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其弦钩毛石而缓者,是四脏之有胃气也。其弦钩毛石而不缓者,是谓真脏脉。真脏脉见,胃气败竭,必死不救也。
其二、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其三、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摘自《四圣心源*脉法论》
其中心意思是说,常人的脉象,寸关尺因其各自所代表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脉象,这种脉象称做“真脏脉”。而于常人中这种“真脏脉”因有胃气(中气)的灌溉而有缓。若现“真脏脉”胃气则绝,有死亡之虞。
由阴阳相互制约的特点,常脉当取中庸:当浮而不全浮,浮中当有沉;当沉而不全沉,沉中亦有浮,以此类推。
黄先生此说,从理论上讲是很有深度,很有道理的。可惜我临床机会少,实践机会不多,悟性也有限,没有办法证实,也没有能力领悟更深,希望各位先生,给予评说,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