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代文献概述]
关于皮肤病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述。见于甲骨文的皮肤病有“疥”、“疙”等。春秋时代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多种皮肤病,如“白处”、“白瘼”、“瘙”、“疼”、“疥”、“面炮赤”等,分别和西医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皮脂溢出性皮肤病相似。该书载有砭法、灸法、熨法、薰法、洗浴法、敷贴法等外治疗法,并有散剂、膏剂、水剂、醋剂、酒剂、水银剂等剂型。《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春秋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其中关于皮肤病的记载有痈、疽、疠风、痤痱、痒疥、皮痹、胼胝等多种病名,并有不少关于皮肤的组织生理、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记述,如《素问·水热穴论》曰:“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很多皮肤病的记载,如“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蚀于上部则声暍,甘草泻心汤主之。”“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南北朝时代,龚庆宜所撰的《刘泪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本外科学专著,该书有·。疥疽”、“瘙疽”、“疥癣”、“疮”、“疖”、“痿”等皮肤病的描述,并记述了许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如治小儿头痛的紫草膏方,治皮肤热痱、瘰疬的白蔹膏方等,最早记载了使用水银治疗皮肤病,运用水银膏比国外至少要早6个世纪以上。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各种疾病病因病理的专著,该书以很大的篇幅详尽地记述了多种皮肤病的病因和病理,对疣、癣、疥、瘾、疹等一些常见的皮肤病的症状和辨证也有详细的描述,并指出了漆过敏与个人素质有关;疥疮具有传染性,病因是疮内有虫。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所用的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除内服药外,外用的有粉剂、酊剂、醋泡剂、洗浴剂、湿敷剂、熏洗剂以及各种油膏等。孙思邈还是一个麻风病学家,曾亲手治疗600多例麻风病。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素以“列证最详,论治最精”著称。该书所记载的皮肤病名,有些是前代医书未曾记载过的,如白屑风、臭田螺、枯筋箭等;该书对每一疾病的病因、症状、治法、预后、调理等各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并列出许多治疗方剂和药物配制方法,其中一部分临床上目前仍在使用。明代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治梅毒的专著。该书对梅毒的病因、传染方式已有所认识,在治疗上采用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特别是对土茯苓的临床适应症作了较详尽的论述,书中记载用砷剂治疗梅毒比欧洲要早三百多年。明代沈之间的《解围元薮》是我国第一部论述麻风的专著。书中对麻风的病因、病证、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而且认识到麻风是一种危害最烈的传染病,其传染源主要是麻风病人,主张采取隔离措施。以上说明中医学对皮肤病的防治有着丰富的记载和宝贵的经验,若能积极发掘、整理,将会使中医皮肤病学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