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汤证:栀子干姜汤(80)
病机:上热下寒,虚实错杂。
脉症:身热,微烦,腹痛,肠鸣下利,脉弦数。
治法:清上温中。
处方:山栀子9g 干姜4.5g
应用:寒热错杂之胃病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味。
67.汤证:枳实栀子豉汤(393)
病机:大病后劳复。
脉症:劳复发热,口渴,心烦懊侬,心下痞塞或胸脘胀满,或大便硬结,脉滑或数。
治法:调中,化滞,除烦。
处方:炙枳实9g 山栀子9g 香豉15g
应用:本方应用不拘于劳复,病前病后凡见此方证者均可选用,又可治湿热发黄,有便秘宿食者加大黄6g。
68.汤证:栀子柏皮汤(261)
病机:湿热郁滞三焦(热重湿轻)。
脉症:身热,面目发黄,小便不利,脉弦数或弦大滑实。
治法:清泄湿热。
处方:山栀子9g 黄柏6g 炙甘草3g
应用:本方用于阳黄而无腑实便秘者,又可治身热心烦,目赤吐衄。
69.汤证:黄芩汤(172)
病机:热迫阳明,自下利。
脉症:腹痛下利,身热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热止痢,和中缓痛。
处方:黄芩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应用:后世治痢方多由本方衍化而来。
70.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172)
病机:热迫阳明,伴见呕吐。
脉症: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脉沉弦。
治法:和解表里,降逆止呕。
处方:黄芩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半夏9g 生姜9g
应用:黄芩汤证兼呕吐者。
71.汤证:甘草干姜汤(29)
病机:中焦阳虚,脾阳不运,脾弱肺寒。
脉症:恶寒无热,手足厥冷,烦躁,吐逆,涎沫多,咽干不欲饮,小便数,头眩,脉浮数或沉微。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化饮。
处方:炙甘草6~12g 干姜3~6g
应用:本方能恢复脾胃之阳,对虚寒性腹痛,呕吐下利,涎唾多都有疗效。
72.汤证:理中丸(又名人参汤)(386)
病机:脾胃虚寒,中气失守。
脉症:腹胀满,食不下,时腹自痛,呕吐,下利清稀,舌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处方:党参9g 干姜4.5g 白术9g 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用于脾阳不运的吐利腹痛,若脉微肢厥加炮附子,为附子理中丸;有表证,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
73.汤证:桂枝人参汤(163)
病机:素体脾阳不足,复感外邪,表里同病,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表证未解,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或见手指不温,时时恶寒,脉沉微。
治法:温阳解表。
处方:桂枝9g 炙甘草9g 白术9g 党参9g 干姜9g
应用:本方为理中汤加入桂枝而成。
74.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159)
病机:下元不固,滑脱下利,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下利不止,滑脱不禁(洞泻),脉沉细无力。
治法:涩肠止泻。
处方:赤石脂15~30g 禹余粮15~30g
应用:用于病邪已解,气虚肠滑,可与其他补气固摄药同用。
75.汤证:桃花汤(306)
病机:脾肾阳虚,肠胃虚寒,滑脱不禁。
脉症:下利脓血,经久不愈,滑脱不禁,小便不利,腹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滑,脉迟或弱。
治法:温中固脱,涩肠止利。
处方:赤石脂15g 干姜6g 粳米30g
应用:阳虚甚而厥者加炮附子,为增强止血作用可加阿胶、甘草。
76.汤证:吴茱萸汤(243)
病机:胃肠虚寒,水饮潴留,肝邪挟胃浊上逆。
脉症:干呕,吐涎沫,头顶痛,手指不温,或见烦躁下利,醋心,脉沉弦。
治法: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处方:吴茱萸6g 党参9g 生姜12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治虚寒性挟有水饮有胃脘疼痛,及寒性的吞酸。本方加炮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
77.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
病机:脾虚不运之腹胀满。
脉症:腹胀满,可见消化不良,心下痞满,呕吐,苔滑腻,脉缓或濡软。
