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医话)

Huangh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8/10
帖子
1450
获得点赞
8
声望
38
年龄
68
Rarisa xx 女,60 岁, 11/04/2010 初诊。

病人被诊为“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左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已一年半。张口疼痛,不能咬食物,只进流质,西药口服止痛,局部注射无效。伴有右肩关节疼痛,焦虑,疲乏,便秘,舌淡胖苔白,脉细涩无力。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气血瘀阻, 不通而痛。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加老桑枝, 红花,桃仁。六剂痛减大半。后又有两复诊,入柴胡为引,元胡增强止痛。共用药24贴。病人告知,诸症消,左颞下颌关节功能正常,右肩关节疼痛消失。
 
余也有一案,中西医治疗一月余不见好转。查其所服之药多是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剂。我给其实施针灸治疗,穴取上关,下关,颊车,翳风,足临泣,足三里。7日而愈。
 
余也有一案,中西医治疗一月余不见好转。查其所服之药多是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剂。我给其实施针

 
厉害啊,辩证精细!
 
此病针灸可速效,用药亦可三日有效,七日愈。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亦当效也。

之母芍药是管热性德肿胀的,楼主辩证说的是寒性的,该用热药。论坛也太刺激了。
 
之母芍药是管热性德肿胀的,楼主辩证说的是寒性的,该用热药。论坛也太刺激了。

确实,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为痹症郁久化热之初期,但是就不能变化一点吗?
 
确实,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为痹症郁久化热之初期,但是就不能变化一点吗?

有别的方法,看看范中林医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别的方法,看看范中林医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好吧,谢谢,我还没来及看范中林医案呢,不过我说的也有出处,临床上也有用。
 
好吧,谢谢,我还没来及看范中林医案呢,不过我说的也有出处,临床上也有用。

把你的根据说出来,我们共同进步,不要对一个问题不进行追究,草草过去了,那样只会学而不深。反复的研究伤寒的方子才能让我们大家的医术都有提高。
 
把你的根据说出来,我们共同进步,不要对一个问题不进行追究,草草过去了,那样只会学而不深。反复的研究

《神医怪杰张炳厚》“据刘老(刘渡舟)讲,在一次全国名老中医编写中医二版教材时,其中上海一名老中医对诸老说:‘本人患有下颌关节痛,百治不效,今日精英荟萃,谁出高方,以除此症。’其中一老中医说:‘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试,算我班门弄斧吧。’当时诸老闻之一惊,都想既没经中医四诊就出此方,表示怀疑。患病者立即取方治之,3付药后,痛若无。”
不过,刘炳厚先生自述40年来临证常用此方,效与不效各半,此方治此症,值得观察研究。
 
诸位君子
所言俱得实据
敬佩
 
《神医怪杰张炳厚》“据刘老(刘渡舟)讲,在一次全国名老中医编写中医二版教材时,其中上海一名老中医对

我看过此案。但此处当归四物贴切。
 
《神医怪杰张炳厚》“据刘老(刘渡舟)讲,在一次全国名老中医编写中医二版教材时,其中上海一名老中医对

本人患有下颌关节痛,百治不效,今日精英荟萃,谁出高方,以除此症



传说中的一句话开方???


您的意思是楼主的问题可以用这一句话一试?


《金贵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对桂枝芍药知母汤再认识对于桂枝芍药知母汤,虽然用过此方,但纯属误打误撞,并没有真正深究过。
这次病发,刚好可以让我重新认识一回。
最初是在张家礼主编的《金匮要略读本》知道此方的。书中这样分析:用桂枝汤去大枣调和营卫,防风祛风,白术健脾除湿,麻黄宣阳通痹而散寒湿,附子温经助阳,祛寒湿痹以止痛。佐以知母,引诸药而达病所,合芍药清热养阴,利溺散肿。
何任先生的《金匮要略临证发微》里面也只是提到:桂枝与附子通阳宣痹,温经散寒,桂枝配麻黄防风,祛风而温散表湿,白术附子助阳除湿,知母、芍药益阴清热,甘草和胃调中。
《成方切用》:用桂枝汤去枣加麻黄,以助其通阳,加白术防风,以伸脾气;加知母附子,以调其阴阳,谓欲制其寒,则上之郁热已甚,欲治其热,则下之肾阳已痹,故并加之尔。
《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营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两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剂也。
《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
《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至于教材《方剂学》,则让人失望,根本没有将这方选入。
上面的这些解释,说得有些道理,但并不能让我满意。
最让人疑惑的是知母,在这个方子里究竟是起什么作用?
《中药学》知母:【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大枣:【药性】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教材的这种大路解释,只能用来考试可,用来指导配方,则差远了。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对于本经,很多伤寒大家都说要仔细研读,可是一直都不知道要怎样读。前几天,从当当网淘了本《本经疏证》回来,帮了我大忙。
书中说:知母能益阴、清热、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则以古人用者甚罕,后学者多不明其故。
原来,知母在此是用来下水消肿用的。
结合我的事实:虽然有局部水肿,而且有局部发热现象,但并没有到需要苦寒泻火的程度,在此用知母有不恰当的地方,只能是那种久病之伤阴瘦人可以用。
鉴于此,我将知母换成了除寒水的细辛。本来有想到茯苓,但认为自己并没有小便不利,没有加。
改了后,方子效果如何?
超出我的期待:喝一杯后,整晚如沐温汤,非常舒服,一剂未完,便痛去大半,寒去大半。
毕竟是第一次直接改动经方,有如此之效,真让我非常高兴!
另外还有不解处:
在我身上,这个桂枝证究竟要如何清楚的判断?
有发热恶寒,但无汗,也没有头痛。脉象呢?右脉和平时差不多,左脉便让人担忧:很弱,特别是寸尺,不仔细摸,都摸不到。
真的应了: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而上面的用药,刚好包含了表阴证(少阴证)的两个主方: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本来也有麻黄附子甘草汤)。只多了两味:白术防风,少了一味大枣。原来这方还是典型的六经辨证方。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原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本来便是用知母代细辛的?一个治寒水,一个治热水。
本经: 防风 味甘温,无毒。
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术 味苦温。
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别录 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
大枣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多防风白术好理解,少大枣,还真是有点搞不明白。是不是本来我们是要利水,而偏偏这个大枣有固水的作用,与我们的目的刚好相反,才将之去的?看看利湿类的方剂,真的是少有用枣的,即便有,也只是极少的二枚而已.


后来用这个方时,将制附子换成了生附子,功效倍增!
因为市面上的制附子质量太差了!


这个读完我明白了,大枣也不是简单的角色。
 
病人实际是自主神经紊乱,由于脑血管压迫引起的,疏通血管,病就好了~

简单得很~~
 
病人实际是自主神经紊乱,由于脑血管压迫引起的,疏通血管,病就好了~

简单得很~~

您是中学西,还是西学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