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每日所得

浅蓝色背影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28
帖子
58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33
竖子出生于一医家,上爷夫为医。
竖子上年考至医学院学习中医。
一年矣,我夫亲问我,十问而不知。愧~
父亲曰,中医者,讲其中!
父亲曾曰:读书不临床不为医,临床不读书不为医。
这一年,光阴多耗于电脑前。愧~~
父亲曰,中医者,勤也。
父亲龄将至半百,却书不离手。
竖子与父相比,愧~~
暑假,父亲令我每日早起背书。
曾记得父亲那晚对竖子曰:回校后,再不可浪费光阴。苦读医书,将中医发扬光大!
今回校两周,竖子又打回原形。
竖子深感惭愧。
为保证以后上课不睡觉,不玩手机~
于此立誓!
竖子,每日将一天所得于此,与各老师分享!
竖子愚钝,若有错,请各老师指正!!

11.9.4

浅蓝
 
学医最重要就两点:一是勤,勤于学习。二是坚持,坚持学习。今天看你此贴立誓言,希望你能坚持!我们会关注你的学习情况的
 
今日竖子的女朋友,在昨日早上来月例,来后不久便腹痛。我问她其月经。前几次月经提前,量少色黑略有块,舌象质红,苔薄黄紫。今次月经延迟,量少色红,经行腹涨痛且头痛,得温痛减,舌象质红薄白苔,脉象浮细略迟。
父亲曰: 欲治其病,当明其理。
临床上,因痛经而就诊者所见不少。寒热虚实交错,施治甚难。
记得父亲曾说:经行后腹痛者,多虚。经行前腹痛者,多实。痛经之为病,多因寒者
在与此病,小子认为女朋友之病多因寒凝血瘀。
得温痛减,寒也。不通则痛,寒而血凝。血瘀而碍气,故而腹胀。清阳不升,故而头痛!!
本病应胶艾四物加减或乌附汤加减。。
小子不才,请各老师指教!!
 
帖子加精华以示鼓励,期待天天有收获
 
最好能建立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从你给你女朋友瞧病开始,收获成就感
 
学习中医的人皆言中医是一门苦差事!而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忍受苦,照此以往能有几人能学习中医、能学好中医!不知到诸位仔细的思考没有?中医真的那么难学吗?究根结底我们中医需要一种浅显易懂的理论来指导学习、临床,这才是根本!中医不难学,中医实在易也!
 
从上面你所述的,我想你的父亲多半是“时方派”,多是推崇“医宗金鉴”类的,这不是不好,任何的方剂、中药皆是治病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知道病的道理,就是说要知道理!不知道你的父亲能教给你些中医的什么,为良师者当受之于理,而不当受之于巧!“经行后腹痛者,多虚。经行前腹痛者,多实。痛经之为病,多因寒者”,这几个“多是”是不是有猜的成分?不知道对你有什么影响?是不是觉得中医就像是算命?没有理论的唯一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只是先人临床的一种说法,至于中医的理他们还是知道的少。我们中医是科学的,其理论是唯一性的!这一点你要记住,先打好基础,你们是中医的希望!坚持下去!
 
从上面你所述的,我想你的父亲多半是“时方派”,多是推崇“医宗金鉴”类的,这不是不好,任何的方剂、中药

中肯!
 
学习中医的人皆言中医是一门苦差事!而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忍受苦,照此以往能有几人能学习中医、能学好中医!

老师所言甚是,中医的确需要一种通俗易懂的理论来指导学习、临床。但这种理论还没有。
学中医者,讲求悟性。悟性就系理解能力~如果能将中医那种枯燥的理论理解,就好像有了一种浅显易懂的理论来指导学习、临床。所以我们的老师时常提醒我们,不要死记硬背哪些理论,应当理解!!
就好像一条数学题一样,你把过程背下了。换一题,换个方式,问你,你依然不懂。如果把原理弄懂,百变还不离其中!!
我父亲是以经方为主,时方为辅。若当以派定论,小子不知如何下手。
我父亲不是说:欲治其病,先明其理。我父亲多授我经验。小子不才,所得甚少。暑假我父亲教我分经论治~~愧!举烛~
“中医是科学的,其理论是唯一性的!这一点你要记住,先打好基础,你们是中医的希望!坚持下去!”
中医基础理论真的很重要!!就像学武功必先学内功,练身体一样。无基础就算学最高深的招式,却无处可施。永远不是一合之敌。
虽有人持一方而名江湖者,大乃基础扎实而已!!
小子不才。请老师指点1!
 
