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郝万山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阳同病者,本方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近年
主药用于外感病,笑话系统疾病,传染病,内分泌系统,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笔者根据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试从其辩证思路予以分类归纳,希翼窥见经方在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规律。
1.六经辩证应用
《伤寒论》146条证属于太阳与少阳并病,太阳表证当愈,如果不愈,则有向里传变之机,发热微恶风寒,肢节剧痛,是太阳表证未除,风寒仍留于肌表的表现;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少阳半表半里的表现,从具体症候而言,恶寒微,可知发热也微,仅兼肢体烦痛而无头项强痛及周身疼痛,则太阳表证已轻,微呕与心烦喜呕同一,但较之为轻,心下支结即胸胁苦满之轻者,则少阳之邪尚浅,故见太,少之证具轻。在治疗上,太阳证未解,自当解表,犹恐犯少阳禁汗之例,邪入少阳,则虚和解,又考虑表邪留恋难去,故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半而投。
临床中,柴胡桂枝汤长用于外感病,或为虚人外感,或是外感后过用寒凉而成坏病,日久不愈。证见身热微恶风寒,全身关节酸楚不适,呕恶纳呆,胸胁满闷,舌苔腻微黄或白腻。对照六经辩证的提纲证,是太阳经表证与少阳证同见,故使用本方调和营卫,解肌疏风,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即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未尽之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而祛少阳之邪,令太阳与少阳之邪同时而解,另有内伤发热,由气血虚弱而致营卫失和,且中焦升降失宜而出现少阳胆腑郁火,使用本方可取效。因此,由内伤而致的太少证侯,应用柴胡桂枝汤效果亦佳。
在六经辩证中,柴胡桂枝汤治疗的是太阳与少阳同病的证侯,或因外感,或因内伤而生,不论西医诊断如何,总以146条为归属。此种应用属于经方应用之常,临证者只要认真通读仲景之书,体会本方的应用要点,配伍比例,正确应用之尚属不难,但于内伤外感致病之机固当细辨。
另有根据六经经络循行部位出现病症来使用柴胡桂枝汤,有报道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合并胆囊炎,胃炎的病例。其辩证思路是依据太阳,少阳经循行的部位出现的强痛拘急与喜呕,胸胁满闷的少阳见证。辩证为太少合病,选用本方。并加入葛根,姜黄等药。效果显著。这也是六经辩证实质不离经络的辅证。
2.脏腑辩证应用
胆腑属木,胃腑属土,在病理状态下,胆气郁结过盛,可进而克犯胃土。《灵枢,四时气篇》有“邪在胆,逆在胃”之论,是言其相克关系,亦有胃气不和,进而侮其胆木者,是言反侮关系。一般常二者具病,难分其相克相侮。柴胡桂枝汤虽在《伤寒论》为外感立法,但从其病机,治则与方药上加以引申,可知本方也可用于肝胆脾胃同病之证。其中,小柴胡汤是和法之祖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在外重在和解少阳,在内调和气血之用。特点是调和中焦脾胃阴阳为主。柴胡桂枝汤以二方相合,故其功效当为二者之总括。柴胡桂枝汤证中也有“微呕,心下支结”的描述。故本方也是一首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方剂。临床中,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过用寒凉利胆排石之品,咳出现脾阳受损之证,见胸胁支满,胆区疼痛,口苦恶心,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而滑等。证属肝胆气郁,脾阳不足,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和消化系统的溃疡等引起的胃痛,腹痛属于胆胃同病者,或肝脾同病者,皆可用之疏理肝胆,调和脾胃。辩证要点在于:肝胆气郁,脾胃虚弱,无明显的热象和阴虚见证。
3.气血辩证应用
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宜充足协调,运行正常。若因某些原因,可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而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之机失于活泼。气机失畅则血脉运行不畅,甚则瘀血凝聚,百病丛生。反之血脉不调,气机运行也受阻,桂枝汤为太阳中风的主方,可调和营卫,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内证得之,还有调和气血,燮理阴阳之功。营卫和谐则经脉气血通畅,且桂枝又有温补卫阳,通行血脉之功,故柴胡桂枝汤可两调气血,使气机调和,营卫气血得和,临床中可此方应用于气血同病的证侯。如治疗早期肝硬化,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可出现腹胀,胁疼如刺,面色黧黑,脉沉弦,舌质紫暗等。治宜疏肝行气,通络活血,方用柴胡桂枝汤减人参,大枣之补,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部分神经官能症患者出现周身上下气流的窜痛,痛无定处,用手拍打痛处,则伴有嗳气,打嗝,随之证减,以中老年妇女多见,俗称“肝气窜”,此证单独使用行气药效果不好,采用柴胡桂枝汤一则疏达被郁之气机,助三焦通利,一则调和营卫,畅通经脉,即疏肝理气合养血通络并用,果有佳效。
