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H 藿香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52
声望
36
【出处】《别录》

【拼音名】Huò Xiānɡ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原形态】
①广藿香,又名:枝香。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揉之有香气。茎直立,粗壮,四棱形,密被灰黄色长柔毛,上部多分枝。叶对生,阔卵形、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1.5~4厘米,下部的叶较小,先端钝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沿叶脉处最多;叶柄长2~3厘米,密被灰黄色柔毛。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顶生或腋生,长2~8厘米,直径1~2厘米;萼5裂,萼筒长6~8毫米,较苞片为长: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长约8毫米,裂片4(下唇3裂),近等长,先端钝,全缘;雄蕊4,突出,花丝有髯毛;子房上位,柱头2裂。小坚果椭圆形,平滑。花期1~2月。但很少开花。
广东、云南有栽培。
②藿香,又名:排香草、野藿香。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11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叶柄长1~4厘米。轮伞花序聚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大,阔线形或披针形,被微柔毛;萼5裂,裂片三角形,具纵脉及腺点;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长约8毫米,上唇四方形或卵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两侧裂片短,中间裂片扇形,边缘有波状细齿,花冠外被细柔毛;雄蕊4,2强,伸出花冠管外;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中央,伸出花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于山坡或路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①广藿香
干燥全草长30~60厘米,分枝对生。老茎略呈四方柱形,四角钝圆,直径约4~10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毛茸较少,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粗糙,黄绿色,中央有白色髓。嫩茎略呈方形,密被毛茸,质脆易断,断面灰绿色。叶片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多皱缩或破碎,两面均密生毛茸,质柔而厚。气香,浓郁,昧微苦而辛。以茎粗、结实、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厚者为佳。
产广东。一般认为本种的品质较优。
②藿香
又名:土藿香(《滇南本草》),杜藿香。干燥全草长约60~90厘米。茎呈四方柱形,四角有棱脊,直径约3~10毫米,表面黄绿色或灰黄色,毛茸稀少,或近于无毛;质轻脆,断面中央有白色髓。老茎坚硬,木质化,断面中空。叶多已脱落,剩余的叶灰绿色,皱缩或破碎,两面微具毛;薄而脆。有时枝端有圆柱形的花序,土棕色,小花具短柄,花冠多脱落,小坚果藏于萼内。气清香,味淡。以茎枝青绿、叶多、香浓者为佳。
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北、云南、辽宁等地。

【化学成份】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约占52~57%;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薁醇、广藿香吡啶、表愈创吡啶;另有多种其他倍半萜如石竹烯、β-榄香烯、别香橙烯、γ-广藿香烯、β-古芸烯、α-愈创木烯、瓦伦烯、α-古芸烯、γ-毕澄茄烯、δ-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等。
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并含有茴香醚、茴香醛、d-柠檬烯,以及对-甲氧基桂皮醛、α-蒎烯、β-蒎烯、辛酮-3、辛醇-3、对-聚伞花素、辛烯-1-醇-3、芳樟醇、l-石竹烯、β-榄香烯、β-葎草烯、α-衣兰烯、β-金合欢烯、γ-毕澄茄烯、二氢白菖考烯等。我国东北产藿香风干材料,全草含挥发油0.54%,并含微量鞣质及苦味质。

【药理作用】
①抗真菌作用
试管实验藿香煎剂(8~15%)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蕾香乙醚浸出液(3%)及醇浸出液(1%)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与煎剂相似;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在煎剂15%对方出现抑制,而乙醚浸出液于3%、醇浸出液于5%及水浸出液于10%等浓度时均呈抑菌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抗菌力强。
②抗螺旋休作用
藿香水煎剂(15毫克/毫升)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但必须将浓度增至31毫克/毫升时,方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③对胆囊的影响
口服藿香煎剂,利用X线胆囊造影术,证明藿香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炮制】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藿梗:取老茎,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
辛,微温。
①《南方草木状》:味辛。
②《别录》:微温。
③《珍珠囊》:甘苦。

【归经】
入肺、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
①《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②《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附方】
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局方》藿香正气散)
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禹讲师经验方》)
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元方》)
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滇南本草》)
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圣惠方》)
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包会应验方》)
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滇南本草》)

【各家论述】
①《药品化义》: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②《本草正义》: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也。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病,芳香能助中州消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不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盖疠疫以气染人,无非湿浊秽腐之熏蒸,感之者由口鼻吸入,胃先受之,芳香得清气之正,而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但必以广产为佳,虽以气胜,而冲和可爱,今江浙间遍地产之,则味苦涩而气亦恶劣。石顽谓伐胃消食,且能耗气,而世俗以为能解暮气,瀹茶多饮,未尽善也。仲醇谓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者弗用。按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凡芳香行气,醒脾胜湿诸芳草,皆有同情,不仅藿香、木香一类为然也。

