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1/22
- 帖子
- 5429
- 获得点赞
- 993
- 声望
- 113
- 年龄
- 79
杨雪英,女,13岁,土垭乡人。2011年10月8日由其姑夫姑母陪同来诊。
患者因发热、头痛、间断呕吐10多天,在当地经输液、吃药等治疗无好转,近3、4天病情加重,体温持续在38.5~39°C之间,仍头痛,时见呕吐,不欲饮食,遂托在城里的姑父母送来医院诊治。
现证除上症外,神志清楚,但精神较差。虽有呕吐,但属间断发生,仅呕出少量胃内物,而无喷射样呕吐。口渴欲饮。皮肤热,体温38.6°C。颈部无项强征象。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患者因家住边远山村,家境贫困,其父老实巴交,其母早已弃女抛夫另攀了新枝,患者已失学一年。陪同人出于对侄女的责任要求仪器检查,但查血细胞分类仅白细胞15.4 10^9/L,脑电地形图检查为“界限性异常脑电地形图”。
鉴别诊断:患者虽发热、头痛10多天,但至今无抽搐无痉挛症状,也无项强征:虽呕吐,但非喷射状,脑炎可以排除。脑电地形图检查虽为“界限性异常脑电地形图”,但这只是一个模糊的诊断意见,既可见于脑炎,也可见于感冒或其它发热、头痛、抽搐的疾病,而本例并没有脑炎的体征,也没有抽搐的症状,故脑炎、癫痫仍可排除。白细胞虽超标50%,仍属轻度到中度感染。
汤方辨证:小柴胡汤证(《伤寒论》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方药: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20g、黄芩15g、制半夏10g、泡参15g、防风15g、僵蚕10g、银花15g、连翘15g、藿香15g、竹茹20g、甘草5g、生姜10g、大枣15g、石膏30g、淡竹叶10g
三剂,每天一剂,加水1600ml,熬取药汁400ml,温分4次服。
患者姑父不放心,要求输液或开点西药。笔者未同意输液,只开了以下西药:
阿奇霉素0.25g×6片,每次1片,每日1次,首次2片
头孢克肟分散片o.1g×12片,每次1片,每日2次
对乙酰氨基酚片0.5g×12片,每次1片,每日3次
10月13日复诊:诸症已去,仅见食欲不振,乏力,头昏、口苦。舌苔薄白舌中较厚。停用西药,处以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茯苓、白蔻、谷麦芽三剂善后。
随访至今未见异常。
本例治疗,虽获良好效果,但不是纯中医的治疗方法──为适应患者亲属的要求开了一些西药配合。笔者认为,中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只能适应患者的需求,把治疗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病人开了中药后又去找西医开大输液的药或口服诸种药物,治出付作用来却往往误认为中药不对。本例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小柴胡汤加味,也不否认西药的抗感染作用。因患者在基层已用过不少抗生素,并未控制住病情,而现在用中药为主配合适当西药,显著提高了疗效。若有不当,欢迎诸位朋友拍砖!
患者因发热、头痛、间断呕吐10多天,在当地经输液、吃药等治疗无好转,近3、4天病情加重,体温持续在38.5~39°C之间,仍头痛,时见呕吐,不欲饮食,遂托在城里的姑父母送来医院诊治。
现证除上症外,神志清楚,但精神较差。虽有呕吐,但属间断发生,仅呕出少量胃内物,而无喷射样呕吐。口渴欲饮。皮肤热,体温38.6°C。颈部无项强征象。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患者因家住边远山村,家境贫困,其父老实巴交,其母早已弃女抛夫另攀了新枝,患者已失学一年。陪同人出于对侄女的责任要求仪器检查,但查血细胞分类仅白细胞15.4 10^9/L,脑电地形图检查为“界限性异常脑电地形图”。
鉴别诊断:患者虽发热、头痛10多天,但至今无抽搐无痉挛症状,也无项强征:虽呕吐,但非喷射状,脑炎可以排除。脑电地形图检查虽为“界限性异常脑电地形图”,但这只是一个模糊的诊断意见,既可见于脑炎,也可见于感冒或其它发热、头痛、抽搐的疾病,而本例并没有脑炎的体征,也没有抽搐的症状,故脑炎、癫痫仍可排除。白细胞虽超标50%,仍属轻度到中度感染。
汤方辨证:小柴胡汤证(《伤寒论》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方药: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20g、黄芩15g、制半夏10g、泡参15g、防风15g、僵蚕10g、银花15g、连翘15g、藿香15g、竹茹20g、甘草5g、生姜10g、大枣15g、石膏30g、淡竹叶10g
三剂,每天一剂,加水1600ml,熬取药汁400ml,温分4次服。
患者姑父不放心,要求输液或开点西药。笔者未同意输液,只开了以下西药:
阿奇霉素0.25g×6片,每次1片,每日1次,首次2片
头孢克肟分散片o.1g×12片,每次1片,每日2次
对乙酰氨基酚片0.5g×12片,每次1片,每日3次
10月13日复诊:诸症已去,仅见食欲不振,乏力,头昏、口苦。舌苔薄白舌中较厚。停用西药,处以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茯苓、白蔻、谷麦芽三剂善后。
随访至今未见异常。
本例治疗,虽获良好效果,但不是纯中医的治疗方法──为适应患者亲属的要求开了一些西药配合。笔者认为,中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只能适应患者的需求,把治疗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病人开了中药后又去找西医开大输液的药或口服诸种药物,治出付作用来却往往误认为中药不对。本例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小柴胡汤加味,也不否认西药的抗感染作用。因患者在基层已用过不少抗生素,并未控制住病情,而现在用中药为主配合适当西药,显著提高了疗效。若有不当,欢迎诸位朋友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