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6
- 获得点赞
- 257
- 声望
- 63
针灸奇案一则(陈应龙医案)
先天性涌泉疽
彭某 男 12岁 广州人
主症:患孩出生后,就发现右足心涌泉穴处有一溃洞,不停的流出黄色液体,其味秽臭。中医认为是“先天性涌泉疽”,西医认为“先天性梅毒”。曾内服及外敷中药,注射治梅毒的“606”,并投以花柳药物。十二年来在外国某医院如此治不间断,效不曾见,故从学步起始,便用足跟走路,前脚掌不敢着地。一九五五年回国治疗。
检查:来诊时,患孩瘦骨如柴,面目黧黑,六脉微细,重按无力。舌红前段无苔,舌根略黄腻。
辨证:此得之先天胎元不足,胎中湿热内盛,阴毒深窜肾脉,循经下注,发于涌泉而成此痼疾。
治法:补土制水,扶阳抑阴。
治疗过程:取足三里穴扎一针,施以强刺激,用先泻后补法,行泻六六补九九之数,不留针。
翌日:黄水止,溃洞平,足掌亦能着地走路。十二年之痛楚,一针立效。其家长感慨地说:“祖国针灸术,妙乎其神也。”
先天性涌泉疽
彭某 男 12岁 广州人
主症:患孩出生后,就发现右足心涌泉穴处有一溃洞,不停的流出黄色液体,其味秽臭。中医认为是“先天性涌泉疽”,西医认为“先天性梅毒”。曾内服及外敷中药,注射治梅毒的“606”,并投以花柳药物。十二年来在外国某医院如此治不间断,效不曾见,故从学步起始,便用足跟走路,前脚掌不敢着地。一九五五年回国治疗。
检查:来诊时,患孩瘦骨如柴,面目黧黑,六脉微细,重按无力。舌红前段无苔,舌根略黄腻。
辨证:此得之先天胎元不足,胎中湿热内盛,阴毒深窜肾脉,循经下注,发于涌泉而成此痼疾。
治法:补土制水,扶阳抑阴。
治疗过程:取足三里穴扎一针,施以强刺激,用先泻后补法,行泻六六补九九之数,不留针。
翌日:黄水止,溃洞平,足掌亦能着地走路。十二年之痛楚,一针立效。其家长感慨地说:“祖国针灸术,妙乎其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