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9/01
- 帖子
- 8846
- 获得点赞
- 32
- 声望
- 0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是运用传统推拿方法,其特点是经穴按揉法和摩腹疗法。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其特点是腰椎改良斜扳法、腰骶擦法与经穴按揉法、腹部摩法相结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技术操作方法
一、操作步骤
分为解痉、调整、通络、化瘀四个步骤。
1.解除腰骶部位肌肉痉挛(解痉)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和八髎穴,施以轻柔的手掌按揉法,约5分钟。
2.改良斜扳法调整腰椎后关节(调整)
①患侧下肢屈曲髋膝,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侧肩前部,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髂部,手指置于调整节段棘突而定位。②腰部小幅度缓慢旋转至腰椎最大活动度,并使调整节段处于扳动支点位,再给予3°~5°的手臂常规推扳力,常听到“喀哒”腰部弹响声(或虽无弹响声,但手指感到后关节错动感),提示调整成功。
3.腰骶部位疏通经络(通络)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大肠俞、八髎穴等,施以直线擦法,以腰骶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4.小腹部位理气化瘀(化瘀)
患者呈仰卧及屈膝屈髋位,在气海穴、关元穴施以拇指按揉法,约5分钟;在小腹部位施以全掌摩法,约20分钟,以小腹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二、治疗时间及疗程
经前2周开始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治疗。
三、关键技术环节
1.使第4腰椎关节突关节等调整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位,并实施两手相反方向3°~5°的手臂常规推扳力。
2.在腰骶部大肠俞与腰阳关的横向连线上,上、次、中、下髎即八髎穴的纵向连线上实施“直、长、匀”擦法。
3.在脐下的小腹部实施不间断的全掌摩法,直至小腹部有透热感。
四、注意事项
1.饭后1小时内接受推拿手法操作,会引起胃脘部不适。
2.推拿操作前宜排一次小便,若留有小便甚至膀胱充盈则推拿操作时会感到不适。
五、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可出现皮肤刺激性疼痛,尤其是首次推拿后容易发生。初次推拿后若不刺激皮肤一般就没有皮肤疼痛感。若皮肤疼痛感明显,可用温热水冲洗而缓解,也可不用任何处理,1~2天后该皮肤刺激性疼痛就自行消失。
2.正值经行腹痛而经血及血块滞而不下时,手法治疗后可使瘀滞难下的经血过快而下,少数患者可出现冷汗、面色苍白等轻度虚脱现象,应及时停止推拿操作,并使患者仰平卧、保暖、询问情况以及观察心率血压等,对症处理。
技术操作方法
一、操作步骤
分为解痉、调整、通络、化瘀四个步骤。
1.解除腰骶部位肌肉痉挛(解痉)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和八髎穴,施以轻柔的手掌按揉法,约5分钟。
2.改良斜扳法调整腰椎后关节(调整)
①患侧下肢屈曲髋膝,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侧肩前部,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髂部,手指置于调整节段棘突而定位。②腰部小幅度缓慢旋转至腰椎最大活动度,并使调整节段处于扳动支点位,再给予3°~5°的手臂常规推扳力,常听到“喀哒”腰部弹响声(或虽无弹响声,但手指感到后关节错动感),提示调整成功。
3.腰骶部位疏通经络(通络)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大肠俞、八髎穴等,施以直线擦法,以腰骶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4.小腹部位理气化瘀(化瘀)
患者呈仰卧及屈膝屈髋位,在气海穴、关元穴施以拇指按揉法,约5分钟;在小腹部位施以全掌摩法,约20分钟,以小腹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二、治疗时间及疗程
经前2周开始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治疗。
三、关键技术环节
1.使第4腰椎关节突关节等调整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位,并实施两手相反方向3°~5°的手臂常规推扳力。
2.在腰骶部大肠俞与腰阳关的横向连线上,上、次、中、下髎即八髎穴的纵向连线上实施“直、长、匀”擦法。
3.在脐下的小腹部实施不间断的全掌摩法,直至小腹部有透热感。
四、注意事项
1.饭后1小时内接受推拿手法操作,会引起胃脘部不适。
2.推拿操作前宜排一次小便,若留有小便甚至膀胱充盈则推拿操作时会感到不适。
五、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可出现皮肤刺激性疼痛,尤其是首次推拿后容易发生。初次推拿后若不刺激皮肤一般就没有皮肤疼痛感。若皮肤疼痛感明显,可用温热水冲洗而缓解,也可不用任何处理,1~2天后该皮肤刺激性疼痛就自行消失。
2.正值经行腹痛而经血及血块滞而不下时,手法治疗后可使瘀滞难下的经血过快而下,少数患者可出现冷汗、面色苍白等轻度虚脱现象,应及时停止推拿操作,并使患者仰平卧、保暖、询问情况以及观察心率血压等,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