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基础之痰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02
声望
0
中医所说的痰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之痰:是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广义之痰:泛指人体气血不和所引起的水液代谢谢失调的病理性产物。关于水液的代谢谢,关于水液的代谢谢,《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李中梓引述原文后说:“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痰之有?”。可见,人体津液之所以能够输布,全赖气化的正常运行,水道的通调。凡一切引起气化不利的因素影响了肺、脾、肾、三焦的功能。水津不能正常输布与五经并行,过剩的水液积留生湿,积饮凝结即为痰。痰的生成实属人体水液代谢谢紊乱的产物。张景岳指出痰的实质即是水。

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有关,气又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流畅则脾气散精,水道通调,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痰无以生。如果痰已生成,又能随气无处不到,故治痰必须治气。正如朱丹溪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严用和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景岳全书》曰:凡类中风之多痰者,悉由中虚而然。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而不知实脾堤水,非其治也。余尝闻之俗传云:痰在周身,为病莫测,凡瘫痪瘛从,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若此,痰饮岂非邪类,不去痰邪,病何由愈?余曰:汝知痰之所自乎?凡经络之痰,盖即津血之所化也,使果营卫和调,则津自津,血自血,何痰之有?唯是元阳亏损,神机耗败,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耳。此果痰也,果津血也,岂以津血之外,而别有所谓痰者耶?若谓痰在经络,非攻不去,则必并津血而尽去之,庶乎可也。否则安有独攻其痰,而津血自可无动乎?津血复伤,元气愈竭,随去随化,痰必愈甚。此所以治痰者不能尽,而所尽者惟元气也。

中医的见痰休治痰之说,也是中医人活一口气的一种体现.
 
怪病多由痰作祟,能治痰的才是高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