治法:温运健脾,宽中除满。
处方:厚朴6g 生姜9g 半夏9g 炙甘草3g 党参9g
应用:本方寓攻于补,用于慢性胃病,虚中挟实之证。
78.汤证:干姜附子汤(61)
病机:阳气大虚,阴寒内盛,可由误下,误汗而致。
脉症: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无表证,不呕不渴,脉沉微。
治法:急救回阳。
处方:干姜4.5g 生附子9g
应用:本方为四逆汤去甘草,以求药力峻猛,用治亡阳虚寒或中寒猝倒。
79.汤证:四逆汤(323,324)
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可因阳虚之体,寒邪直中,或病势太重,正不胜邪,或误用汗吐、下法所致。
脉症:四肢厥逆,身体疼痛,恶寒汗出,下利清谷,呕吐,唇指发绀,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微迟弱。
治法:温运脾肾,回阳救逆。
处方:生附子12g 干姜6g 炙甘草6g
应用:本方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肺源性心脏病,中毒性休克,急性胃肠炎等属少阴虚寒证者。
80.汤证:四逆加人参汤(385)
病机:下利过度,亡阳脱液。呕吐,大汗,亡血,亡津亦可导致此证。
脉症:凡四逆汤证而见心下痞满,里外无热,脉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炙甘草6g 人参6~9g
应用:本方证与四逆汤证相似,但较四逆汤证更为重笃,不仅亡阳,而且气津亦脱。
81.汤证:茯苓四逆汤(69)
病机:阴阳两伤,邪独不解,或挟水饮,神志被扰。
脉症:恶寒自汗,烦躁不宁,或见厥逆,眩悸,筋惕肉闰,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脉细微或沉微。
治法:回阳救逆,兼顾利水。
处方:茯苓12g 人参6g 生附子6g 炙甘草6g 干姜6g
应用:可治阳虚水肿。
82.汤证:通脉四逆汤(317)
病机:阴寒内盛,阳微欲脱,气血不通,脉不出(内真寒外假热)。
脉症: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不恶寒,面赤或千呕,咽痛,腹痛,脉微欲绝。
治法:温里通阳,回阳通脉。
处方:生附子12g 干姜9g 炙甘草4.5g 葱白4茎(本方为四逆汤加葱白而成)
应用:用于证同四逆,而又出现面赤,不恶寒,颜面额间汗出等假热者。
83.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390)
病机:吐泻太甚,阳亡阴竭。
脉症:吐已下断,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汗出而厥,四肢拘挛,可见额间汗出如珠,四末逆冷如冰,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处方:干姜9g 生附子12g 炙甘草4.5g 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此证较通脉四逆汤证为重。
84.汤证:白通汤(314)
病机:少阴下利,阴绝于下,阳越于上。
脉症:但欲寐,手足厥冷,下利腹痛,可见面赤,气逆烦躁,头项痛,脉微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葱白4茎 童便100ml(药煎成后加入)
应用:用于少阴证既厥且逆之重证。
85.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315)
病机:阴寒太甚,内为格拒,使阳气上浮。
脉症:下利不止,厥逆,烦躁,可见胸中痞塞,干呕,面赤汗出,脉微或无脉。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兼苦寒反佐。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葱白4茎 童便100ml(药煎成后加入) 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该方证略同白通汤证,但阴阳格拒之象更为严重。
86.汤证:真武汤(82,316)
病机: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脉症:身热,自汗,心下悸,头晕,身困动,四肢沉重,摇摇欲倒,小便不利或清长自利,浮肿下利,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炮附子6g 茯苓9g 芍药9g 白术9g 生姜9g
应用:本方广泛用于阳虚水泛之证,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心衰,慢性胃肠炎,耳源性眩晕,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87.汤证:附子汤(304)
病机:阳虚阴盛,水寒浸渍筋脉骨节之间。
脉症:身体骨节疼痛,无热恶寒,手足逆冷,口中和,可见心下痞,动悸浮肿,小便不利,脉沉。