【摘录】《*辞典》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枝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或藿香(排香草、野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 的全草。
味辛,性微温。入肺、脾、胃经。功能:快气、和中、辟秽、祛湿、解暑。主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内服:煎汤,5~1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酮(Pogostone)和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其他成分有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等。
从广藿香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Apigenin)、鼠李黄素(Rhamnetin)、商陆黄素(Ombuine)。
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茴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d-柠檬烯(d-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 namaldehyd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辛酮(3-0ctanone)、3-辛醇(3-0ctanol)、对-聚伞花烯(p-Cymene)等。
从藿香中分离出刺槐黄素(Acacetin)、椴素(Tilianine)、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 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素(Agastachin)。此外,尚含少量鞣质、苦味质等成分。
药理作用:
1. 抗真菌作用实验证明,藿香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藿香乙醚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提示浸出液的抗菌能力比煎剂为强。
2.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藿香水煎剂在浓度为 15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 31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3. 抗病毒作用有报告指出,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暑泻藿香、苍术、槟榔各1000g,厚朴600g ,黄连300g,木香500g,地锦草3000g。加清水80~100L,浸泡1小时,煎至25ml,冷却后,分装瓶内。成人每次100ml,开水冲服,轻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恶心呕吐重者,可少量多次,每次30~50ml,频频咽下,每日6~10次,或加入生姜汁数滴冲服。儿童酌减。治疗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无效8例。一般服药后1日即可见效。〔中医杂志1983;(8):40〕
2. 治疗中焦湿热症藿香、陈皮、茯苓各1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10g,柴胡12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2例,全部治愈。平均服药9剂。〔中原医刊1990;17(3):31〕
3. 治疗夏令皮炎藿香、青蒿、黄柏、苦参、地骨皮各9g,水煎服。治疗60例,用药1个疗程(7天为1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无效 12例。
〔浙江中医杂志1985;(6):374〕
4. 治疗婴幼儿腹泻a. 藿香、苍术各6g,野麻草15g,车前子9g,厚朴、陈皮各4g,粉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7枚。水煎服。治疗112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药1984;(1):13〕
b. 藿香、紫苏各4g,苍术、厚朴各6g,砂仁3g,云苓9g,车前子6g。水煎服。治疗36例,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1990;(4):37〕
5. 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藿香15~30g,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各服1次。如发病3~4天,发炎较厉害者,可加入白茅根30g,用上药煎服。治疗病毒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34例,痊愈31例,无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1976;(1):28〕
方剂选用:1. 治疗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份,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2. 治疗疟疾: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3. 治疗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太平圣惠方》)
配伍效用:
藿香配伍白术 藿香和胃化湿止呕;白术健脾益气。二者伍用,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身倦乏力、呕吐、泄泻等症。
藿香配伍半夏 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藿香配伍佩兰 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藿香配伍砂仁 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或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临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性药疹的报告。
【医家论药】
“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药品化义》)
“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也。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不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本草正义》)
“藿香,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成功在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之要领,为正气散之要药也。”(《药鉴》)
“藿香,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则可以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本草求真》)
附注:藿香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产于江苏苏州者称苏藿香;产于浙江者称杜藿香;产于四川者称川藿香。然其大多数野生于山坡、路旁,故亦统称为野藿香。该类藿香较广藿香味淡,品质较次。
广藿香,亦称南藿香。该品种与上述藿香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我国南方广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广藿香有浓郁的特异清香,味微苦而辛,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之力尤胜。
 
t01145c65ec99301b4a.jpg
t016792c7993fdb47cf.jpg
t017466a4756fde6835.jpg
11179-1392209085-44f8807f2bc8d4e2bc0a20d7749693e7.jpg


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属管状花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中文学名:藿香

中文别名:土藿香,排香草、大叶薄荷、兜娄婆香、猫尾巴香、山茴香、水蔴叶

英文名:Herba Pogostemon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亚纲:菊亚纲

目:唇形目

科:唇形科

亚科:野芝麻亚科

属:藿香属

种:广藿香
植物形态
t017cdc479a3cf3f66c.jpg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1.5米,四棱形,粗达7-8毫米,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3-6.5厘米,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点状腺体;叶柄长1.5-3.5厘米。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2.5-12厘米,直径1.8-2.5厘米;花序基部的苞长不超过5毫米,宽约1-2毫米,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较小,长约2-3毫米;轮伞花序具短梗,总梗长约3毫米,被腺微柔毛。

花萼管状倒圆锥形,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被腺微柔毛及黄色小腺体,多少染成浅紫色或紫红色,喉部微斜,萼齿三角状披针形,后3齿长约2.2毫米,前2齿稍短。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宽约1.2毫米,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宽大,长约2毫米,宽约3.5毫米,平展,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花盘厚环状。子房裂片顶部具绒毛。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毫米,宽约1.1毫米,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鉴别方法
鉴别要点
t013c179e484cf9205e.jpg
三种不同产地的广藿香,以石牌藿香产期长、加工讲究,具有茎壮形矮,枝叶密被毛茸,气清香醇为优;高要藿香产期稍短,而体形略大,叶质稍薄,气香而不醇,质亦尚可;海南藿香则产期较短、加工粗放,因而枝条弯曲,气香而浊,质较逊。   
 
