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承师感悟

却波渔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3
帖子
343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0
年龄
71
1.gif
承师感悟
中国中医药报08.7.24


承师感悟

杨悦娅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知识的获取,通常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直接是实践,间接是各种方式的知识积累,包括跟师学习。多年来,我有幸获得机会跟师,汲取真知,对自己的临床辨思与技能有很大的促进提高。这首先要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更要感谢无私传授给我们真学的名医大师们。体会拜师学习之要,我的感悟是:

跟师要善于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

抓住学术思想这个总纲,才能体会和感受到导师在临诊的治法、辩思规律及用药特点,才能总结出导师的独到经验及学术观点。如路志正教授崇尚脾胃学说,深研温病学说,并能根据时代疾病谱的不同而不断求索,发现,总结诸如代谢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多与湿有关,提出从湿论治的大法则,对临床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路老对妊娠病治疗主张即执“有故无殒”之古训,又守胎前应慎之旨。“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重于妊娠又不拘于妊娠,其母有疾以动胎时,当详辨细察,明确诊断,则当即立法,随证出方,不可因顾虑胎儿而忧柔不决,坐失癒病之良机,甚则殃及母子。邓铁涛教授注重正气而扶助脾胃,以“补脾益损”治疗重症肌无力,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张云鹏教授主张驱邪安正,重剂祛邪,截断邪之入径,而以果敢速取的大将风范,救起沉疴重症无数;朱良春教授则是力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认为证是疾病反映于外的现象,病则是证候产生的根源,辨证是对机体机能失调与病理反映的综合评价,进而制定相应的治则与治法;何任教授精于癌症的防治之道。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的探索中,他体会到: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整个病变过程,与人体正气的内虚、抗病能力的不足关系密切,而运用以扶正为大法,适时地配用攻邪抗癌和随症加减的方法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控制病情的发展,延长存活期乃至恢复健康,有着较好的效果,因而倡导了“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症治之”的治疗癌症十二字法则。朱南孙教授益肾温煦助卵泡发育,补气通络促卵泡排出的治闭经思路;蔡小荪教授重气血、强脾肾、调肝脉、理冲任论治女科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导师的独到见解都是启迪后人,开拓我们思路的金钥匙。

要体会导师用药特色及方论

跟师并不在于死记导师所用的某方某药,而在于整体感悟老师用药特点所在,组方思路与配伍理论。如朱良春擅用虫类药,与其他药物密切配伍,从而达到制其偏而增其效的目的。如地鳖虫活血消瘀,破坚疗伤,活血与桃仁、红花配,疗伤与骨碎补、续断等配伍;防虫类药之辛散温燥则配以地黄、黄精、石斛等养血滋阴之品。路志正则重视脾胃对药物运化的作用,固护脾胃而运化药力。朱南孙证治“以平为期”,为纠偏治病之原则,动之疾制以静药,静之疾运以动药;也有动之疾复用动药,静之疾复用静药,以从病证所需而配伍用药,动静相宜,以平为期。张云鹏用药重剂果断,辨证详周,但明确其证,则果敢用药,应重则重,直驱主证,主证解决,病转大半,而祛邪保存正气,也即仲景急下存阴之意也。蔡小荪治学严谨,四诊详精,处方用药纯正轻灵、精简应验,不求奇炫,但求实效。学习这些特色,为我们临诊拓宽了思路方法。

发挥与创新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跟师为的都是学以致用,临床所遇并非都是统一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将学习经典和跟师所得加以发挥活用。如仲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也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比较两者,体会仲景两方两证之设,结合自己临床实际,由此所感,肠痈虽属当今西医之炎症范畴,但并非是“炎”必用清热解毒凉血一法统之,仲景还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温化法,寒温并用法。朱良春集多年临案经验,提示用附子可掌握的标准: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欠温;小便色清。即便同时兼见高热、神昏、烦躁、脉数也可用附子以振衰颓之阳气。朱师还明确指出,附子也可用于炎症,不能因为“炎”字就误认为均是火毒而不敢用附子。我在临床拓展活用,遇有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尿路感染等,但凡西医用抗生素多日持久不效者,多以寒温并用,健脾化湿,理气散瘀,益气托毒论治而收良效。凡见腹痛喜按,缠绵反复,舌苔白滑或白浊者,多在方中加用附子以振奋阳气,温化散结,使疗效大有提高并缩短了疗程。我体会,附子鼓动正气,温化寒湿,开启被遏阻之阳气,从而提高了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而促进了炎症的吸收及病灶的修复。所以不能因为“炎”字就不敢用附子等温热药,仲景以寒温并用治肠痈之“炎”症,示人以大法。

再如张云鹏主任认为“痰瘀互阻”是脂肪肝的病机所在,立“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疗效甚好。我师其法而活用其方,将张老“化痰活血”之法应运于妇科,诊治肥胖性闭经,临床实践证实,此法可以调节胰岛素抵抗、皮质醇增高、高雄激素血证等多项内分泌而达到启闭行经的效果,诊治肥胖性闭经颇有成效。
 
现在的高校很难培养出来好的中医了
 
中医高等教育体制需动大手术!
 
我有家属原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生物制药。很令人觉得悲哀的是,他们班会开中药治病的人不会超过两个,他们住宿的整栋楼会针灸的基本没人。学生忙的只是考试,学外语,做实验。

我五年前还读书的时候,每年都会坐几次车去南昌,途中经常能遇到江西中医学院的学生。我是自学中医,算是爱好吧。我经常会和这些人聊天。比如我碰到一个学方剂的,我就问他,我说你们老师教你们东汉的一两等于现在的多少克,那学生比较蔑视的眼光看我,说现在平时都玩游戏,就是考试前突击几天,考试过了就过了,谁去理这些。

当然这种现象都是完全正常的,只是看起来不正常而已,我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考试、学外语、做实验,只是我学的是理工科。对于我自己原本学的专业,我也忘记得差不多了,因为兴趣不在那里。只是就是这个情况,还是能看到现代中医教育体制的弊端。
 
还有一个情况是教师与临床脱节,比如我碰到一个病,我会让家属去问问他们的老师对这个病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好的中医治疗方法,但是一般老师都是有点发慌的,碰到这种问题。我就觉得现在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很多都脱离临床了,他们可能讲课讲的好,但是治病可能治的少,这样的话一个是自己对中医都没有把握和信心,二是讲课肯定不会很深刻生动,至少实用性就打折扣了。三是老师熊一个,有可能导致学生熊一窝。
 
别说很难,是跟本在高校里是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了,中医危矣!!!
 
李玉奇先生临证经验
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show.aspx?id=117724&cid=180
 
是如此的

只是有些人执迷不悔呀

觉得读了几本教材就是好中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