治法:扶正达邪,温阳散寒,逐湿宣痹止痛。
处方:炮附子9g 茯苓9g 党参6g 白术12g 芍药6g
应用:本方证为真武汤倍术、附,加人参去生姜而成,两方均能治阳虚水肿和风湿疼痛,但本方力宏于真武汤,扶正达邪,长于治风寒湿痹,骨节身体疼痛。
88.汤证:甘草附子汤(175)
病机:风寒湿留着关节,凝滞不解,表里阳气皆虚。
脉症:骨节烦痛,掣痛不能屈伸,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治法:疏风,祛湿,止痛。
处方:炙甘草9g 炮附子9g 白术6g 桂枝9g
应用:本方治痛风,风湿疼痛,及寒湿脚气有效。
89.汤证:桂枝甘草汤(64)
病机:心阳虚损之轻证,可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而致。
脉症:心下悸,欲得按,脉微缓,或沉细,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
处方:桂枝9g 炙甘草9g
应用: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动悸之症。
90.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18)
病机:火气内迫,表里阴阳之气乖逆,可由误用温灸发汗而致。
脉症:心悸,烦躁,可见怵惕不宁,失眠多汗,脉浮而虚。
治法:扶阳安神。
处方:桂枝3g 炙甘草3g 煅牡蛎9g 煅龙骨9g
应用:精神刺激,心悸亢进可用此方。
91.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67)
病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成饮。
脉症:心下逆满或胸胁支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脉沉紧或沉滑。
治法:温中降逆,化饮利水,平冲定悸。
处方:茯苓12g 桂枝6g 白术9g 炙甘草3g
应用:本方擅治脾胃虚弱,饮停中焦,呕吐涎沫,以及眼科诸疾。
92.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65)
病机:心阳不足,镇摄无权,欲作奔豚。
脉症: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或见心悸、短气,筋惕肉闰,口干不欲多饮水,脉弦或弦滑。
治法:平冲降逆,通阳制水。
处方:茯苓12g 桂枝9g 炙甘草4.5g 大枣6枚
应用:临床常用于神经衰弱、心悸、慢性胃炎等。
93.汤证:茯苓甘草汤(73,356)
病机:水停心下(胃肠),气血内厥,厥而心下悸。
脉症:心下悸,不渴,四肢冷,小便不利,苔白滑,或微有寒热,脉弦。
治法:通阳散水。
处方:茯苓9g 桂枝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应用:可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痛,属于心阳不足者。
94.汤证:五苓散(71)
病机:水饮停蓄,膀胱气化不行,水湿不能下输,津液不能上布。
脉症:发热头痛,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
治法:健脾渗湿,化气利水。
处方: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应用:可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脑积水,湿疹,头痛,眩晕等。
95.汤证:猪苓汤(223)
病机:热盛伤阴,水热互结于下焦。
脉症:心烦不得眠,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舌红苔滑,脉浮或浮数。
治法:清热利水,育阴止血。
处方: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阿胶9g(烊化) 滑石15g
应用:本方用于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口渴心烦,发热脉浮者,又治淋证,尿血,水肿等。
96.汤证:牡蛎泽泻散(395)
病机:病后余邪在下焦,膀胱气化失常,湿热下注。
脉症:腰以下有水气,下肢浮肿,腹胀,胁下痞满,二便不利,脉沉数而有力。
治法:利水,消肿,祛满。
处方:牡蛎 泽泻 蜀漆 葶苈子 商陆根 海藻 瓜蒌根各等分,为极细末,每次3~6g,每日2~3次。
应用:用于水肿之实证,不仅用于下半身浮肿,亦可用于面目浮肿,胸腹有积水,二便不利,脉实之证。
97.汤证:芍药甘草汤(29)
病机:阴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可由误汗而致。
治法:益阴荣筋,缓急止痛。
处方:芍药15g 炙甘草9g
应用:腹痛和脚腿疼痛都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味应用(属实者用赤芍,属虚者用白芍)。