老师所言甚是。浅蓝当练基础,巩固基础,再练奇招。
今读精气学说。
故有万物之化生皆源于气!!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人皆源于气,气聚则人生,气散则人亡,不久化为尘埃。如是而已。
中医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气有升降出入,人也有!精气也,气之精华。
精气乃人体生命的动力。身体的升降出入,皆因气的推动下而运动。若升降出入失调,就会产生病。记得王清任说,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我父亲善用逍遥散,调畅气机。
我父亲常说:五脏之气协调,气血精液流畅,升降出入平衡。才能百病不生。
精气=肾精所生之气+脾胃水谷精气+肺的清气
在神气学说中特别重视神。神又与精气密不可分。精可化气,气可生精。精气生神,神则统精与气。
《养生三要•存神》中强调“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在诊断中的望诊,首先提到是神。神是生命一身之主宰!
小子不才!!
 
教科书上的这些东西,不知道你能否看的懂,是不是觉得这些话都是空旷,没有实在的,是抓不到的,有些神乎其神?我不排斥这些教科书的东西,我也是通过这些的学习来走进中医的,但这些东西给我的感受就是空荡荡,不实在,你说不是吗?我的QQ86440825,有兴趣我们聊聊,也许你会柳暗花明的感受。
 
一天矣去,回忆这一天,所学到的东西。所得甚微。今日因老师一句话,而反复思考!
“六气皆火化”
六气者,风寒暑湿燥火。暑燥火,由火化。可风寒湿,从火化??那如何化?若能化,那“六气皆能化火”?
记得有一医说:内有蕴热易招外邪,若无内在因素,外邪常难伤人!
所以他用的药略寒凉!
“六气皆从火化”这理论的提出者是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六气皆能化火”这两者能相互转化吗??
小子不才,请老师指点迷津!!
 
教科书上的这些东西,不知道你能否看的懂,是不是觉得这些话都是空旷,没有实在的,是抓不到的,有些神乎其

谢谢老师!!教科书上真的很空泛。老师也是泛泛而谈!或者随书而读!!或者中医的末落就是因为这些老师吧!~
 
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不错,你提的问题很好,你的问题直接把五行的某些本质全都问了出来,我打字慢,我们可语音交流!
 
不要叫我老师,现在老师这个称谓最不值钱!哈哈哈哈哈哈哈
 
今日学问诊。
诊,望闻问切。欲知一位医生诊术去到哪里,其问诊以显。问而知之谓之工。
问者,问答也。所谓问答,就是一问一答。我爸常说,望闻切,虽重要。但不及问之重要。望闻切,虽能明脏腑之变化。却不能明病人之痛苦。
问诊无非问一般情况,主诉,+四史(现在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问现在史唯多。
问不难,唯问诊时态度犹难。
今之医者,觉为人中人,人上之人。对病者,呼而来,呼而去。无一丝之体谅。终不得门庭。
《医门法津•问病论》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庶可详求本末,而治之无误。
 
难能可贵!
 
今日做药理实验。探究药量的重要性。
这实验当感谢为医学事业而牺牲的白老鼠。
敬礼。
当往白鼠身上注射过量中枢神经药!白鼠立即兴奋,发热。不久就惊厥,咬舌,死亡 ,僵冷。
在中医中的阴阳学说。以兴奋与抑制相比较,那兴奋为阳,抑制为阴。正常白鼠都处于阴平阳秘的阶段。当注射后,阳长阴消,《素问》有一言:阳胜则阳病。
阳胜,不停耗散正气。正气不足就会发生惊厥,惊厥在《医林改错》中,曰其乃元气虚。白鼠由动变为静,精神兴奋变为精神萎靡,更说明可以阴阳相互转化。物极必反。
“生之本,本于阴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皮肤瘙痒,在临床上不少见。很多医生都认为血热。我父亲常以乌蛇驱风汤与不记得什么方名(方重养血)
乌蛇驱风汤:乌蛇10克,蝉衣6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白芷8克,黄连5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具有搜风清热、解毒止痒的功效,主治皮肤瘙痒症。
今日听老师说其治疗经验。老人皮肤瘙痒常用当归饮子+地肤子+土荆皮。效果明显。
 
精气夺则虚,无邪人亦病。故养正与攻邪二者均不可偏废。中医学是中和医学,讲究中庸,讲和谐,讲平衡协调。中医治病,尤其是治疗内伤杂病,更重视补虚养正,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脏腑气血;或祛邪而不伤正,甚至与病毒邪气共生共存,和平共处,不用对抗和过度治疗,不搞祛邪务尽。中医治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因病施治,八法皆当运用,不能以偏赅全,更不可以一法而废其余诸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