4.根据主证应用
当代大家刘渡舟曾说;“主证是辩证的关键,反映了疾病的基本变化,是最可靠的临床依据。”抓住了主证,就能更深入理解汤证的病机,抓住主证,利用经方治疗好疾病,从而扩展经方的应用范围。因此,熟背条文,将条文烂熟于心,这样在临证时,才可能举一反三,见是证而用是方,抓主证用经方是经方应用的重要辩证思路。
146条柴胡桂枝汤的主证是:发热,微恶寒,支结烦痛,微呕,心下支结。
“支结烦痛”:烦,犹剧也。是四肢关节的剧烈疼痛,乃风寒之邪侵犯四肢关节而致。临床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和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手足麻木兼见肝气郁结者,可根据柴胡桂枝汤原文主证有“支结烦痛”的论述,应用该方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应用时当加入藤类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络石藤则效果更好。同时肝胆疾病若伴有四肢疼痛者,更合机宜。
“心下支结”:支结解释有二。其一,支者撑也,指心下支撑痞满;其二,支者,边也,指其痞结在心下两边的部位,即胁肋少阳部位。临床中大部分癫痫患者都有胸胁苦满与腹肌痉挛同时并存的腹证,采取柴胡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治疗,效果满意。日本学者认为“休作有时”是小柴胡汤的辩证特点,癫痫的反复发作与之相符,其痉挛性的腹痛又是芍药的适应症,故将柴胡桂枝汤用于癫痫的治疗,且心下支结也是治疗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肠炎的辩证指证。
5.结语
柴胡桂枝汤依据不同的辩证方法而用于临床,推而广之,从不同的辩证思路来应用经方,既是宗经典条文之后,又有利于扩大经方的应用领域。笔者认为,中医作为一种经验医学,学术继承是医术和学术发展的基础与关键,进至师长的临证经验,远至岐黄仲景的珠玑之言,皆需心领神会。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阳同病者,本方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近年
主药用于外感病,笑话系统疾病,传染病,内分泌系统,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笔者根据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试从其辩证思路予以分类归纳,希翼窥见经方在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规律。
1.六经辩证应用
《伤寒论》146条证属于太阳与少阳并病,太阳表证当愈,如果不愈,则有向里传变之机,发热微恶风寒,肢节剧痛,是太阳表证未除,风寒仍留于肌表的表现;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少阳半表半里的表现,从具体症候而言,恶寒微,可知发热也微,仅兼肢体烦痛而无头项强痛及周身疼痛,则太阳表证已轻,微呕与心烦喜呕同一,但较之为轻,心下支结即胸胁苦满之轻者,则少阳之邪尚浅,故见太,少之证具轻。在治疗上,太阳证未解,自当解表,犹恐犯少阳禁汗之例,邪入少阳,则虚和解,又考虑表邪留恋难去,故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半而投。
临床中,柴胡桂枝汤长用于外感病,或为虚人外感,或是外感后过用寒凉而成坏病,日久不愈。证见身热微恶风寒,全身关节酸楚不适,呕恶纳呆,胸胁满闷,舌苔腻微黄或白腻。对照六经辩证的提纲证,是太阳经表证与少阳证同见,故使用本方调和营卫,解肌疏风,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即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未尽之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而祛少阳之邪,令太阳与少阳之邪同时而解,另有内伤发热,由气血虚弱而致营卫失和,且中焦升降失宜而出现少阳胆腑郁火,使用本方可取效。因此,由内伤而致的太少证侯,应用柴胡桂枝汤效果亦佳。
在六经辩证中,柴胡桂枝汤治疗的是太阳与少阳同病的证侯,或因外感,或因内伤而生,不论西医诊断如何,总以146条为归属。此种应用属于经方应用之常,临证者只要认真通读仲景之书,体会本方的应用要点,配伍比例,正确应用之尚属不难,但于内伤外感致病之机固当细辨。