98.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68)
病机:阴阳两虚。
脉症:汗多,反恶寒,肢挛急,脉沉细或微。
治法:扶阳,益阴,止痛。
处方:芍药15g 炙甘草6g 炮附子4.5g
应用:腿脚拘挛疼痛,骨节疼痛,恶寒,足冷或腹痛,脉沉微可以此方为基础治疗。
99.汤证:黄连阿胶汤(303)
病机:少阴阴虚火旺。
脉症:心中烦,不得眠,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滋阴降火。
处方:黄连4.5g 黄芩4.5g 芍药9g 鸡子黄2枚 阿胶12g(烊化)
应用:用于阴虚火旺之神经官能症、失眠。又用于邪热未净而阴虚液少之久痢,腹痛下脓血,心中烦,舌红,脉弦细而数,见阴虚内热证者。
100.汤证:炙甘草汤(177)
病机:太阳之邪传入少阴而为阴阳两虚。
脉症:心动悸,脉结代。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宁心益神。
处方:炙甘草9g 生姜6g 党参9g 生地黄12g 桂枝6g 阿胶9g(烊化)麦门冬15g 麻仁9g 大枣10枚
应用:本方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悸、结代脉(心律不齐),证属阴阳两虚者。
101.汤证:桔梗汤(311)
病机:少阴经客热郁于咽喉或见热壅于肺而成肺痈之证。
脉症:咽干,肺痈吐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咽,祛痰排脓。
处方:桔梗9g 生甘草9g
应用:用治喉痹及肺痈,咳唾腥臭脓痰。
102.汤证:苦酒汤(312)
病机:邪客少阴,虚火上郁,咽喉生疮。
脉症:咽喉伤,局部溃烂,声音嘶哑不能出,舌红,脉细数。
治法:消肿,敛疮,清音。
处方:半夏 鸡蛋清 苦酒(米醋)
应用:用生半夏3、4枚,洗去粘滑液,破如枣核大10余粒,加米醋1~2两,微煎,去半夏,留醋,趁热冲下鸡蛋清一枚,和匀,少少含咽之,可连作数剂服用。
103.汤证:半夏散(汤)(313)
病机:寒邪客于少阴经,寒遏于外,热邪怫郁于咽喉。
脉症:咽痛,恶寒微热,咽间有痰涎,脉浮紧或浮弦。
治法:温散寒邪,利咽止痛。
处方:半夏 桂枝 炙甘草各等分
应用:捣筛为散,每次服一钱半,温开水送下,或倍其量煎汤,徐徐咽之亦可。
104.汤证:乌梅丸(338)
病机:胃热肠寒,寒热错杂,蛔上入膈,气机逆乱。
脉症:腹痛时作,痛极而厥,烦闷呕吐,有时吐蛔,脉微或沉浮。
治法:温阳通降,安蛔止痛,寒热并施。
处方:乌梅15g 细辛3g 干姜6g 附子6g 当归9g 蜀椒6g 桂枝6g 党参6g 黄柏9g 黄连9g
应用:本方治蛔厥,冷痢久泻,反胃等证。
105.汤证:白头翁汤(371)
病机:湿热郁蒸,奔逼大肠,热陷血分。
脉症: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身热口渴,肛门灼热,脉滑数。
治法:清热燥湿,凉肝解毒。
处方:白头翁9g 黄柏6g 黄连6g 秦皮9g
应用:本方用治原虫性痢疾和各种痢疾,又治眼目赤肿。
106.汤证:甘草汤(311)
病机:少阴客热咽痛。
脉症:咽痛,脉细。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缓痛。
处方:生甘草9g
应用:生甘草对缓解咽喉肿痛有效。
107.汤证:瓜蒂散(166)
病机:痰涎阻塞胸中,或宿食停于上脘,壅阻气机。
脉症:心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关尺脉沉。
治法:涌吐食痰。
处方:瓜蒂、赤小豆等分,捣筛和匀,每次3~6g煎服,可与豆豉同煎。
应用:本方又可疗黄疸。
108.汤证:文蛤散(141)
病机:水热之邪闭郁体表。
脉症:口干,渴欲饮水不止,脉弦细。
治法:止消渴,润五脏。
处方:文蛤30g
应用:一说文蛤即海蛤壳,用于痰热、消渴。
109.汤证:猪肤汤(310)
病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可由下利而致。
脉症:咽干而不痛(不红不肿),胸满,心烦,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燥,滋养肺肾。
处方:猪皮适量。
应用:可用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等加减代之。
110.汤证:蜜煎导方(233)
病机:津亏肠燥,屎结直肠,有便意而难出肛门。
脉症:大便难,小便自利,脉沉细或正常。
治法:润而导之。
处方:食蜜
应用:此法相当于现代所用甘油锭(栓)、开塞露之类。
111.汤证:猪胆汁方(233)
病机:热结于下,肠满胃虚。
脉症:大便出宿食恶物,脉沉实或滑数。
治法:清热润下。
处方:大猪胆一个,醋适量。
应用:本法已被甘油栓等所代替。
112.汤证:烧禅散(392)
病机:大病将愈或初愈,余热未尽时交媾,致使阴阳失衡。
脉症:身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脉细弱。
治法:调整阴阳。
处方:禅灰(妇人内裤近前阴处,取烧作灰)
应用:此方历代均少应用,裤裆入药是否合理,暂且存疑。
