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2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丁×,男,8 岁。
初诊:1985 年 2 月 5 日。
主诉: (母诉)患"鼻炎"已四年,主症涕出奇多,初期清稀,迩來偶有稠浊,通气尚可,四时更而症狀不减,且善泄汗,汗多时涕更多,尿炕频繁,几无虚夕。
诊查:鼻前庭红赤粗糙、潮润,鼻腔有分泌物,舌薄苔,脉平。
辨证、治法:肺怯则肺液滂沱,四年來无法控制,肾虚则摄纳失权,遗尿成已习惯,好在金水同治,古有先例。
处方:黄耆10克 白朮6克 防风6克 乌药5克 山药10克 百合10克 诃子肉10克 益智仁10克 七剂
二诊:4 月 1 日。母诉:进药二十剂,涕多清稀及尿炕明显改善。鼻前庭充血已轻澹,粗糙区已完整。鼻腔内多粘液性涕。舌薄苔,脉细。肺怯未見充壮,肾虚逐渐改善。仍取玉屏风散合缩泉丸大意,再參敛药。
处方:黄耆10克 防风6克 白朮6克 乌药5克 山药10克 益智仁10克 诃子肉10克 五味子10克 乌梅10克 五剂
三诊:6月17日。母诉:药累进四十剂,涕量已减少至正常。小便次數减少四分之三,基本无遗尿。鼻前庭及鼻腔未見異常。舌薄苔,脉细。肺窍多涕者已敛,肾窍多尿者已少。药求扫尾,量取维持。
处方:黄耆10克 白朮9克 防风6克 山药10克 桑螵蛸10克 诃子肉10克 益智仁10克 五味子 10 克
五剂,隔日一剂,即维持量服法。
[点评]"多涕症"一词,古今中西医无此病名。以往以单纯鼻流清涕就诊者,多归为鼻渊、脑漏一類。通过多年的臨床观察,认为老年人清涕滂沱、自淋而不能控制,与儿童入冬鼻涕悬挂,和鼻渊、脑漏毫无关係,而是由于"肺肾阳虚,七窍缺温煦之照,垂髫皓首,五液乏摄纳之权"所致。所以这類病症创名"多涕症",臨床用缩泉丸、金匮肾气丸、玉屏风散之類治療,效果显着。本例患者伴有尿炕,是因为肺肾同虚,选用缩泉丸加味,金水同治,更是一箭双凋,所以取效甚捷。
初诊:1985 年 2 月 5 日。
主诉: (母诉)患"鼻炎"已四年,主症涕出奇多,初期清稀,迩來偶有稠浊,通气尚可,四时更而症狀不减,且善泄汗,汗多时涕更多,尿炕频繁,几无虚夕。
诊查:鼻前庭红赤粗糙、潮润,鼻腔有分泌物,舌薄苔,脉平。
辨证、治法:肺怯则肺液滂沱,四年來无法控制,肾虚则摄纳失权,遗尿成已习惯,好在金水同治,古有先例。
处方:黄耆10克 白朮6克 防风6克 乌药5克 山药10克 百合10克 诃子肉10克 益智仁10克 七剂
二诊:4 月 1 日。母诉:进药二十剂,涕多清稀及尿炕明显改善。鼻前庭充血已轻澹,粗糙区已完整。鼻腔内多粘液性涕。舌薄苔,脉细。肺怯未見充壮,肾虚逐渐改善。仍取玉屏风散合缩泉丸大意,再參敛药。
处方:黄耆10克 防风6克 白朮6克 乌药5克 山药10克 益智仁10克 诃子肉10克 五味子10克 乌梅10克 五剂
三诊:6月17日。母诉:药累进四十剂,涕量已减少至正常。小便次數减少四分之三,基本无遗尿。鼻前庭及鼻腔未見異常。舌薄苔,脉细。肺窍多涕者已敛,肾窍多尿者已少。药求扫尾,量取维持。
处方:黄耆10克 白朮9克 防风6克 山药10克 桑螵蛸10克 诃子肉10克 益智仁10克 五味子 10 克
五剂,隔日一剂,即维持量服法。
[点评]"多涕症"一词,古今中西医无此病名。以往以单纯鼻流清涕就诊者,多归为鼻渊、脑漏一類。通过多年的臨床观察,认为老年人清涕滂沱、自淋而不能控制,与儿童入冬鼻涕悬挂,和鼻渊、脑漏毫无关係,而是由于"肺肾阳虚,七窍缺温煦之照,垂髫皓首,五液乏摄纳之权"所致。所以这類病症创名"多涕症",臨床用缩泉丸、金匮肾气丸、玉屏风散之類治療,效果显着。本例患者伴有尿炕,是因为肺肾同虚,选用缩泉丸加味,金水同治,更是一箭双凋,所以取效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