名典鉴别
1、宋·掌锡禹曰:“按南州异物志云: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叶似水苏,可着衣服中。嵇含南方草木状云:出高趾、九贞、武平、兴古诸地,吏民自种之,榛生(泛指丛生……),五六月采。曰干乃芬香。”

2、苏颂曰:“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须黄色乃可收。”

3、明·《本草蒙筌》载:“藿香。岭南郡州,人多种莳。七月收采,气甚芬香。市家多掺棉花叶、茄叶假充,不可不细择尔。拣去枝梗入剂。”

4、李时珍曰:“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

5、清·《本草从新》:“藿香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唯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   

快速鉴别
1、石牌藿香:种植13个月后采收,加工时采用“顺枝闷香”工序
t014f2f9e4df5708651.jpg
,是广产藿香最佳品。主产广州,市郊石牌、索下及邻近的乡村。形状是全草长30~80cm,多分枝,主茎粗短,直径1.5~2.5cm,茎枝略呈方柱形,四角钝圆,直径0.4~1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老茎坚硬,木质。茎枝折断后中间有白髓,似海绵状。叶对生,完整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边缘具钝锯齿,干后皱缩。叶片脱落较少,叶质稍厚,色鲜,呈黄绿色或金黄色,习称“金花叶。”枝叶密被毛绒,气清香醇,味甘淡,无苦涩。

2、高要藿香:种植约9个月后采收,亦有“顺枝闷香”工序,品质亦佳。主产高要、肇庆、云浮、湛江、电白等地。形状是主茎粗长,枝叶稍稀疏,体形较大,长100cm左右。叶片脱落稍多,叶质略薄,表面黄色或灰色。枝条顺直,质稍松,断面髓部略大,气香而不醇,味甘淡,微涩。   

3、海南藿香:种植时间较短,两年内采收3次或一年内采收2次,采收后晒干,无“顺枝闷香”工序,质量稍逊。主产海南万宁等地。形状是主茎粗短,分枝多,长50~100cm以至100cm以上。叶片脱落较多,叶质较薄,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枝条多弯曲,质较松,断面髓部较大,气香而浓浊,味微苦涩。[1]
生长习性
喜高温湿润气候,以年平均气温24-25℃最适宜生长,气温隆至17℃以下,生长缓慢,植株能耐0℃短暂低温。雨量要充沛,分布均匀,要求年降雨量1600-2400mm。喜阳光,但在苗期和定植初期必须适度荫蔽,一量长出新根和新叶后即去掉荫蔽。遇台风时枝叶易折断。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栽培为宜。

生长繁殖
1、直插法插植期宜选在温暖多雨的季节。海南省一般在9-10月,选生长旺盛、粗壮节密、生长期为4-5个月的植株,取中部茎的测技,长20-30厘米,具6-7个节,下部3-4节褐色木栓化。用手将枝条自茎上轻轻折下,使插校附有部分主茎——的韧皮组织。切勿用刀截取,避免因损伤过多、水分消耗过大而降低成活率。采苗时一般自茎基部逐层分次向上采取,每隔15-20天采一次。采下的南应置于阴凉地方,并要做到随采随种。
药用
《2010版药典1部》规定只有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注意事项
藿香用种子繁殖。当种子大部分变成棕色时收获,置阴凉处后熟数日,晒干脱粒。播种前用新高脂膜和草木灰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匀播于穴内,产量较高。藿香生长期间及时松土除草。追肥以氮肥为主,另还需看苗追肥。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要注意灌溉排水,保持田间一定的湿润。

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藿香病虫害主要有褐斑病、斑枯病、枯萎病、朱砂红叶螨,可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可在冬季清除枯枝落叶烧毁,可在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隆低温度;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施针对性药物经行灭杀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2、插枝育苗法将鲜技条插于苗床上,待长报后再移栽于大田。采集枝条的方法及时间与直插法相同。插校直在阴天或傍晚剪取,最好边采过插边淋水。待翌日才插植的枝条,应在傍晚摊放在露天下,吸收露水保鲜。枝条插后即进行遮荫,早上盖棚遮荫,晚上揭开,冬季应昼夜盖棚防霜害。在海南岛则可隔两行插一行芒箕或用稻草覆盖于行间,仅露苗心,也能起到保湿、遮荫及防寒的作用。每日早晚各浇水一次。插后10天左右便发根,发根后可施用人粪尿水3-4次,20天后除去遮荫物,1个月后即可定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