病机:上热下寒,虚实错杂。
脉症:身热,微烦,腹痛,肠鸣下利,脉弦数。
治法:清上温中。
处方:山栀子9g 干姜4.5g
应用:寒热错杂之胃病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味。
67.汤证:枳实栀子豉汤(393)
病机:大病后劳复。
脉症:劳复发热,口渴,心烦懊侬,心下痞塞或胸脘胀满,或大便硬结,脉滑或数。
治法:调中,化滞,除烦。
处方:炙枳实9g 山栀子9g 香豉15g
应用:本方应用不拘于劳复,病前病后凡见此方证者均可选用,又可治湿热发黄,有便秘宿食者加大黄6g。
68.汤证:栀子柏皮汤(261)
病机:湿热郁滞三焦(热重湿轻)。
脉症:身热,面目发黄,小便不利,脉弦数或弦大滑实。
治法:清泄湿热。
处方:山栀子9g 黄柏6g 炙甘草3g
应用:本方用于阳黄而无腑实便秘者,又可治身热心烦,目赤吐衄。
69.汤证:黄芩汤(172)
病机:热迫阳明,自下利。
脉症:腹痛下利,身热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热止痢,和中缓痛。
处方:黄芩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应用:后世治痢方多由本方衍化而来。
70.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172)
病机:热迫阳明,伴见呕吐。
脉症: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脉沉弦。
治法:和解表里,降逆止呕。
处方:黄芩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半夏9g 生姜9g
应用:黄芩汤证兼呕吐者。
71.汤证:甘草干姜汤(29)
病机:中焦阳虚,脾阳不运,脾弱肺寒。
脉症:恶寒无热,手足厥冷,烦躁,吐逆,涎沫多,咽干不欲饮,小便数,头眩,脉浮数或沉微。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化饮。
处方:炙甘草6~12g 干姜3~6g
应用:本方能恢复脾胃之阳,对虚寒性腹痛,呕吐下利,涎唾多都有疗效。
72.汤证:理中丸(又名人参汤)(386)
病机:脾胃虚寒,中气失守。
脉症:腹胀满,食不下,时腹自痛,呕吐,下利清稀,舌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处方:党参9g 干姜4.5g 白术9g 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用于脾阳不运的吐利腹痛,若脉微肢厥加炮附子,为附子理中丸;有表证,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
73.汤证:桂枝人参汤(163)
病机:素体脾阳不足,复感外邪,表里同病,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表证未解,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或见手指不温,时时恶寒,脉沉微。
治法:温阳解表。
处方:桂枝9g 炙甘草9g 白术9g 党参9g 干姜9g
应用:本方为理中汤加入桂枝而成。
74.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159)
病机:下元不固,滑脱下利,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下利不止,滑脱不禁(洞泻),脉沉细无力。
治法:涩肠止泻。
处方:赤石脂15~30g 禹余粮15~30g
应用:用于病邪已解,气虚肠滑,可与其他补气固摄药同用。
75.汤证:桃花汤(306)
病机:脾肾阳虚,肠胃虚寒,滑脱不禁。
脉症:下利脓血,经久不愈,滑脱不禁,小便不利,腹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滑,脉迟或弱。
治法:温中固脱,涩肠止利。
处方:赤石脂15g 干姜6g 粳米30g
应用:阳虚甚而厥者加炮附子,为增强止血作用可加阿胶、甘草。
76.汤证:吴茱萸汤(243)
病机:胃肠虚寒,水饮潴留,肝邪挟胃浊上逆。
脉症:干呕,吐涎沫,头顶痛,手指不温,或见烦躁下利,醋心,脉沉弦。
治法: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处方:吴茱萸6g 党参9g 生姜12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治虚寒性挟有水饮有胃脘疼痛,及寒性的吞酸。本方加炮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
77.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
病机:脾虚不运之腹胀满。
脉症:腹胀满,可见消化不良,心下痞满,呕吐,苔滑腻,脉缓或濡软。
治法:温运健脾,宽中除满。
处方:厚朴6g 生姜9g 半夏9g 炙甘草3g 党参9g
应用:本方寓攻于补,用于慢性胃病,虚中挟实之证。
