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平常风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9/03 帖子 1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11/09/03 #1 请教各位专家,五行对五味中,酸是肝的本味,那么肝病患者在味觉味感上是怕算还是喜酸? 同理,肾病患者是怕咸还是喜咸?还有心病、脾病、肺病患者也是相对一样吗?
B bagking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08 帖子 25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46 2011/09/03 #2 我是初学者,说一下我的见解,五脏对应五味,没有喜恶一说,酸味入肝.说的是味酸的主要入于肝,就象坐飞机,你拿什么票,就坐什么位,置于你对这个位置是喜是怕,这个置位对你是好是坏那就得看情况了.
sqzr666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6/17 帖子 7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1/09/03 #3 这个问题很简单。五味对五脏,五味乃五脏之病理状态。如心火过旺我们的嘴里会感到苦涩,肝火过旺会感到发酸,脾胃虚会感到嘴巴甜等等。还有就是过度偏食五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建议读下内经-五脏生成篇他可给你完美答案。
这个问题很简单。五味对五脏,五味乃五脏之病理状态。如心火过旺我们的嘴里会感到苦涩,肝火过旺会感到发酸,脾胃虚会感到嘴巴甜等等。还有就是过度偏食五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建议读下内经-五脏生成篇他可给你完美答案。
平 平常风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9/03 帖子 1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11/09/04 #4 谢谢楼上两位老师的解答。 我的问题是基于以下两个情况: 1、一般地,身体里面所缺的东西,反应在需求上,都有需求的感觉,即既然需求酸,则应该对酸有好的感觉,也就是应该喜酸。而事实上,我身边有一个有肝疾者,却十分恶酸,不解。《金匮要略》说:“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那么这个酸能不能用呢? 2、如果“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余藏准此” 的话,为什么西医对肾病患者总是提醒忌盐呢?
谢谢楼上两位老师的解答。 我的问题是基于以下两个情况: 1、一般地,身体里面所缺的东西,反应在需求上,都有需求的感觉,即既然需求酸,则应该对酸有好的感觉,也就是应该喜酸。而事实上,我身边有一个有肝疾者,却十分恶酸,不解。《金匮要略》说:“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那么这个酸能不能用呢? 2、如果“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余藏准此” 的话,为什么西医对肾病患者总是提醒忌盐呢?
迷 迷恋中医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6/21 帖子 24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1/09/04 #5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从革作 辛。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土爰稼穑,稼穑作甘16F①。火性炎上,上炎 则作苦。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 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 作辛。使坎离交姤17F②,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 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 火随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 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左 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 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 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 也。 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 原,职在中宫也。 摘自《四圣心源》天人解、五味根源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从革作 辛。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土爰稼穑,稼穑作甘16F①。火性炎上,上炎 则作苦。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 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 作辛。使坎离交姤17F②,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 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 火随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 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左 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 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 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 也。 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 原,职在中宫也。 摘自《四圣心源》天人解、五味根源
sqzr666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6/17 帖子 7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1/09/04 #6 平常风; 说: 平常风 发表于 2011-9-4 08:59谢谢楼上两位老师的解答。我的问题是基于以下两个情况:1、一般地,身体里面所缺的东西,反应在需求上, 点击展开... 对于你的这两个问题总的来说,在面对病情时需辨别虚实,如果是纯粹的虚,那我们可以以其味相补,味属阴,多以补阴。如果是虚中夹实,如外感病邪,不仅取不到补的作用,还会恋邪,所以会出现恶其味之况。对于现在西医的肾病也一样,需辨别虚实,才可发挥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读书不可死读书,要多想想,他为什么这样用?这样用的妙处是什么?我该如何用,该在什么情况下用?
平常风; 说: 平常风 发表于 2011-9-4 08:59谢谢楼上两位老师的解答。我的问题是基于以下两个情况:1、一般地,身体里面所缺的东西,反应在需求上, 点击展开... 对于你的这两个问题总的来说,在面对病情时需辨别虚实,如果是纯粹的虚,那我们可以以其味相补,味属阴,多以补阴。如果是虚中夹实,如外感病邪,不仅取不到补的作用,还会恋邪,所以会出现恶其味之况。对于现在西医的肾病也一样,需辨别虚实,才可发挥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读书不可死读书,要多想想,他为什么这样用?这样用的妙处是什么?我该如何用,该在什么情况下用?
sqzr666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6/17 帖子 7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1/09/05 #8 平常风; 说: 平常风 发表于 2011-9-5 06:41 是不是说本味过则恶之,不足则喜之? 点击展开... 对,就是这个道理。
vanlixin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7 帖子 1761 获得点赞 14 声望 38 2011/09/06 #9 多看看内经吧,都有答案,你上来讨论我们也说不明白,用药方面,需要长期的临床摸索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