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给母亲治病——心肌梗塞!

李海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14
帖子
950
获得点赞
11
声望
38
年龄
44
季节更替,母亲旧病突发,来势凶猛。诸般努力,现病情暂时控制住了,后续治疗仍将继续。
我将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发于论坛,请各位探讨指点。

母亲病史: 噎嗝(疑似食道癌),心肌梗塞,偏瘫,糜烂性胃窦炎,甲亢(西医诊断),两月前发作一次“骨蒸”

2011-08-27 两日前,母亲突发心肌梗塞(中医当属胸痹,真心痛范畴)。去医院看西医,没有给出具体治疗措施,只是动员母亲住院观察,母亲拒绝,第三日才告知于我。
发作之时,难以呼吸,心痛欲死。好似突被铁锤击打一下,心都快掉了一般。无固定发作时间,一日大发作两次到三次,小发作好几次,每次发作都有濒死之感。诊时,气短胸闷,头目昏眩,身困体乏,心下堵而不舒,时嗳气。胸口痞闷微烦,喜凉风吹,唯独背上如掌大一块反而恶风。面色黧黑,下肢肿,上肢及面微肿。舌略淡苔黄薄舌底有瘀。无口干口苦。二便调和。脉弦细略数,无结代。

分析:喜风恶热,于内伤而言是阴虚,“阴虚则内热”,其曾发“骨蒸”可为证。骨蒸案https://www.tcmbe.com/threads/125538
《金匮要略》:“心下有留饮,其人必背寒冷如掌大”,此又为心阳不振,心下停饮。
补阴恐生滋腻,利水又恐伤阴,实在左右为难。后决定先治水饮,用方苓桂术甘汤加阿胶。

茯苓20g 桂枝10g 白术15g 炙甘草10g 阿胶10g(烊服)
两日一剂,一日三次服
针:内关 缓捻针柄,以病人觉得心里舒服踏实为度,随时切脉,脉见平和,片刻出针。

服药两次。当晚即解了两次量大的小便,心下胀堵大为松解。但出现下肢拘急疼痛的症状。此为利水伤阴,阴液不能濡养筋脉所致!虽然加了阿胶以滋其阴,但阴虚如此,利水通阳之法依然不可再用了。遂嘱咐立即停药。

2011-08-28,母亲服用西医所开药《稳心胶囊》,无明显效果。我专程去中药材市场一趟,买回人参,党参,生地,熟地,黄芪,阿胶等若干。白天,大发作两次,面色难看。药材拿回家后即用党参50g人参两支熬浓汤,服用一半,临睡前再服用剩下的一半。思考不成熟,未予方。
夜里又发作一次。
针:内关
2011-08-29,昨晚一夜未睡踏实。“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思考治病之法,查资料,翻医案,梦里都未停下来。
下午诊时,精神稍好,心下有堵胀感,面不甚黑,手脚肿胀大消。有汗出而身不畅快,微觉热,喜风吹,背上那处恶风依然。气短胸闷,昏眩,心烦。胸口痞,心闷如箍。手脚酸软而痛。嗳气依旧。脉舌如故。早上中午各大发作一次,难受异常。

分析:此为虚实夹杂之证。整体上为真阴虚衰,阴虚而热,故不恶风而反热。局部为心阳不振,水气凌心。真心痛的发作,既源于真阴之虚也和饮留心下密切相关。利水通阳之法,虽能去其实,却有虚虚之虞,更伤其阴,此为禁忌。若现在用滋阴之法呢,又会不会徒生滋腻而又犯实实之戒呢?昨夜思考最多的就在这里。此病凶险,不能再出岔子了。
思考再三,拟定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取味化裁 (病情复杂,因势而变,只取其意,不以原方)
滋阴养血,宽胸散结,补气通阳

瓜蒌15g 生地50g 阿胶10g
柏子仁10g 酸枣仁10g 当归10g 丹参20g
薤白10g 炙甘草5g 鳖甲30g 青蒿10g
枳壳5g
母亲不饮酒,未用酒
党参50g人参10g(大概用量,有多无少) 浓煎分两次与上药同服

回阳养心,用参汤,人参太贵,党参代之。不用桂枝半夏等味,恐过于辛温而伤阴(苓桂术甘汤为戒)。用薤白以散其痞。瓜蒌与之搭配,化痰散痞。柏子仁,酸枣仁等味以补养心血,丹参活血养血。入鳖甲青蒿,取青蒿鳖甲汤之意,养阴透热。时嗳气,故稍加枳壳,以下气逆。
背上恶风处,见寒用热。乃用艾灸。灸之,舒服异常,片刻即闻腹中鸣叫。不久即解下水样大便一次,心下堵闷,顿又缓和。
(《伤寒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提示阴虚内热,不可火攻。但此时,心下有水饮,水饮之邪通过经络这个通道,使其寒浮现于皮肤,其作用仅为巴掌大一块,而不是泛于全身。我想,反其道而顺其势为之,只灸背上恶风处,使其热也走寒气的通道,以攻其邪,寒气未散,火气也当不散。慎重起见,第一日用灸法,有效。第二日用温针。背上恶风基本消失后,停用火)