78.汤证:干姜附子汤(61)
病机:阳气大虚,阴寒内盛,可由误下,误汗而致。
脉症: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无表证,不呕不渴,脉沉微。
治法:急救回阳。
处方:干姜4.5g 生附子9g
应用:本方为四逆汤去甘草,以求药力峻猛,用治亡阳虚寒或中寒猝倒。
79.汤证:四逆汤(323,324)
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可因阳虚之体,寒邪直中,或病势太重,正不胜邪,或误用汗吐、下法所致。
脉症:四肢厥逆,身体疼痛,恶寒汗出,下利清谷,呕吐,唇指发绀,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微迟弱。
治法:温运脾肾,回阳救逆。
处方:生附子12g 干姜6g 炙甘草6g
应用:本方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肺源性心脏病,中毒性休克,急性胃肠炎等属少阴虚寒证者。
80.汤证:四逆加人参汤(385)
病机:下利过度,亡阳脱液。呕吐,大汗,亡血,亡津亦可导致此证。
脉症:凡四逆汤证而见心下痞满,里外无热,脉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炙甘草6g 人参6~9g
应用:本方证与四逆汤证相似,但较四逆汤证更为重笃,不仅亡阳,而且气津亦脱。
81.汤证:茯苓四逆汤(69)
病机:阴阳两伤,邪独不解,或挟水饮,神志被扰。
脉症:恶寒自汗,烦躁不宁,或见厥逆,眩悸,筋惕肉闰,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脉细微或沉微。
治法:回阳救逆,兼顾利水。
处方:茯苓12g 人参6g 生附子6g 炙甘草6g 干姜6g
应用:可治阳虚水肿。
82.汤证:通脉四逆汤(317)
病机:阴寒内盛,阳微欲脱,气血不通,脉不出(内真寒外假热)。
脉症: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不恶寒,面赤或千呕,咽痛,腹痛,脉微欲绝。
治法:温里通阳,回阳通脉。
处方:生附子12g 干姜9g 炙甘草4.5g 葱白4茎(本方为四逆汤加葱白而成)
应用:用于证同四逆,而又出现面赤,不恶寒,颜面额间汗出等假热者。
83.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390)
病机:吐泻太甚,阳亡阴竭。
脉症:吐已下断,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汗出而厥,四肢拘挛,可见额间汗出如珠,四末逆冷如冰,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处方:干姜9g 生附子12g 炙甘草4.5g 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此证较通脉四逆汤证为重。
84.汤证:白通汤(314)
病机:少阴下利,阴绝于下,阳越于上。
脉症:但欲寐,手足厥冷,下利腹痛,可见面赤,气逆烦躁,头项痛,脉微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葱白4茎 童便100ml(药煎成后加入)
应用:用于少阴证既厥且逆之重证。
85.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315)
病机:阴寒太甚,内为格拒,使阳气上浮。
脉症:下利不止,厥逆,烦躁,可见胸中痞塞,干呕,面赤汗出,脉微或无脉。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兼苦寒反佐。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葱白4茎 童便100ml(药煎成后加入) 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该方证略同白通汤证,但阴阳格拒之象更为严重。
86.汤证:真武汤(82,316)
病机: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脉症:身热,自汗,心下悸,头晕,身困动,四肢沉重,摇摇欲倒,小便不利或清长自利,浮肿下利,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炮附子6g 茯苓9g 芍药9g 白术9g 生姜9g
应用:本方广泛用于阳虚水泛之证,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心衰,慢性胃肠炎,耳源性眩晕,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87.汤证:附子汤(304)
病机:阳虚阴盛,水寒浸渍筋脉骨节之间。
脉症:身体骨节疼痛,无热恶寒,手足逆冷,口中和,可见心下痞,动悸浮肿,小便不利,脉沉。
治法:扶正达邪,温阳散寒,逐湿宣痹止痛。
处方:炮附子9g 茯苓9g 党参6g 白术12g 芍药6g
