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4/19
- 帖子
- 664
- 获得点赞
- 8
- 声望
- 16
- 年龄
- 41
中国中医论坛擂台赛2011-09 解答水鸣泉版主 “水肿擂”医案
原医案:
作者:版主水鸣泉
欧某,女,浮肿反复发作2年余,近8月来加重。腹胀难忍,气短肢麻,神疲身肿,四肢冷麻,头晕易惊,心烦乍怒,饮食乏味,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曾频繁求医,服中药百余剂。前医多以四君子汤、黄芪汤加味健脾祛湿;或肾气丸化裁温肾利水;甚者以大黄、芒硝、牵牛子等攻下逐水;也有用桃仁、红花、莪术之属破瘀行水。
刻下浮肿,腹大,二便不利;形体丰盛,面浮睑肿,晄白无华,腹大似九月怀胎,足胫肿亮没指,踝部有黄水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干,脉沉细缓。
解答
1、本病原为脾、肺太阴经以及肾脏寒湿阴盛病证,厥阴经肝、心包气机和少阴经心、肾命火(阳气)虚衰病机所致。
2、“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看起来阴亏兼热的症状也不排除由于后来施治之中使用逐水消肿用药寒热性属不周而以致阴血津亏等不良反应为续发所有。
3、本病“温经通阳利水消肿、行气活血化瘀用药为主”,益气生血补虚平衡阴阳用药为伍,清热利尿消肿用药为佐。
处方:
麻黄20g、葶苈子10g、白芥子10g、附子15g、荔枝核15g、苍术15g、补骨脂15g;厚朴15g、枳实10g、槟榔10g、甘松10g、大腹皮15g;猪苓20g、薏苡仁35g、地龙15g;川芎12g、郁金12g、香附10g、牛膝10g。黄芪50g、白术15g、茯苓20g、大枣20个、熟地50g、生牡蛎40g、葛根20g、天花粉20g。龙胆草8g、茵陈30g、半枝莲15g。
大枣分次食用较好。龙胆草、茵陈、半枝莲可视其病症情节酌情予以加减化裁。
开水煎三次合而为一(总量3-4茶杯)服用,1杯∕每次温服,3-4次∕日服或频服。
质疑处方用药互相抗逆和剂量太大了也是理之常情(麻黄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用量可达10-35g之间),当然追求小剂量只要能快速治愈疾病肯定是高手!
单方气死名医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谁都知道在这儿说话“无案可稽”之谈,疗效不疗效只有施治者和患者知道!
中医药百家有长,上所处方纯属个人一点愚见仅做参考。
原医案:
作者:版主水鸣泉
欧某,女,浮肿反复发作2年余,近8月来加重。腹胀难忍,气短肢麻,神疲身肿,四肢冷麻,头晕易惊,心烦乍怒,饮食乏味,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曾频繁求医,服中药百余剂。前医多以四君子汤、黄芪汤加味健脾祛湿;或肾气丸化裁温肾利水;甚者以大黄、芒硝、牵牛子等攻下逐水;也有用桃仁、红花、莪术之属破瘀行水。
刻下浮肿,腹大,二便不利;形体丰盛,面浮睑肿,晄白无华,腹大似九月怀胎,足胫肿亮没指,踝部有黄水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干,脉沉细缓。
解答
1、本病原为脾、肺太阴经以及肾脏寒湿阴盛病证,厥阴经肝、心包气机和少阴经心、肾命火(阳气)虚衰病机所致。
2、“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看起来阴亏兼热的症状也不排除由于后来施治之中使用逐水消肿用药寒热性属不周而以致阴血津亏等不良反应为续发所有。
3、本病“温经通阳利水消肿、行气活血化瘀用药为主”,益气生血补虚平衡阴阳用药为伍,清热利尿消肿用药为佐。
处方:
麻黄20g、葶苈子10g、白芥子10g、附子15g、荔枝核15g、苍术15g、补骨脂15g;厚朴15g、枳实10g、槟榔10g、甘松10g、大腹皮15g;猪苓20g、薏苡仁35g、地龙15g;川芎12g、郁金12g、香附10g、牛膝10g。黄芪50g、白术15g、茯苓20g、大枣20个、熟地50g、生牡蛎40g、葛根20g、天花粉20g。龙胆草8g、茵陈30g、半枝莲15g。
大枣分次食用较好。龙胆草、茵陈、半枝莲可视其病症情节酌情予以加减化裁。
开水煎三次合而为一(总量3-4茶杯)服用,1杯∕每次温服,3-4次∕日服或频服。
质疑处方用药互相抗逆和剂量太大了也是理之常情(麻黄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用量可达10-35g之间),当然追求小剂量只要能快速治愈疾病肯定是高手!
单方气死名医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谁都知道在这儿说话“无案可稽”之谈,疗效不疗效只有施治者和患者知道!
中医药百家有长,上所处方纯属个人一点愚见仅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