针内关,足三里
2011-08-30,昨日傍晚开始服药,睡前又服药一次。夜里未发作,清晨和中午各发作一回,都很轻。
傍晚诊之:面色大见好转,身稍觉有力。胸闷舒,心下堵胀舒,身有汗觉清爽,心闷缓解,不烦,手足酸痛缓解。偶有嗳气,背上那处仍有恶风。头昏依然。脉不弦,不数,无结代。虽无力却稍有缓和之相。舌依旧。
正气稍复,心气稍充,津液稍能润泽。但清阳未升,浊阴未降,故昏眩依然。
总得说来,疗效不错。效不更方,上方续进。

背上恶风处温针两柱(切用艾条,两柱燃完约30分钟)

2011-08-31 昨日温针后,虽无水样大便下,但心下胀堵基本消失,背上无明显恶风怕冷。凌晨及傍晚各发作一次,非常轻,片刻即舒。头目昏眩大见松。脚酸软见松。其他诸症皆见好转。药续进。
2011-09-01 一天24小时未发作,头目昏眩又再减轻,脚有酸痛感,其他诸证基本消失。继续观察,药续进。
2011-09-02 母亲的病,稍微稳定了。几天以来,思虑过多,心力憔悴。自己感觉有些神疲体乏气短心悸了,昨日下午回家路上,买回《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成药各一瓶,按照说明,各服用一次,早早睡觉。今天精神稍复。早上电话询问,母亲昨夜未曾发病,心里也觉踏实不少。
天佑母亲,早日康复。
 
祝你母亲早日病愈!
 
祝令堂大人早日康复。
 
敢给自己亲人治急病的才是好医生!
 
不客气,老人的安康,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的安慰。
 
2011-09-04,到现在为止,心痛未再发作,偶有心悸,片刻即舒缓。眼有轻微干涩感(她的原话是,好像有点上火),脸色尚可,略感气短,胸闷及心下堵胀不明显。唇微觉干,不是太喜喝水。腿脚还有点酸痛感,偶有头目昏眩。脉细略数。
整体说来,疗效不错,但阴虚之故,又有生热倾向。
法当滋阴清热。

原方稍作修改:


瓜蒌15g 生地80g 阿胶10g 麦冬20g 五味子5g 熟地20g
柏子仁10g 酸枣仁10g 当归10g 丹参20g
薤白10g 炙甘草5g 鳖甲30g 青蒿10g
枳壳5g

情形基本稳定,可以减少党参用量,以免助火
党参30g 浓煎熬,分三次同上药服

加重了生地用量,另加麦冬五味熟地

熟地滋腻,先前恐气虚,且本有堵胀,害怕运化不力反生滋腻,故未用。
现在正气回复,堵胀已无,可以酌情用些
 
2011-09-08 刚才又和母亲电话联系了。近一周来,心痛未发作,这几天心悸出现次数很少了(一天出现一两次,有时候一次都没有),眼睛干涩消失,唇不干,头目有轻微昏眩,比上周又好很多。听电话里的声音,底气又足了不少。
嘱咐继续用药,注意休息。
 
2011-09-17 三天前,母亲突觉自己心下堵。心痛心悸,气短皆无。诊之,苔薄而润,脉略迟。背上恶寒不明显,头不昏眩,手足不肿。心下,腹部按之无明显的硬胀感,也不觉得慌堵有所缓解。第一直觉,心下又有水饮了!有前车之鉴,不敢盲目用药。嘱咐艾灸背上。连续两晚都艾灸了,结果寸效不显。

母亲屋后种了些草药。藿香,马齿汗,龙胆草,车前草,见肿消,透骨草,薄荷,,,连泡参都有好一些。常常有人邻里左右的不舒服,找草药,就到我家地里摘一些。母亲常说“占不了多大地方,当做好事,,,”
这天下午,一个邻居跟母亲打招呼“陈大姐,我要点你们家的藿香嘛,最近胃上胀得受不了,,,”母亲满口答应了。
晚上,母亲觉得心里堵胀得实在难受,她想起下午那人说的藿香可以除胀,就打着电筒去地里摘了一大把藿香叶子,她又想起我告诉过她萝卜籽可以化结气。于是就把萝卜籽也抓了一大把,和着藿香熬了水。实在胀得难受,她想也不想,端了一大碗就咕咚咕咚的喝了!
到了半夜,噼里啪啦的排了几团气,心下堵胀竟然全消了!

今天去看她时候,精神大好,已无不适了!

善者天助之,在与人方便的时候,很可能也在与己方便。报应昭然,谁知道呢!


自我批评下。这次,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辨证施治,重在辨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次心下堵是因水饮,这次堵却因气结。手足不肿,无头晕目眩,苔不水滑,无上次所见的背恶寒。此非水饮当明了,临证却走上了上次的思路而忽略了症状的客观存在。幸未造成误治!以后临证,必须客观,凡事当从实际。
慎重,慎重,慎重,,,,,
 
希望你母亲早日康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