应用:本方证为真武汤倍术、附,加人参去生姜而成,两方均能治阳虚水肿和风湿疼痛,但本方力宏于真武汤,扶正达邪,长于治风寒湿痹,骨节身体疼痛。
88.汤证:甘草附子汤(175)
病机:风寒湿留着关节,凝滞不解,表里阳气皆虚。
脉症:骨节烦痛,掣痛不能屈伸,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治法:疏风,祛湿,止痛。
处方:炙甘草9g 炮附子9g 白术6g 桂枝9g
应用:本方治痛风,风湿疼痛,及寒湿脚气有效。
89.汤证:桂枝甘草汤(64)
病机:心阳虚损之轻证,可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而致。
脉症:心下悸,欲得按,脉微缓,或沉细,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
处方:桂枝9g 炙甘草9g
应用: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动悸之症。
90.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18)
病机:火气内迫,表里阴阳之气乖逆,可由误用温灸发汗而致。
脉症:心悸,烦躁,可见怵惕不宁,失眠多汗,脉浮而虚。
治法:扶阳安神。
处方:桂枝3g 炙甘草3g 煅牡蛎9g 煅龙骨9g
应用:精神刺激,心悸亢进可用此方。
91.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67)
病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成饮。
脉症:心下逆满或胸胁支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脉沉紧或沉滑。
治法:温中降逆,化饮利水,平冲定悸。
处方:茯苓12g 桂枝6g 白术9g 炙甘草3g
应用:本方擅治脾胃虚弱,饮停中焦,呕吐涎沫,以及眼科诸疾。
92.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65)
病机:心阳不足,镇摄无权,欲作奔豚。
脉症: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小便不利,或见心悸、短气,筋惕肉闰,口干不欲多饮水,脉弦或弦滑。
治法:平冲降逆,通阳制水。
处方:茯苓12g 桂枝9g 炙甘草4.5g 大枣6枚
应用:临床常用于神经衰弱、心悸、慢性胃炎等。
93.汤证:茯苓甘草汤(73,356)
病机:水停心下(胃肠),气血内厥,厥而心下悸。
脉症:心下悸,不渴,四肢冷,小便不利,苔白滑,或微有寒热,脉弦。
治法:通阳散水。
处方:茯苓9g 桂枝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应用:可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痛,属于心阳不足者。
94.汤证:五苓散(71)
病机:水饮停蓄,膀胱气化不行,水湿不能下输,津液不能上布。
脉症:发热头痛,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
治法:健脾渗湿,化气利水。
处方: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应用:可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脑积水,湿疹,头痛,眩晕等。
95.汤证:猪苓汤(223)
病机:热盛伤阴,水热互结于下焦。
脉症:心烦不得眠,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舌红苔滑,脉浮或浮数。
治法:清热利水,育阴止血。
处方: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阿胶9g(烊化) 滑石15g
应用:本方用于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口渴心烦,发热脉浮者,又治淋证,尿血,水肿等。
96.汤证:牡蛎泽泻散(395)
病机:病后余邪在下焦,膀胱气化失常,湿热下注。
脉症:腰以下有水气,下肢浮肿,腹胀,胁下痞满,二便不利,脉沉数而有力。
治法:利水,消肿,祛满。
处方:牡蛎 泽泻 蜀漆 葶苈子 商陆根 海藻 瓜蒌根各等分,为极细末,每次3~6g,每日2~3次。
应用:用于水肿之实证,不仅用于下半身浮肿,亦可用于面目浮肿,胸腹有积水,二便不利,脉实之证。
97.汤证:芍药甘草汤(29)
病机:阴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可由误汗而致。
治法:益阴荣筋,缓急止痛。
处方:芍药15g 炙甘草9g
应用:腹痛和脚腿疼痛都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味应用(属实者用赤芍,属虚者用白芍)。
98.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68)
病机:阴阳两虚。
