣方治法也异,二方各臻其妙。可见吾师辨证之精严,遣方之入微,不愧人师,足堪效法。
2 独具匠心,益人智慧
吾随刘渡舟老师临证,发现刘老每重用附子时,必用食指重诊尺脉,不解其故而请教之。师曰:“汝真有心! 余不负汝。”师继续说:“附子虽能回阳于顷刻,祛寒止痛,神效无比,但其性大毒,古今服中药中毒者,附子居于首位,切不可滥用。附子又属大辛大热之品,最易伤阴,凡一切阳证、火证、热证、阴虚血衰,均须慎用,更不可重用。而虚寒重病,又必须重用之,取其药力专一,能迅速驱病,但须中病辄止。而具体用量,以适合病情为要旨。余重用附子,依据有三:即症状必见形寒肢冷,舌象必见清润有津(不拘何苔) ,脉象必须尺弱无力,不能浮大长数。”吾又问:“重用附子,除脉、舌、症外,还有何要领?”师曰:“还须配伍得当,解附子热莫过知母,解附子毒莫过干姜。”又问:“煎法有何奥妙?”师曰:“余用附子三钱以上必先煎,用量愈大,煎的时间愈长,若量过一两, 必先煎四十分钟以上,皆在去其毒而保其性。”
吾师医训,虽字句不多,却精辟至要,实属经验之谈,颇能益人智慧。多年来,吾临证用附子,皆以师教为准绳,效佳而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