另有根据六经经络循行部位出现病症来使用柴胡桂枝汤,有报道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合并胆囊炎,胃炎的病例。其辩证思路是依据太阳,少阳经循行的部位出现的强痛拘急与喜呕,胸胁满闷的少阳见证。辩证为太少合病,选用本方。并加入葛根,姜黄等药。效果显著。这也是六经辩证实质不离经络的辅证。
2.脏腑辩证应用
胆腑属木,胃腑属土,在病理状态下,胆气郁结过盛,可进而克犯胃土。《灵枢,四时气篇》有“邪在胆,逆在胃”之论,是言其相克关系,亦有胃气不和,进而侮其胆木者,是言反侮关系。一般常二者具病,难分其相克相侮。柴胡桂枝汤虽在《伤寒论》为外感立法,但从其病机,治则与方药上加以引申,可知本方也可用于肝胆脾胃同病之证。其中,小柴胡汤是和法之祖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在外重在和解少阳,在内调和气血之用。特点是调和中焦脾胃阴阳为主。柴胡桂枝汤以二方相合,故其功效当为二者之总括。柴胡桂枝汤证中也有“微呕,心下支结”的描述。故本方也是一首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方剂。临床中,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过用寒凉利胆排石之品,咳出现脾阳受损之证,见胸胁支满,胆区疼痛,口苦恶心,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而滑等。证属肝胆气郁,脾阳不足,可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和消化系统的溃疡等引起的胃痛,腹痛属于胆胃同病者,或肝脾同病者,皆可用之疏理肝胆,调和脾胃。辩证要点在于:肝胆气郁,脾胃虚弱,无明显的热象和阴虚见证。
3.气血辩证应用
气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宜充足协调,运行正常。若因某些原因,可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而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之机失于活泼。气机失畅则血脉运行不畅,甚则瘀血凝聚,百病丛生。反之血脉不调,气机运行也受阻,桂枝汤为太阳中风的主方,可调和营卫,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内证得之,还有调和气血,燮理阴阳之功。营卫和谐则经脉气血通畅,且桂枝又有温补卫阳,通行血脉之功,故柴胡桂枝汤可两调气血,使气机调和,营卫气血得和,临床中可此方应用于气血同病的证侯。如治疗早期肝硬化,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可出现腹胀,胁疼如刺,面色黧黑,脉沉弦,舌质紫暗等。治宜疏肝行气,通络活血,方用柴胡桂枝汤减人参,大枣之补,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部分神经官能症患者出现周身上下气流的窜痛,痛无定处,用手拍打痛处,则伴有嗳气,打嗝,随之证减,以中老年妇女多见,俗称“肝气窜”,此证单独使用行气药效果不好,采用柴胡桂枝汤一则疏达被郁之气机,助三焦通利,一则调和营卫,畅通经脉,即疏肝理气合养血通络并用,果有佳效。
4.根据主证应用
当代大家刘渡舟曾说;“主证是辩证的关键,反映了疾病的基本变化,是最可靠的临床依据。”抓住了主证,就能更深入理解汤证的病机,抓住主证,利用经方治疗好疾病,从而扩展经方的应用范围。因此,熟背条文,将条文烂熟于心,这样在临证时,才可能举一反三,见是证而用是方,抓主证用经方是经方应用的重要辩证思路。
146条柴胡桂枝汤的主证是:发热,微恶寒,支结烦痛,微呕,心下支结。
“支结烦痛”:烦,犹剧也。是四肢关节的剧烈疼痛,乃风寒之邪侵犯四肢关节而致。临床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和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手足麻木兼见肝气郁结者,可根据柴胡桂枝汤原文主证有“支结烦痛”的论述,应用该方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应用时当加入藤类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络石藤则效果更好。同时肝胆疾病若伴有四肢疼痛者,更合机宜。
“心下支结”:支结解释有二。其一,支者撑也,指心下支撑痞满;其二,支者,边也,指其痞结在心下两边的部位,即胁肋少阳部位。临床中大部分癫痫患者都有胸胁苦满与腹肌痉挛同时并存的腹证,采取柴胡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治疗,效果满意。日本学者认为“休作有时”是小柴胡汤的辩证特点,癫痫的反复发作与之相符,其痉挛性的腹痛又是芍药的适应症,故将柴胡桂枝汤用于癫痫的治疗,且心下支结也是治疗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肠炎的辩证指证。
5.结语
柴胡桂枝汤依据不同的辩证方法而用于临床,推而广之,从不同的辩证思路来应用经方,既是宗经典条文之后,又有利于扩大经方的应用领域。笔者认为,中医作为一种经验医学,学术继承是医术和学术发展的基础与关键,进至师长的临证经验,远至岐黄仲景的珠玑之言,皆需心领神会。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