脉症:汗多,反恶寒,肢挛急,脉沉细或微。
治法:扶阳,益阴,止痛。
处方:芍药15g 炙甘草6g 炮附子4.5g
应用:腿脚拘挛疼痛,骨节疼痛,恶寒,足冷或腹痛,脉沉微可以此方为基础治疗。
99.汤证:黄连阿胶汤(303)
病机:少阴阴虚火旺。
脉症:心中烦,不得眠,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滋阴降火。
处方:黄连4.5g 黄芩4.5g 芍药9g 鸡子黄2枚 阿胶12g(烊化)
应用:用于阴虚火旺之神经官能症、失眠。又用于邪热未净而阴虚液少之久痢,腹痛下脓血,心中烦,舌红,脉弦细而数,见阴虚内热证者。
100.汤证:炙甘草汤(177)
病机:太阳之邪传入少阴而为阴阳两虚。
脉症:心动悸,脉结代。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宁心益神。
处方:炙甘草9g 生姜6g 党参9g 生地黄12g 桂枝6g 阿胶9g(烊化)麦门冬15g 麻仁9g 大枣10枚
应用:本方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悸、结代脉(心律不齐),证属阴阳两虚者。
101.汤证:桔梗汤(311)
病机:少阴经客热郁于咽喉或见热壅于肺而成肺痈之证。
脉症:咽干,肺痈吐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咽,祛痰排脓。
处方:桔梗9g 生甘草9g
应用:用治喉痹及肺痈,咳唾腥臭脓痰。
102.汤证:苦酒汤(312)
病机:邪客少阴,虚火上郁,咽喉生疮。
脉症:咽喉伤,局部溃烂,声音嘶哑不能出,舌红,脉细数。
治法:消肿,敛疮,清音。
处方:半夏 鸡蛋清 苦酒(米醋)
应用:用生半夏3、4枚,洗去粘滑液,破如枣核大10余粒,加米醋1~2两,微煎,去半夏,留醋,趁热冲下鸡蛋清一枚,和匀,少少含咽之,可连作数剂服用。
103.汤证:半夏散(汤)(313)
病机:寒邪客于少阴经,寒遏于外,热邪怫郁于咽喉。
脉症:咽痛,恶寒微热,咽间有痰涎,脉浮紧或浮弦。
治法:温散寒邪,利咽止痛。
处方:半夏 桂枝 炙甘草各等分
应用:捣筛为散,每次服一钱半,温开水送下,或倍其量煎汤,徐徐咽之亦可。
104.汤证:乌梅丸(338)
病机:胃热肠寒,寒热错杂,蛔上入膈,气机逆乱。
脉症:腹痛时作,痛极而厥,烦闷呕吐,有时吐蛔,脉微或沉浮。
治法:温阳通降,安蛔止痛,寒热并施。
处方:乌梅15g 细辛3g 干姜6g 附子6g 当归9g 蜀椒6g 桂枝6g 党参6g 黄柏9g 黄连9g
应用:本方治蛔厥,冷痢久泻,反胃等证。
105.汤证:白头翁汤(371)
病机:湿热郁蒸,奔逼大肠,热陷血分。
脉症: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身热口渴,肛门灼热,脉滑数。
治法:清热燥湿,凉肝解毒。
处方:白头翁9g 黄柏6g 黄连6g 秦皮9g
应用:本方用治原虫性痢疾和各种痢疾,又治眼目赤肿。
106.汤证:甘草汤(311)
病机:少阴客热咽痛。
脉症:咽痛,脉细。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缓痛。
处方:生甘草9g
应用:生甘草对缓解咽喉肿痛有效。
107.汤证:瓜蒂散(166)
病机:痰涎阻塞胸中,或宿食停于上脘,壅阻气机。
脉症:心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关尺脉沉。
治法:涌吐食痰。
处方:瓜蒂、赤小豆等分,捣筛和匀,每次3~6g煎服,可与豆豉同煎。
应用:本方又可疗黄疸。
108.汤证:文蛤散(141)
病机:水热之邪闭郁体表。
脉症:口干,渴欲饮水不止,脉弦细。
治法:止消渴,润五脏。
处方:文蛤30g
应用:一说文蛤即海蛤壳,用于痰热、消渴。
109.汤证:猪肤汤(310)
病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可由下利而致。
脉症:咽干而不痛(不红不肿),胸满,心烦,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燥,滋养肺肾。
处方:猪皮适量。
应用:可用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等加减代之。
110.汤证:蜜煎导方(233)
病机:津亏肠燥,屎结直肠,有便意而难出肛门。
脉症:大便难,小便自利,脉沉细或正常。
治法:润而导之。
处方:食蜜
应用:此法相当于现代所用甘油锭(栓)、开塞露之类。
111.汤证:猪胆汁方(233)
病机:热结于下,肠满胃虚。
脉症:大便出宿食恶物,脉沉实或滑数。
治法:清热润下。
处方:大猪胆一个,醋适量。
应用:本法已被甘油栓等所代替。
112.汤证:烧禅散(392)
病机:大病将愈或初愈,余热未尽时交媾,致使阴阳失衡。
脉症:身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脉细弱。
治法:调整阴阳。
处方:禅灰(妇人内裤近前阴处,取烧作灰)
应用:此方历代均少应用,裤裆入药是否合理,暂且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