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6
- 帖子
- 2827
- 获得点赞
- 31
- 声望
- 38
郭士魁谈中医脉诊
郭老临床诊病很重视切脉,他常说中医对于切脉是有精细研究的,过去有三部九候法,后来由于封建社会的限制,切脉逐渐简化了,多为独取寸口脉,采取切两手的桡骨动脉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按内脏分属心、肝、肾(左)及肺、脾、肾(右);每一部又依次轻、中、重取而为九候。关于脉的形象,有27种,计浮类8种,沉类6种,迟类5种,和短、长、弦等。郭老的体会是:
(一)浮类八种
1、浮:浮在皮脉之间,手轻按之即见,重按即成不足。脉诀形容它是"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2、洪:就是大脉、钩脉,轻取有力,扩大满指,其来时是壮盛的,去时则觉悠衰,若加重按,则脉力就减低些。
3、虚:浮而无力,来时迟慢,而且柔软,中取重按,皆弱而无力,久按仍然可以找到根,与芤脉、数脉不同。虚也是大,与洪脉比较,为有力与无力之分。
4、散:亦虚而无力,但按之如无,比虚更进一步,虚极而涣散不收。孕妇见之为堕胎,或临盆之兆(临盆是按之满指,呈散而不聚之象)。
5、濡:虚而小且软,象棉花漂浮在水面上,轻举乃得,重按则没,与虚散同属一型,但有大小之分。又弱乃濡之沉者。
6、微:浮而极小极软,比濡脉更甚,而不住寻按,前人以欲绝非绝、似有若无为比喻。当与沉类之细脉区别,细则指下分明,微则似有似无。
7、芤:有边无中,浮沉二候易见,故日有边,正如以指着葱。初学者较难分辨,必须细细琢磨体验,逐渐掌握。8、革:芤弦之合看,浮而且弦且芤,外面急,里面虚,状如皮革(鼓)。革脉、牢脉皆大而弦,革则浮取而得,牢则沉候乃见,前人以牢革为一脉,但毕竟是有分别的。
浮脉系统表
浮小而无力=濡一一濡甚=微
浮大而无力=虚一一虚甚=散
浮大而有力=洪
浮而中空一一软=芤浮而中空一一硬=革
郭老临床诊病很重视切脉,他常说中医对于切脉是有精细研究的,过去有三部九候法,后来由于封建社会的限制,切脉逐渐简化了,多为独取寸口脉,采取切两手的桡骨动脉部位,分为寸、关、尺三部,按内脏分属心、肝、肾(左)及肺、脾、肾(右);每一部又依次轻、中、重取而为九候。关于脉的形象,有27种,计浮类8种,沉类6种,迟类5种,和短、长、弦等。郭老的体会是:
(一)浮类八种
1、浮:浮在皮脉之间,手轻按之即见,重按即成不足。脉诀形容它是"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2、洪:就是大脉、钩脉,轻取有力,扩大满指,其来时是壮盛的,去时则觉悠衰,若加重按,则脉力就减低些。
3、虚:浮而无力,来时迟慢,而且柔软,中取重按,皆弱而无力,久按仍然可以找到根,与芤脉、数脉不同。虚也是大,与洪脉比较,为有力与无力之分。
4、散:亦虚而无力,但按之如无,比虚更进一步,虚极而涣散不收。孕妇见之为堕胎,或临盆之兆(临盆是按之满指,呈散而不聚之象)。
5、濡:虚而小且软,象棉花漂浮在水面上,轻举乃得,重按则没,与虚散同属一型,但有大小之分。又弱乃濡之沉者。
6、微:浮而极小极软,比濡脉更甚,而不住寻按,前人以欲绝非绝、似有若无为比喻。当与沉类之细脉区别,细则指下分明,微则似有似无。
7、芤:有边无中,浮沉二候易见,故日有边,正如以指着葱。初学者较难分辨,必须细细琢磨体验,逐渐掌握。8、革:芤弦之合看,浮而且弦且芤,外面急,里面虚,状如皮革(鼓)。革脉、牢脉皆大而弦,革则浮取而得,牢则沉候乃见,前人以牢革为一脉,但毕竟是有分别的。
浮脉系统表
浮小而无力=濡一一濡甚=微
浮大而无力=虚一一虚甚=散
浮大而有力=洪
浮而中空一一软=芤浮而中空一一硬=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